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卫塞节
卫塞节(VesakDay)是佛教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要庆祝这一节日。在新加坡,人们通常在农历四月十五日即公历5月的月圆之日进行庆祝,当天全城充满欢乐、祥和与冥想的气氛。
历史传承
卫塞节是佛陀诞生、成道和涅槃三期同庆的节日,也是佛教徒向指引他们迈向觉悟之路的佛陀和佛法表达敬意和感恩的日子。“卫塞”在印度古梵语中意为“月圆”,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真理之光遍照世界,六道众生都能感受到佛陀真理的启示,破除烦恼黑暗,证悟佛性。1950年,国际佛教团体世界佛教联谊会(WorldFellowshipofBuddhists,缩写为W.F.B.)在斯里兰卡举行首届大会,一致通过庆祝卫塞节的决定,卫塞节成为国际性的节日。而在1999年的第54届联合国大会上,16个国家代表共同签署有关“卫塞节的国际认同”的文件,同年12月卫塞节正式获得联合国承认,称为“联合国卫塞节”(UnitedNationsDayofVesak),并于2004年由泰国和美国共同举办第一届联合国卫塞节年会,卫塞节也因而成为世界性的节庆。
卫塞节习俗
卫塞节当天,新加坡所有的佛教寺庙都遍布香花、彩旗和彩灯,佛像也被重新装饰一番。虔诚的佛教徒和信众黎明前就聚集在寺庙前等候。当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时,他们向佛像进献鲜花、蜡烛和香火等供品,并齐声高唱,颂扬神圣的三宝:佛陀、佛法和僧伽。卫塞节上通常会举行浴佛、放生和吃斋等仪式,青年信徒有时还会组织献血活动。佛教寺庙奉行的这些慷慨善事被称为“施”,据说在卫塞节行善事将来会获得加倍的善报。
新加坡佛教界宗派林立,过节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华人主要信奉大乘佛教,占佛教徒的大多数。大乘佛教在十九世纪末由来自中国南部省份的佛教徒传入新加坡,主张不仅可以通过自我修行,而且可以通过菩萨或“悟道者”的帮助实现涅槃。因此许多寺院会在卫塞节当晚举办传灯仪式。灯光象征着菩提光,代表了无上般若的智慧,能助教徒远离无知的路径,走向正等正觉的道路,从而脱离苦海。点燃自己的菩提灯,不但能提升智慧,也在慈悲地照亮十方法世每个黑暗的角落,照亮众生的希望。传灯仪式通常在日落后举行,佛教徒手持烛灯排列成行,一面绕着寺院或预定场所行走,一面持咒赞佛,意味着在迈向觉悟之路的修行中,把智慧之光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以去除无明和黑暗。参与传灯仪式的教徒还可以在观世音菩萨前的莲花池发愿。a新加坡佛教总会曾在2012年举办万人传灯活动,以纪念佛诞2556周年。在灯光和烟花的交相辉映下,来自新加坡全岛各区和各族群的信众在后港体育馆点燃手中的莲花灯,并根据八大价值观排成八个列队,绕跑道步行一圈,共同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众生安乐,然后通过“佛光大道”前往许愿井,最后到体育馆门口进行了浴佛和鸣钟仪式。
大乘佛教著名寺庙光明山普觉禅寺在卫塞节还会举行“三步一拜”的仪式。
信徒们在光明山路上每跪行三步就叩首一次,祈求世界和平并许下个人心愿或对过往进行忏悔。这个跪行祈祷仪式历时两小时,对信徒的身心都是一种考验,但前来参加的虔诚信徒仍十分踊跃,甚至许多信徒提前一天就用一小包纸巾预先占好一个跪行开始的位置。同时,莲山双林寺、佛牙寺龙华院和被称为千灯寺院的释迦牟尼菩提迦耶寺也会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来纪念神圣的卫塞节。
新加坡还有一个主要的佛教宗派是小乘佛教,主要流传于新加坡的斯里兰卡和缅甸社区,侧重于寻求通向自我救赎之路。位于芽笼的缅甸玉佛寺和圣迈克路的锡兰寺庙都是小乘佛教寺庙,通常在卫塞节举行用牛奶煮粥的仪式,以纪念佛祖悟道前的最后一餐。据说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修尚未得道但已饿得奄奄一息,他在食完一位牧羊女送的乳糜粥后,在尼连禅河水中洗去积垢,在菩提树下打坐七七四十九天终悟大道。
