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加坡春节

  华人农历新年,正值二十四节气的 “立春” 前后,旧岁已完,新春复始,因此也被称为 “春节” 。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凝聚着海外华人的情感追求和灵魂寄托,传承着华夏民族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不仅是新加坡华人、也是全世界华人最为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新加坡华人以交换“红包”、悬挂红色小旗和吃鱼来表示他们的信念。

  新加坡华人的信念是幸运、富裕、和平和长寿。其中和平、长寿、富裕都可通过努力去获取,只有幸运是未知的。所以,每到春节,家家都要贴上一个红底金色的“福”字,贺年片上也常常印着振翅飞翔的蝙蝠,因为蝠、福同音。表示运气的一个字是“吉”字,吉、桔谐音,所以在春节都要吃橘子。吃鱼更意味着发财和幸运。鱼和蔬菜分别盛在圆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调味品,用筷子搅拌各种配料,做着向上搅调的姿势,象征事业的发达。鱼、裕同音,所以一些贺年片上还印有金鱼在荷花池中游动的图案;“荷花”意味和平、洁净,只有在和平中,才能获得富裕和幸福。

  除夕,全家吃团圆饭,孩子们要挨到午夜才睡觉,认为这会延长他们的生命。

  春节第一天,小辈给长辈拜年,都能得到“红包”;第二天,全家拍张“全家福”。到正月十五,全家再吃一顿团圆饭,取下 “春到人间, 幸福满院” 的红色对联, 又在期待新的一年了。

  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有近八成民众是华人,他们非常重视春节礼俗。新加坡的唐人街,也就是俗称的牛车水,是春节最为热闹的地方,街道被灯笼、彩车、花卉装扮一新,琳琅满目的年货,喜庆喧闹的花市,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新加坡人过春节保留许多传统习俗,比如过年喜欢播放新春贺曲,歌曲多来自福建、广东传统贺年曲,脍炙人口的歌词,轻快跳跃的旋律,回荡在大街小巷,平添几分节日气氛。

  当地华人喜欢贴年画、挂灯笼,几乎家家户户在过年时都贴红底金色“福”字,又因“福”音与“蝠”相似,年画又多以蝙蝠为图案。除夕之夜,分散各地的家庭成员都会设法聚集一起吃团圆饭。新加坡人饮食讲究口味、搭配,由于当地饮食文化融合多个菜系,饮食的种类、风味、做法独具风味、特色。吃鱼是新加坡华人过年一个传统饮食习俗,他们认为吃鱼可以带来好运、吉祥,除夕之夜,全家人围在一起,将切得齐整的鱼片和佐料放在圆碟子中,一边搅拌配料,一边喊着“捞起”,搅拌得越起劲,意味着今年就越好运,这道菜因此得名“捞鱼生”,在新加坡,鱼生是春节期间才能吃的菜,象征着积极上进、富足有余。此外,当地还有娘惹菜。此外,为祈求身体健康长寿,小孩一般要过午夜才睡觉,年初一各家各户都不会扫地,表示好运吉祥,因为他们认为扫地会把好运气扫掉。新加坡华人拜年喜爱送橘子、年糕以及发放红包,与客人会面,多说“恭喜发财”“新春大吉”的祝福语,这些礼节与中国人过年礼俗类似。新加坡春节庆祝活动也是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比较有名的是“妆艺大游行”活动,活动起源于中国。“妆艺”一词起源于福建方言,原意是指“传统装饰与服饰艺术”。最早的妆艺游行是在1973年举行,主要是游园、花车、舞狮表演之类的活动。妆艺游行除了展示春节传统服饰、彩灯、灯笼、年画、杂技表演之外,还有大量民俗表演穿插其中,如太极舞剑、诗词朗诵、春联挥毫、金蛇飞舞、京剧脸谱表演、厨艺展示等,既有新加坡本地民俗表演,也融合中国传统春节节目,演员阵容强大,场面恢宏壮观,二者的融合将民间艺术的活力和激情释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妆艺游行活动一般持续两天,上万人参加,新加坡政府元首也参加这个盛大的节日庆典,与民同乐,齐贺新春。除民间艺术表演外,当地还举行多场时尚高雅的艺术节,如圣淘沙光影艺术节、华艺节、艺穗节、音乐剧等。

  此外,春节逛街购物也是新加坡民众过年一大乐趣,为了吸引民众购物,各大商场推出春节打折、促销、赠送购物券等优惠活动,乌节路便是新加坡最为繁华的购物中心,各种知名、时尚品牌和高档精致特色的食品都可在这里购买到。

历史传承

  作为华人最重要、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华人农历新年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称 “元旦” 。 《晋书》 记载: “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这是华人新年最早的由来。

