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国际风筝节简介
潍坊作为风筝的发祥地,是中国的风筝之乡,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风筝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民间生活气息。
潍坊风筝的起源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鲁国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清朝中期,清明时节竞放风筝渐渐成为当地风俗。做过七年潍县县令的诗人、书画家郑板桥写过这样一首诗:“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把潍县的风筝描绘得惟妙惟肖。潍县诗人郭麟对家乡风筝的描写,则是另一番景象:“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步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草新来春燕多。”
潍坊风筝节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拉开帷幕。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从此,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
国际风筝节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从第16届开始,潍坊风筝节期间还同时举办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胸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
每年4月20日至25日,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齐聚潍坊风筝节。
潍坊风筝节期间,会举办开幕式,放飞仪式,还有异乡风味的国际风筝比赛,原汁原味的国内风筝大奖赛和评选风筝十绝等活动。来到风筝之都,必然要去潍坊风筝博物馆看一看,参观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表演、木版年画,参观民俗旅游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娱乐。这些活动都洋溢着中华文化的浓郁特色。
潍坊风筝艺术制作的历史渊源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燕《村居》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一只只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风筝在明媚的春光中竞相飞舞、争奇斗艳,仿佛春天的信使,翱翔于碧海晴空,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一科技含量颇高的中华民间艺术的瑰宝,是中国工匠的祖师爷、山东人鲁班的创造。《墨子·鲁问》载:“公输子(鲁班)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这是中国最早的风筝。不过,民间风筝的广泛流行,开始于唐宋时期。随着清明节日的兴起和造纸业的发达,人们“以纸为风鸢”,系以竹笛,风人笛响,声如筝鸣,从而有了“风筝”的名字。
潍坊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风筝产地和集散地,与北京、天津、南通齐名,是我国风筝四大派系之一、自唐朝起,潍坊扎放风筝的习俗就已很普遍。明清年间更加普及。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达到了鼎盛。无论大小式样、扎制技术、装饰手法、放飞技艺都比从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出现了相当规模的风筝集市。在古老的潍县白浪河沙滩,各类民间风筝琳琅满目,吸引了大批外地风筝客商。
潍坊风筝以其古朴典雅、工艺精湛而誉满全国,蜚声海外。《潍县志》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莺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不一断的改进和创新,潍坊风筝形成了国画风筝、杨家埠风筝等特色流派。国画风筝博采京津画技之长,以国画传统技法绘制图案,把精巧的竹蔑扎制艺术同传统的工笔、写艺画技融为一体。形象活脱,造型生动,给人以美感享受。杨家埠风筝以扎、糊、画俱佳闻名,与民间木版年画工艺有机结合,色彩明快、艳丽,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在中国风筝史上自成一派。
龙头蜈蚣、鹰、仙鹤童子和雷震子是传统潍坊风筝的四大代表作。其中“申式龙头蜈蚣”长百余米,御风而上,:两眼转动,虬髯飘曳,在天空蠕动腾飞,状似喷云吐雾,蔚为壮观。这是潍县风筝艺人根据我国“尊龙”传统,对传统蜈蚣风筝的创新,吸收了当地木版年画、刺绣等民间艺术有关龙的形象,以龙头取代蜈蚣头,巧妙地把龙的形象运用在串式风筝上。
这一大胆创新,充分显示了我国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龙头蜈蚣”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广大群众的文化心理和审美观点,加之精湛的扎制工艺、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和最佳的放飞效果,被称为潍坊传统风筝一绝。
改革开放后,风筝制作向多功能、高层次发展,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壮观景象。现代风筝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高科技技术和材料,花样不断翻新,底得了“风筝艺术,潍坊第一”的美誉。
潍坊国际风筝节的来历