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新加坡佛教界更注重拓展卫塞节的节庆文化功能,推动宗教和谐,致力于将卫塞节打造为凝聚所有新加坡人、共同建设和谐社会的平台。政府也乐见其成,李光耀、吴作栋等许多政要同新加坡高僧都有极深的交往。2011年新加坡佛光山与国际佛光会新加坡协会以“环保与心保”概念为主题联合举办卫赛节嘉年华会,劝导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一切生命的尊重。这种紧密联系世界关注焦点的活动,意义重大,深受好评。2014年卫塞节新加坡佛教总会以“宗教和谐总动员”为主题,发动各族、各宗教、各阶层、各年龄层共同行善,以建设更美好与融洽的社会。
柬埔寨卫塞节(比萨宝蕉节 )
比萨宝蕉节 (又称维莎迦节,卫塞节) 是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道、涅槃的重大节日。 “比萨” 、 “维莎迦” 、 “卫塞” 均指佛历六月, “宝蕉” 则是敬奉、供奉之意。南传上座部佛教传统上认为佛陀诞生于公元前623年、成道于公元前588年、涅槃于公元前543年,佛陀一生中这三个最重要的事件都发生于佛历六月十五月圆之日,只是年份不同。1999 年12 月,联合国大会采纳了由斯里兰卡等16国提出的倡议,将卫塞节正式确定为联合国卫塞日 (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 ,倡议每年举行全球性庆祝活动,以显示佛陀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智慧光辉照耀全球,并借以发扬佛陀慈悲平等之教义,倡导世界和平。比萨宝蕉节在斯里兰卡和印度自古既有,而柬埔寨则是19世纪中期, 1855年安东国王在位时才开始举办这项庆祝活动。根据柬埔寨的传统,比萨宝蕉节通常夜间在寺庙里举行。夜里各个寺庙中会点起灯笼,佛塔上灯火辉煌,男女老幼广大信众纷纷拿着贡品、鲜花、香烛热闹地聚集在一起。从当晚一直到天亮,人们一起在佛寺里听僧侣讲述佛陀的生平, 诵经布道, 从而更加坚定对佛三宝的信仰。
2002年,柬埔寨的佛祖舍利从金边移到干丹省的佛教圣地、皇家王陵乌栋山后,每年官方的比萨宝蕉节庆祝活动通常在乌栋山举行。节日当天,僧侣和信众组成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花车开道,车上放着金光闪闪的佛像,广播里播放着佛祖事迹、佛经和佛乐,弘扬佛法精神。信徒们则手持贡品、莲花、香烛一齐前往乌栋山,向舍利塔供奉敬拜。国王或政府官员参加敬拜仪式后,要聆听高僧诵经,并向僧侣们布施,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吉祥如意。节日的庆祝活动通常一周,全国各地的佛寺也会张灯结彩,僧人们日夜诵经说法,百姓们纷纷前往佛寺礼佛、受戒、听法,以纪念这一隆重的节日。而众多的年轻人也会选择在比萨宝蕉节来临之际落发为僧,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通过出家学习佛教教义,在道德和人格方面接受佛教教育。
印尼卫塞节
卫塞节,又称吠舍佉节,在4月和5月期间的某一个月圆日。该日是世界各国佛教徒共同庆祝的节日,1954年在缅甸仰光召开的世界佛教联谊会第三次大会将此节日规定为世界佛教徒的共同节日。印尼是继泰国、缅甸、斯里兰卡、尼泊尔、马来西亚、新加坡之后第七个将吠舍佉节确定为全国性节日的国家。印尼佛教徒,不论大乘、上座部或密宗派,都庆祝这一节日,并将佛祖的 3 个圣纪日,即佛诞辰、佛成道日及佛涅槃日合在一起加以庆祝。庆祝活动一般持续 3 天,以节日当天最为隆重,主要活动是举行法会。
爪哇的婆罗浮屠佛塔和其附近的门突、巴旺等寺庙是众僧举行法会的主要场所,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僧人及普通信徒、居士从爪哇和外岛涌到这里,各国到印尼观光旅游的佛教徒也同当地佛教徒一起参加法会,盛况空前。法会内容包括用浸泡过香花的圣水擦洗佛像并挥洒在其周围;在佛像前供奉灯烛、果品,和尚尼姑进行坐禅拜佛、讲经布道、为民祈福等。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绝大多数教徒不可能前往上述圣地参加盛大法会,但这不会减弱他们对佛祖的虔诚之心。他们会在家吃斋诵经,或去当地寺庙进香拜佛,然后再向双亲及亲属中的长者跪拜祝福。节日当天,信徒们除做佛事敬拜佛祖、净心修炼外,还常常做各种善事,如献血,带着礼物拜访孤儿院和教养院,清扫市场,义务治病和提供相关咨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