快好知 kuaihz

美国节日

  美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且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因而,它有数不胜数的节日;美国社会祟尚勤奋工作,它的法定节假日又相对较少。尽管如此,美国节日依然像一幅人文历史的风俗画,不仅展示着丰富多彩的民俗和文化传统,而且还反映出美利坚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串串亮点。

美国法定节日

  美国联邦法定放假的节日共有10个,其中有4个节日的日子是固定的,即1月1日的新年,7月4日的独立节,11月11日的老兵节和12月25日的圣诞节。另外6个节日是依照星期和月份安排的,这些节日是马丁·路德·金诞辰纪念日(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华盛顿诞辰纪念日(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阵亡将士纪念日,即美国清明节(5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劳动节(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哥伦布纪念日(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和感恩节(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除感恩节外所有按月份和星期安排的节日都放在星期一,和星期六、星期日连起来就是长周末,方便联邦政府员工休假。

美国传统节日

  除了以上法定节假日之外,美国人普遍庆祝的节日还有:情人节(2月14日),圣派垂克节(3月17日),复活节(3月盟日至4月25日之间的任何一天),愚人节(4月1日),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和鬼节(10月31日)。这些节日大多是传统的民俗节日。尽管美国联邦政府舍不得为庆祝这些节日让老百姓带薪放假,但美国民众欢度这些节日的热情依然不减,从而使它们成为美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得以延续。还有一些节日,如樱花节、玫瑰节、啤酒节、教师节、护士节、老板节等等,则属于区域性的或尚未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的节日,影响范围有限。

美国节日起源

  美国节日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各民族移民带来的传统宗教和民俗节日;一是联邦政府立法确定的法定节日。传统的宗教和民俗节日也有被联邦立法确定为法定节日的,如新年、感恩节和圣诞节,既是民俗节日,也是法定假日。因此,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规模就比较大,也就显得更加热闹。

  虽然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但美国社会早期占统治地位的是信奉基督教新教的盎格鲁·撤克逊人(WAsP),他们的清教徒文化占据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地位。直到19世纪中期,随着爱尔兰移民以及其他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美国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外来文化和早期殖民地文化的撞击融合,才使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尽管如此,美国主流文化仍然是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差异依然明显。

  美国节日和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节日来源相同,尤其是宗教和民俗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情人节、愚人节和阳历新年等节日,在西方世界“普天同庆”。美国在文化上属于西方世界。文化意义上的西方比较容易界定,即源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历经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现代西方文明涵盖的地区。

美国节日和其他国家节日的区别

  因此,这些国家庆祝相同的节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东方国家”的情形就相当复杂,拿中国和印度来说,两国文化明显缺少西方国家之间的那种相似性。近代以来,西方学者将世界划分为东西方,很大程度上是为当时流行的“欧洲中心论”服务的。实际上,文化意义上的“东方”并不存在,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差别甚至比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别还要大,因而,中国和印度鲜有共同庆祝的节日。近年来,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的年轻人赶时琶过圣诞节、情人节,往往被称之为过“洋节”,而美国人过这些节日则实实在在是在过人家自己的“土节”。

  尽管美国是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但宗教在美国人的生活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人祖祖辈辈以农为本,因而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大多与农时节气紧密相连。美国则不然,像2月2日的土拨鼠节,反映农时节气的民俗节日少之又少,但其民俗节日却多与宗教有关,譬如圣诞节、复活节、圣派垂克节,原本都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这种现象是与西方文化传统中强烈的基督教色彩和中世纪教廷统治一切的历史分不开的。

  虽然美国立国只有两百多年,但美国文化的源流并非始于建国之时。在政治意义上,美国是个没有多长历史的年轻国家;然而,如果从文化意义上也如此看待这个国家,就容易产生似是而非的结论。美国的宗教和民俗节日不仅反映了美国的文化传承,也表明它不是一个文化上一穷二白的年轻国家。感恩节是美国早期移民创立的本土节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即使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节日,它所表现出的西方文化传统也是非常明显的。