  元旦又称作 “元日” ,另据记载,公元前2000多年的虞舜时代,舜帝继承天子位,带领部下祭祀天地和先帝尧,那一天被后人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 《书舜典》 中谓之为 “元日” 。历代皇朝都要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祭祖、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以及众多的 “社火” 等娱乐欢庆活动。元旦还有 “元正” 、 “岁旦” 、 “元辰” 、 “岁日” 、 “三始” 等叫法,其日期在各个朝代也不一致。直到公元前104年,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 《太初历》 ,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第一次将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从而奠定了春节的基础。后人在此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形成当今使用的农历 (又叫阴历、夏历) ,落下闳也因此被称为 “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此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两千余年。a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后,为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 “年” ,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 “元旦” ,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 “春节” 。如今,这一叫法已被全世界华人广泛接受,而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春节文化,也逐渐成了一种世界性的节日文化。

  春节作为华人四大传统节日之首,对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有着更为深刻的文化和社会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亚洲地区约有8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列入法定节日。b作为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 新加坡非常重视春节, 将华人农历纪元正月初一、初二两天定为新加坡法定假日,这也是新加坡法定节日中唯一有两天假期的节日。

节日习俗

  新加坡每年的春节从华人农历的一月一日即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通常在公历的1月底至3月初之间。其中农历正月初一、初二是新加坡的公共假日。根据华人传统习俗,实际上从前一年的农历十二月 (腊月) 二十三祭灶“过小年” 起,新加坡华人家庭便开始 “忙年” : 大扫除、办年货、买新衣、沐浴,为过年做准备。外地的游子纷纷赶在农历腊月三十晚上 (除夕) 之前回到家,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堂,共享丰盛讲究的 “年夜饭” ,一起团坐 “守岁” 。到了初一则暂停一切劳作,长辈给孩子们分发 “压岁钱” ,尽情享受吃喝玩乐的过年假期。

  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还会到庙宇抢上头香,求神佛保佑来年吉祥如意。人们在过年期间都会出门串亲访友,互相拜年。初二则是已婚女子回娘家之日,女儿女婿带着外孙、外孙女一起到外公、外婆家拜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为这一天是 “赤口” 日,要避免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拜年的,可以在初四继续。初五是 “破五” ,当天要送穷神,迎财神,在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初九是 “天公生” ,即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初八夜晚子时后,各家便开始把准备好的香烛鲜花和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十五的元宵节和七夕一样被新加坡人称为 “中国情人节” ,除传统的吃元宵,未婚女性会结伴到河边抛柑祈求姻缘,未婚男性则抛香蕉。这个抛柑习俗源自中国福建,古时有首福建歌谣唱道: “抛柑嫁好昂 (音,意指好老公) ,抛苹果娶好某 (音,意指好老婆) ,抛土豆吃到老,抛石头就起洋楼……” 最早是女抛柑,男捞柑,后来男的也来抛苹果。后来不知何时改为抛香蕉。未婚男女用防水笔在香蕉皮和柑皮上写下自己的联系电话,有的还特意画上卡通形象或者写些新奇字句引人注目,期望能被有缘人捞出,缔结一段好姻缘。

  整个春节期间,新加坡各地的华人社区张灯结彩,到处装饰着喜气洋洋的中国红,整座城市都沐浴在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中。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蕴含着华族文化的智慧结晶, 千百年历史文化的积淀积累, 加上入乡随俗后的新生衍化,形成新加坡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节庆文化。由于新加坡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海南等中国华南沿海省份,新加坡春节节庆更多融合这些地区的习俗。

热闹的年货集市

  每年1月中旬到除夕,早期中国人聚居地的牛车水总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川流不息,因为这里有最地道最齐全的年货,是新加坡人 “忙年” 的首选地。应时而设的年货大街上海鲜干货、腊肉、柑桔、年糕和各式糕点琳琅满目,还有红灯笼、对联福字、鞭炮挂件、利是包等也堆满各家店铺,老字号的商铺如 “林志源” 腊肉店等更是每天顾客盈门、大排长龙。部分店家通常通宵营业,让忙于奔波的人们也能赶得上采办年货,甚至最后一天还有降价甩卖。

精彩的文艺活动

  临近农历新年时,牛车水入夜后的街道灯火通明,体现华人生肖文化的主题彩灯和大红灯笼将中国城装饰得喜庆非凡。这里每天晚上在露天舞台举办综艺晚会和歌舞表演,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各展绝技,为观众献上精彩绝伦的表演。有时节庆活动的组织者还会举办各类展览会,通过介绍农历新年的由来传说和传统习俗,展示新加坡的城市风貌、民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等内容,让人们对新加坡的节庆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除夕夜里的倒数庆典将节庆气氛推动到最高潮,在热闹的爆竹声和壮观的烟火大汇演中,新加坡华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起高声倒数,迎接新年的到来。