作为迎接万物回春的隆重仪式,清明节放风筝很早就成为民间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和体育活动之一。民间传统中,放飞风筝意味着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潍坊民间还延续着一个风俗,清明节这一天将风筝放得高而远,然后割断风筝线,任其随风飘远。
《潍县岁时记》称之为“放郁”,即把一年来积下的“郁闷之气”彻底释放出去。
每年春天,潍坊就成了风筝的世界。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竞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潍坊上空鸢飞蝶舞,鱼跃龙腾,形成一片风筝的海洋。郑板桥在《怀潍县》中描绘道:“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道光年间,潍县金石学家、诗人郭鳞的《潍县竹枝词》也写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新来春燕多。”这种春意盎然的民间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还是呼吸早春空气,享受大自然恩赐,锻炼身体的好时光。
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3次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重又焕发了生机。潍坊利用本地民俗资源优势,多次派风筝团到世界各地表演、参赛。50年代,潍坊风筝飞向海外,曾在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上空飞翔。优美的造型、逼真的形象、精巧的扎工以及富有民间乡土气息的独特风格,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浓厚兴趣。1984年,在世界风筝爱好者的建议和支持下,潍坊市成立风筝协会,举办首届潍坊国际风筝节,揭开了世界风筝竞技的新一页。自此,每年的4月1-5日(第9届风筝节之后改为4月15-20日),潍坊循例召开国际风筝节,至2004年已连续成功举办21届。历届均有多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代表团参加,在国内各国际性节会中风采夺目,令人感叹。潍坊也因此先后被推选为“世界风筝都”和“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所在地”,确立了世界风筝中心的国际地位。
90年代中期,各地风筝节境况日下,潍坊国际风筝节也一度濒临绝境。由于前15届风筝节由政府出资包办,大量的财政投人使财政、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难以承受。潍坊市政府痛定思痛后,果断决策,于1999年将潍坊风筝节推向市场,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以会养会,以会强会”。潍坊国际风筝节由此真正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潍坊国际风筝节的主要活动
莫道四月芳菲尽,纸鸢翻飞上碧空。每年潍坊国际风筝节期间,这里都成为风筝的海洋。不同肤色的人们云集鸢都,共享蓝天白云,尽情放飞五色斑斓的风筝,齐声吟唱翱翔的诗篇。
潍坊国际风筝节是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吸引着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竞技和游览。为突出节日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化、大众化特色,风筝节的宗旨从“赛风筝、看风光、赏风味、察风情”发展为“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达到“以旅游为突破口,广交朋友,宣传潍坊,推动潍坊对外开放”的目的。如今,潍坊国际风筝节已发展成为集风筝竞赛、民间艺术和贸易活动于一体的大型国际民间文化活动。
潍坊风筝节开幕式上,钟鼓长鸣,礼炮轰响,银鸽展翅。大型的民间。传统歌舞,粗犷热烈的鼓子秧歌、早船等民俗表演,五彩缤纷的风筝放飞仪式和变幻多姿、绚丽多彩的焰火晚会,使中外游人耳目一新,揭开了洋溢着古风的现代狂欢节的序幕。
不过,历届潍坊风筝节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渤海滩或浮烟山举行的大型中外风筝比赛。长空万里,白云悠悠,各种风格的风筝争奇斗巧,以独特的造型、色彩及放飞技艺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观赏者。历届潍坊风筝节都会评比世界风筝“十绝”,一批创意新颖、扎制精巧的优秀风筝脱颖而出,在大赛中崭露头角。比赛之余,中外游人还可以欣赏潍坊风筝博物馆中收藏、陈列的古今中外的风筝珍品,参观杨家埠仿明清四合院式的风筝与年画作坊,领略艺人们刻制年画、扎制风筝的技艺过程。
潍坊市还推出了一系列反映潍坊民间风俗和民间艺术的旅游文化活动,开辟了一条表现潍坊独特民俗风情的“千里民俗旅游线”,使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与多种民风民俗结合起来,交映成辉,相得益彰。这一条旅游线由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泥塑、安丘石家庄的民俗村等一颗颗精美的明珠串缀而成。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在这里。尽情地体验享受农家生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农家活,随农家俗”。踏青放风筝,挽袖印年画,悠悠荡秋千,颇颇坐花轿,欢喜“娶新娘”,感味淳朴民习,尽情领略潍坊独特的乡土民风。
同时,潍坊风筝节又是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的盛会。期间,潍坊市先后举办了风筝展销会、鲁台经贸洽谈会、旅游产品展销会、奇石展销会、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等多项经贸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外客商前来洽谈贸易,进行技术交流和观光游览。通过风筝盛会的举办,潍坊已与70多个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关系,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