  西方文化传统的主导地位并未使美国对其他文化采取排斥态度。由于移民带入美国的外来文化元素,美国少数民族和其他宗教节日多如牛毛,庆祝活动亦多姿多彩,使美国社会呈现出五彩摈纷的多元文化现象。中国的春节、犹太的新年、排灯节、宰牲节、狂欢节、逾越节、五旬节、开斋节、赎罪日,等等节日,不一而足。然而,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一般都局限于一定的地区和特定的人群,尚未上升到全国范围的水平,譬如中国的春节,在纽约、旧金山、洛杉矾和芝加哥等华人聚集的城市,每年都有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不少学校还给华裔学生放假,而其他一些地区的美国民众甚至不知道何为春节。

美国纪念节日

  美国的另一类节日则是国会立法通过的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在国家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的纪念日。这些政治性节日对美利坚民族来说,具有国家认同的符号意义。

  联邦法定节日中有三个历史人物纪念日,其中两个是伟人的生日,另外一个是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日子。历史人物的象征意义是法定人物纪念日的核心。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是为缅怀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所设。华盛顿不但为美国的独立与国家奠基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后世总统树立了主动让权的光辉榜样。马丁·路德·金诞辰纪念日则标志着美国社会在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以联邦法定节日的形式纪念被暗杀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一方面是肯定其历史地位,另一方面是要不断地唤起对那段历史的记忆,以便进一步推进民权和种族问题的改善。近年来,虽然人们对哥伦布纪念日颇多异议,但作为联邦法定节日,它依然反映出美国主流社会对待自己历史的态度。

  根据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设立的联邦法定节日不仅显示了这个国家的历史足迹,而且折射出其长远的政治走向。政治性节日对于多民族的美国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由这些节日构筑起来的国家认同体,使民众的爱国主义情绪有了归属。

  像当代许多国家一样,美国也有自己的国庆节,即独立节,以纪念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在费城通过《独立宣言》这一历史事件。它标志着北美殖民地和英国公开分家,正式走向独立建国的道路。

  世界许多国家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以纪念1886年5月1日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罢工大游行及由此引发的血案。虽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美国,但美国却选择9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而不选择5月1日作为劳动节,这是因为这两个日子代表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解决劳资关系的不同方式。

  阵亡将士纪念日和中国的清明节颇为相似,只不过它比中国的清明节更为政治化,是祭奠为国捐躯的军人的政治性节日。另一个与活着的军人有关的节日则是11月11日的老兵节。这两个节日的设立不仅反映出美国朝野对军人的态度,也为政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机会。

  然而,联邦政府的法定节日只对联邦政府机构有意义,各州没有义务必须接受联邦的节日。就拿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来说,当大多数州将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作为“华盛顿诞辰纪念日”来庆祝时,有十二个州则正式将这一天作为总统纪念日。还有一些州将华盛顿诞辰纪念日和林肯诞辰纪念日分别作为法定节日来庆祝。纽约华人较多,影响较大,2Q)4年,美国纽约州州长签署法案,将中国农历新年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但这只属于纽约州自己的事务,与其他州无关。因此,除了联邦法定的节假日外,如何庆祝各种节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居住的社区和州府。

美国节日庆祝形式

  美国人庆祝节日的形式多种多样,且已形成传统。感恩节是个家庭团聚的日子,比中国的中秋节还要热闹,家家大摆火鸡宴。它也是全国交通最繁忙的一个节日,平时各奔东西的美国人,此时大都像回巢的乌儿一样拼命往家奔,好与家人团聚。圣诞节则更像中国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进入12月份,过节气氛便日益浓厚,全国各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喜气洋洋。因为圣诞节和新年相差几天,加上学校此时放寒假,从圣诞节到新年这段时间,很多人不是在家与亲朋好友相聚,就是逛街购物,访亲问友,寄送礼物和贺卡,或者干脆外出旅游休假。

  独立节的庆祝活动全国大同小异,那就是游行、烧烤、听音乐会、看烟火。每年独立节,从首都华盛顿到人烟稀少的偏僻小镇都有游行庆祝活动,而华盛顿的独立节游行最具盛名。和不少国家国庆阅兵的严肃气氛不同的是,美国的独立节游行很少有军人参加,形式更像狂欢节,人们可以看到绚丽多彩的花车,奇形怪状的卡通人物和各色著名和非著名的艺人,因而,它能吸引大批游人和观众,成为独立节的一道绚丽风景。除了游行,露天音乐会和户外烧烤是独立节随处可见的景观。吃完烤肉,人们或观看本地的焰火晚会,或在自家院里放烟花,宛如中国除夕之夜,鞭炮声此伏彼起,热闹异常。