真切的全民同庆

  在全民欢庆新春佳节的同时,新加坡社会不忘关注弱势群体。新春筹委会专门为贫困者和孤苦老人主办由某些财团赞助的大型团圆饭,还会特别邀请新移民参加。对于儿童则专门推出适合儿童参观和游玩的景点,并举办专为儿童准备的新春活动,让小朋友能与家长同享游春的乐趣,度过一个开心充实的新年。

热火朝天的大扫除

  辞旧迎新之际,首要除垢净尘。新加坡华人早在过年前就会进行 “春节大扫除” ,将家舍彻底打扫干净,然后贴上财神、门神和春联、福字等各种春节饰品,把门户装饰得焕然一新。由于新加坡禁止燃放鞭炮 (违者罚款1万新元) ,所以很多人就在门口挂上鞭炮模样的装饰品。同时还会去花市挑选寓意美好的植物盆栽,比如 “桔” “吉” 谐音、寓意吉利的柑橘树,造型生动、带来好运的开运竹,象征招财进宝、荣华富贵的金钱树等等,摆在自己家中或者赠送亲朋好友,祝愿来年生意兴隆、吉祥如意。

最受期盼的派红包

  正如旧时竹枝词中所描述: “惟有儿童喜过年,腰中压岁几多钱。买来鬼脸相群戏,或舞枪刀或舞鞭。 ”在华人节日文化传统中,最受小朋友期盼的莫过于春节派红包。每逢新年临近,新加坡各大银行总是排满要求兑换簇新零钞的成年人。换来的新钞被装入印有吉祥祝愿话语或图案的红纸包,以作为派发给晚辈的“压岁钱” 。在除夕夜或新年期间,长辈把压岁钱分送给前来拜年的晚辈们,数额从5新元、 10新元到20新元不等。未婚青年不用给晚辈红包,但已婚人士要给自家晚辈红包。有些有孝心的晚辈还会在新年给自己的父母送上一个红包,或是请父母去餐馆享用美味佳肴甚至送他们出国旅游。

  随着时代的发展,红包里的压岁钱形式变化也很大,古时候红包里的压岁钱是专门订制的钱币形状的配饰,清代发展成为用彩绳穿成龙形的真正钱币,到民国统一使用纸币之后人们喜欢用连号的新钱做压岁钱, 寓意连连好运、 连连高升。

  现代新加坡人的压岁钱种类更是多种多样,除了通用钱币,购物卡、银行礼券,甚至是地铁车资卡、纪念邮票等统统都可以拿来当压岁钱。不管红包里的内容如何千变万化,长辈对晚辈的祝福永远不会改变。

讨 “彩头” 的年货食品

  新加坡华人多为中国福建、广东、潮州和海南移民的后裔,还有部分客家人。

  他们秉承祖先的传统,过年习俗不尽相同,春节食品也各有特色。潮州人的卤味,客家人的豆腐,海南人的鸡,已经成为区分他们祖籍的标志性菜肴。不过有一道菜是所有华人过年都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鱼。烹饪时要保留鱼的完整性,整条端上桌,而且大年三十晚上不能吃光,必须留下一些到初一之后再吃,寓意 “年年有余” 。新加坡人爱在外吃饭,年夜饭也不例外,许多华人早早在餐馆预订年夜饭,大年三十全家齐聚饭店享用美食,也省却买菜做菜、刷锅洗碗的辛苦。华人喜欢讨口彩,过年更是要说吉祥话。餐馆与酒店投其所好,推出有好口彩的各式盛宴,如 “喜悦祥和宴” 、 “富贵满堂宴” 、 “骏业宏图宴” 等,菜价尾数也多为8,与 “发” 谐音,祝福就餐者事业发达,新年发财。

  过年的小食也要有个好口彩,如祝愿年年高升的九层糕,谐音 “旺来” 的黄梨挞, 还有新加坡华人过年必吃的猪肉干, 这是用猪肉做成的烧腊, 因为特制成了浓酽的红色,象征日子红红火火,加上香甜可口的独特口感,易于携带和保存的优点,深受新加坡华人喜爱。新加坡肉干最著名的品牌是 “美珍香” ,已有70多年的历史。始创于1938年的 “林志源” 肉干,因其肉质鲜嫩多汁、美味异常,也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新年食品。