如今,潍坊国际风筝节以崭新的姿态走上国际舞台。2004年第21届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潍坊风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并首次举办了世界风筝小姐选拔赛。这些“风筝使者”、“风筝佳丽”的塑造,为风筝会增添了亮点,赋予了风筝人格化的寓意,不仅有利于潍坊风筝的保护,更可以提高潍坊风筝在国际上的影响,扩大潍坊的国际知名度。
潍坊风筝节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潍坊国际风筝节的举办,潍坊风筝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凭借着造型精巧、对比强烈、放飞平稳、富有乡土民风的特点,潍坊风筝在世界风筝中独树一帜,诠释了中国民间风筝艺术的最高水平。如今,风筝己成为潍坊傲立于国际世界的一张精美名片。通过它,世界开始了解潍坊,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品牌,有了品牌才会有名气。“风筝”品牌的打造与形成,不仅造就了风筝文化产业的兴起,更拉动了潍坊整体发展。一方面给潍坊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益;另一方面也为潍坊吸引外资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002年一年潍坊销售风筝1000万只,收人4亿元。小小风筝牵动这个地区级城市文化经济的大发展,到2002年,潍坊与世界14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友好合作关系,成了闻名的“世界风筝都”和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所在地,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95亿元。
2004年,第21届潍坊国际风筝节还把同期举办的鲁台经贸洽谈会和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拉动起来,使风筝会由一枝独秀发展为“三会”并举,成为潍坊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风筝会为各方客商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2003年1月,潍坊国际风筝节20年回顾与展望暨节会经济发展论坛会在北京举行,潍坊人道出了小小风筝带动经济大发展的“诀窍”:一是“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二是“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归根结底,走的是用市场办节会的新思路。
此外,国际风筝节对潍坊市的城市建设、市民文化生活、企业打造品牌等方面也起到促进作用。古老的文化名城—潍坊重焕异彩,以生机勃勃的姿态树立于世界名城之林。
每届国际风筝节,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来潍坊旅游,洽谈商贸。出于“以游引资,以资促游;以游旺商,以商促游”的目的,潍坊市不失时机,大力开发以风筝为代表的旅游商贸资源。因此,历届潍坊风筝节上,中外游客不仅可以尽享风筝放飞的乐趣,更可以参观著名的“千里民俗一线游”,饱览潍坊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
“千里民俗一线游”是潍坊市利用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对杨家埠年画、嵌银漆器、仿古铜等民间工艺以及临胸奇石、昌乐蓝宝石等特有矿产品进行优选和精雕,所开辟的一项重要的旅游项目,开创了我国民俗旅游的先例。每年都吸引着数以千计的中外游客,潍坊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民俗旅游区。
潍坊市抓住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契机,依托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风筝艺术为重点,借助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拉动,不断加大保护、开发力度,全力建设集民俗旅游、休闲娱乐、产品交易于一体,在海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胜地。以风筝为龙头的民俗旅游,在潍坊大地上绘写着一部“绝妙卷轴”。潍坊也因此被评为享誉国际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千百年来,风筝作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活动一直备受喜爱。时至今日,风筝更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成为和平的使者,自由的象征,它联结着友谊,寄寓了人类的美好理想,成为现实生活中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潍坊国际风筝节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潍坊国际风筝节的举行,打开了潍坊对外开放的大门,使潍坊走向了世界,大大提高了潍坊的知名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潍坊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奇葩,大放异彩,成为扩大国际文化,增强经济交流,增进同各国人民友谊的友好使者,在不同民族、语言和肤色的各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