  除了华盛顿的独立节游行外,纽约的感恩节大游行,时代广场迎新年狂欢,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圣派垂克节大游行,也都是每年重大的节日庆祝活动。美国的节日游行显得比较随意,除了每年的老兵节退伍军人在阿灵顿国家公墓列队游行,总统按照惯例为无名英雄墓献花圈,气氛还比较严肃外,其他节日游行活动大都介于狂欢和逛街之间。

  复活节和鬼节如今成了小孩子们的节日,传统的滚彩蛋游戏和挨家挨户要糖的活动基本上由他们来完成。而愚人节则主要是淘气的半大小子们的节日,他们无忧无虑,逮着个机会就穷开心。一天到晚忙工作,忙孩子教育,忙这忙那,忙得哪天是愚人节都记不清的中产阶级的成年人,有心气过愚人节的人还真不多。

  近年来,美国节日本身的传统意义和习俗也出现日趋淡化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宗教节日世俗化,政治节日休闲化,重大节日商业化。

  圣诞节无疑是个传统的宗教节日,但在美国过圣诞节如同中国人过年一样,尽管在表面上还保留了不少传统形式。不管是不是基督徒,人人都过圣诞节。不仅宗教气氛逐渐淡化,而且还出现了“政治正确”的风潮。近年来,过节期间打招呼的问候语都出现了变化,“节日快乐”正在取代“圣诞快乐”,这让好多坚持传统的人士很生气。因此,每到12月,媒体都会爆发一场“圣诞节战争”,争论的双方言辞激烈,人们看完热闹,却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照样过节。

  政治节日按说应该严肃点儿吧?事实也非如此。参加国庆游行对美国人来讲绝不是政治任务,而是自己要露个脸,参与狂欢。人们在独立节期间看到的国旗绝对比国旗日还要多,星条旗已成为这个节日的时尚,穿着印有国旗图案的比基尼招摇过市,那才叫过瘾。5月底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其实是个政治性挺强的节日,但已逐渐演变成美国的清明节,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个节日还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而9月初的劳动节则为夏季的结束。

  这期间,学校放暑假,很多人选择在此时带薪休假旅游,给自己和家人过节。

美国节日文化

  美国节日变得越来越商业化是有目共睹的现象。在商业气息的笼罩下,金钱对文化的侵蚀令许多有识之士忧心仲仲。每年感恩节翌日的“黑色星期五”疯狂大甩卖已经成为这个节日的重要内容,且一年胜过一年。即使这两年闹金融危机,疯狂购物踩死人的事还是屡屡发生。据统计,从感恩节后到圣诞节这段时间,美国零售业的销售额大约可占全年零售额的40%。您说,商业资本家舍得放弃利用节日的生财机会而无所作为吗?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节日商业化一方面使节日的传统意义日益淡化,一方面又使传统的节日气氛日益强化。对此,人们会有不同的价值评判。

  节日是一个民族在历史形成过程中文化聚积的产物,是人们文化认同的外在符号。美国节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利坚民族在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承,政治和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一般人对美国节日并不陌生,然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反映的时代变迁和文化传承,往往不求甚解,以至于有将鬼节称作万圣节,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联系在一起的误解流传。因此,把美国节日作为切入点,探究其节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助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对不同文化增加了解,对美国加深认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美国节日  美国  美国词条  节日  节日词条  美国节日词条  
茶文化端午节

 屈原: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自称撷项的后裔。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他倡导改革政治,章明法度,举贤任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实...(展开)

茶文化西方节日

 耶稣受难日

 耶稣受难日是在复活节前的星期五。这一天是耶稣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遇难的周年纪念日。  耶稣基督与他的十二个门徒在耶路撒冷参加逾越节庆祝活动。他们在一起吃过最后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