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街火长节,是文县白马人以寨子为单位,以火为纽带,全民参与,从腊月初八开始,到第二年正月十七日结束的习俗。包括以下几种独特的活动:
第一,凑柴。每年从腊月初八开始,吃过晚饭,敲锣打鼓,唱着凑柴歌,挨家挨户凑柴,然后把凑集的柴集中在固定的场地备用。
第二,开展娱乐活动。这段时间白天或晚上,用凑的柴点燃火,男女老少围着火堆聊天,讲故事,说笑话,唱歌。
第三,人们围着髯火唱歌跳火圈舞。火圈舞表演没有乐器伴奏,全寨男女老少参与,人数没有限制,人们手牵手围着火堆唱歌,根据歌曲的旋律和唱词进行。
第四,迎火把。就是迎接五谷神。正月十五晚上,人们扛着火把,拿着香烛,敲着锣鼓直达山寨神庙,捡些柴火,生起簧火,在髯火旁唱歌跳起火圈舞。全村人来齐后,举行点火把仪式,祷告要把丰收迎回家,把吉祥迎回家。接着会首先点着火把走在前面带路,其他人列队点着火把往村中返。大家高举手中的火把,口里唱歌,歌声、笑声连成一片,火把在歌声中摆动,像一条长长的火龙。人们返回街火场地后,把手中未燃烧完的火把汇聚到一块,架起髯火,又跳起火圈舞,希望来年好收成。
烤街火跨越两年,历时四十天,时间之长世所仅见。凑柴、烤街火、迎火把、跳火圈舞等活动都围绕着火进行,表现了白马人对火的虔诚。白马人的烤街火把春节期间的所有活动都自然地连结在一起,把全村不论是友好的还是有矛盾的都连结在一起,手拉手地跳啊,肩并肩地唱啊,忘掉的是矛盾,结成的是友情。
烤街火不仅是一项娱乐和祭祀活动,更是一次全面的民俗文化展示和传承教育活动。
文县白马人的火圈舞属于徒步舞,每首火圈舞歌曲都有固定的演唱形式和相对应的舞步、表演动作,如白马语的“搓贴拍贴”音调就是指跳火圈时“左踢右踢”舞步的动作名称。这些音调不但可以让人们自由地随律动载歌载舞,而且还便于舞者调整舞步及速率,尤其速度较慢舞步的律动以两步三拍为一个周期,歌曲在这个场合有着利用其等时距划分的乐音形成的节律来统一众多舞者步伐的功能,体现了白马人火圈舞动作和内容的丰富性及独特性。
文县白马人火圈舞的歌曲非常丰富,舞蹈样态多样,有的是合唱,有的是对唱;有的舞步平缓,有的舞步快速;有的动作柔美,有的刚劲有力。有些寨子火圈舞歌曲的演唱还有约定俗成的顺序,从开始演唱到结束,曲曲相连,环环紧扣,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火圈舞歌曲优美动听,深深地吸引着听众,只要有人听到这种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去,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跳起来。
烤街火长节是白马人民俗文化展示和传承教育的特有空间,包含了大量的历史、社会、文化、艺术、信仰、审美观等方面的信息,是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2011年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陇政发[20川75号)》把“烤街火长节”列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认为,烤街火长节有条件申报列人国家非遗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