摩天轮上的捞鱼生

  新加坡华人为了给过年讨个好彩头,专门发明一种过年菜肴的新吃法——在摩天轮上捞鱼生。用生鱼条配上各色蔬菜丝和水果丝,加入花生、腰果等干果,撒上白芝麻、五香粉和胡椒粉等调料,一份象征好运吉祥的鱼生就可以打包带上摩天轮。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高的摩天观景轮,每个观景舱内可坐20人。当摩天轮观景舱升到165米最高处时,大家一边将鱼生拌好高高捞起,一边大声喊:

  “捞起!捞起!捞个风生水起! ” ,借着 “捞喜” 的谐音讨个大大的好彩头,在这个高度上捞鱼生,来年的好运可就要旺得爆棚啦。

成对柑橘拜大年

  在新加坡拜年不用提着大包小兜,只要用纸袋装上两个柑橘,进门捧向主人即可。而主人在客人告辞时,也要奉还一对柑橘。这是源自广东潮汕地区的习俗。

  柑橘在潮汕方言中叫 “大吉” ,过年送 “大吉” 当然大吉大利。潮汕人拜年送 “大吉” 都是论 “对” 送的。一般不管送来多少主人都只收取一对,寓意 “大吉大利” 、“好事成双” ,然后再从家里拿出一对送给客人,讲究有来有往,图个吉利。新加坡华人社会也秉承这个传统习俗,有时候还会为父母长辈奉上用精美纸袋包装的四颗柑橘,更显隆重。

大型庆典

  作为新加坡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庆典,华人社区牛车水的 “华庆春节庆祝活动” 从年前开始就陆续展开各种庆祝仪式,直到元宵节收尾。

拉开序幕—— “牛车水亮灯仪式”

  亮灯仪式为牛车水春节系列庆典活动的开幕仪式,每年都由新加坡总统或总理亲自启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在过年前三周举办,嘉宾在新桥路牛车水入口处搭建的露天舞台上徐徐按下按钮,牛车水大街小巷的装饰性灯饰纷纷亮起来,并将一直亮到正月的最后一天。期间还会举行灯饰装饰比赛等活动,来自新加坡和中国各地艺术团体的精彩表演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热闹非凡。

传承文化—— “春到河畔迎新年”

  “春到河畔迎新年” 是华庆系列活动中的主要亮点,由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新加坡报业控股、新加坡旅游局、中华总商会和人民协会联合主办, 1986年首办。“春到河畔迎新年” 系列庆典活动从除夕夜开始,持续11天。新加坡华人齐聚新加坡城的起源地——新加坡河,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滨海湾的浮动舞台周围摆放着具有华人特色的巨型灯饰,每年都以生肖为主题。在嘉宾点亮灯饰的同时,还会在滨海湾燃放璀璨夺目的大型烟花表演。还有猜灯谜、现场制作工艺品和品尝本地传统美食等互动活动,让人们能够更加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新加坡华人的过年氛围,使传统年节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举国同庆—— “奇思梦想妆艺大游行”

  妆艺大游行是1973年新加坡华人开创的庆祝农历新年的独特方式, “妆艺” 来源于福建方言,意为 “服饰和装扮的艺术” 。这场为期两周的盛大嘉年华式游行在农历新年后举行,有着精心设计的游行花车、载歌载舞的民艺表演、激情四溢的桑巴舞以及技艺高超的传统舞龙、舞狮等,身穿奇装异服、画着鲜艳彩妆的表演者们带领新加坡四大族群和游客一起通宵欢庆,足迹遍及欧南园、乌节路、牛车水和政府大厦等新加坡中央区域,最后以壮观的灯光和烟火表演结束游行。进入新世纪以来,来自加纳、巴西和斯洛文尼亚等国的异国团队也在游行中登台表演,受到新加坡人和游客的热烈欢迎,展现了新加坡社会的多元包容。

各显神通—— “牛车水新春国际狮王争霸邀请赛”

  在所有庆祝春节的活动中,最具华人特色的莫过于 “牛车水新春国际狮王争霸邀请赛”。每年都有来自新加坡和全球各地的十数支舞狮团队齐聚狮城,他们阵容强大,技艺高超,在1.2至2.8米高度不等的梅花桩上各显神通,以各种高难度动作挑战对手,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精彩绝伦的狮王争霸赛。比赛现场鼓乐喧天,只只雄狮踩着鼓点跳跃腾挪于梅花桩阵上,观众屏息凝神观看,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为舞狮者加油助威。热闹的气氛、精彩的表演不仅吸引成千上万的新加坡民众,也让不少西方游客驻足观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加坡春节  新加坡  新加坡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新加坡春节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成都茶馆的三次浪潮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生活节奏,成都是节奏感最强的城市,只不过是“如歌的行板”式的悠徐。百年兴盛的饮茶业,便是这种“当代悠闲”的最好注脚。老成都即以“茶馆多,厕所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