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它是众多茶类的一种。对于白茶的特点,这是很多茶友为之困惑的。为了让大家有进一步了解,接下来小编来为大家深入解析白茶的特点,想要了解白茶知识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以下精彩内容哦!
白茶的综合性状与一般茶树一样,要涉及到它的白化机理与遗传特点、形态学特点、生态学特点、生育特点、生化学特点、加工学特点、经济学特点等方面。这里重点叙述的白化变异茶种质资源的特异性。
白茶种质资源的观察研究表明,白茶的白化有因依赖温度、光照等生态条件而表现的,也有不依赖生态条件而表现的,白化成因、白化表现及遗传特点比较复杂。
陈椽先生在观察安吉白茶的白化现象后说:“白叶茶的特点是,在最初发芽的第一生长期中出现缺乏叶绿素的白色或黄色幼叶,这白叶随着叶的开展逐渐以主脉为中心,生长恢复成绿色。白叶生长及硬化时的残留有白色部分,但在下一个生长期(相当于夏季)以后,大体上变成正常的绿叶。翌年春茶期再度出现白叶,第二年以后,这些白叶再度变为9p十,如此周期反复。白叶茶在夏季15-180C气温下的人工照明器内萌芽,也会产生白叶。白叶系低温反应而产生的,是同种变异体”。
中茶所对安吉白茶的研究发现,该茶早春萌展的嫩芽叶白化的启动温度是17-19℃,此时叶绿体膜发育出现障碍,叶绿素合成受阻,出现阶段性白化,白化时,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大,导致蛋白质大量水解,RuBP梭化酶的大小亚基和色素蛋白复合物含量下降,同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气温在23℃以下时一芽二叶的白化程度达到最高,当超过23℃时并随着芽叶伸展可逆转返绿,但不会再返白,以后各季也不会出现白化芽叶。证明安吉白茶是一种低温反应而产生的细胞质变异体。
白茶的变异体有的以株变形式出现,也有以芽变或枝变形式出现。因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变异引起的白化变异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遗传能力很差,往往每年有大量的花蕾出现,结实率却很低,通过自花授粉得到的后代产生遗传分离;因外界条件刺激引起的偶然变异,如高温诱发变异,这种情况产生的变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春夏之交或夏季高温干旱季节里,群体种茶园中往往能观察到这种现象。这种状况提示,由于无性育苗技术的运用,遗传能力不会成为生产扩大的障碍,相反,不结实比会结实的品种显得更加有优势,而许多白化株可有开发成下一代优秀品种的希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白茶的形态学特点
在茶树栽培学上,茶树的形态学特点主要是指株型、叶型、芽型。株型分乔木型、半乔木、灌木型;叶型是指大叶种、中叶种和小叶种;芽型分大芽种、中芽种、小芽种。同时也可根据栽培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如在名优茶生产中十分强调茸毫状况,按茸毫的多少分多毫型、少毫型和无毫型;常规品种还根据芽叶色泽分绿芽种和紫芽种,表明后者是不适合名优茶生产的品种。
白茶白化成因的复杂性,导致白化现象的差别;而不同的白化特征,也牵连到其它性状,如茶树的形态大小、与生态条件的关联程度、内在品质的差异、加工适应性等。
从白茶种质资源分析,白化特征呈多样性表现。根据白化部位可以分为芽白和叶白;根据白化稳定性可分为阶段性白化和永久性白化,或规则性变异与不规则变异;根据白化程度则可分为全白(阶段性)、乳白、浅黄、黄色、白绿、花白(白绿相间)等多种形态。
全白茶:白色程度接近漂白的纸张颜色,这类白茶或由正常绿叶茶树枝变产生、营养靠正常枝提供,或呈阶段性返白。而全株白化不返绿的茶树因叶绿素高度缺失不可能长期存活,只有在苗期或萌展初期存在。
乳白、浅黄:白花部位由于含有一定数量的叶绿素,白化表现得不十分彻底的叶色,这种白化较之于常规茶树品种有明显区别,但不能白得象纸一样,多数白茶属于这种状况。
黄色:处于最盛期的芽叶变异,已经观察不到绿色的感觉,通常表现出藤黄色、橙黄色或明黄色(金黄色),与常规品种迎霜和黄叶早的叶色绝然不同,这类茶称之为黄叶茶更为确切。
白绿:芽叶色泽介于白化叶和绿色间,或在白色叶上能观察到绿斑,或一面白化程度高、另一面绿色程度高的状态。
花白(白绿相间):一片叶由部分绿色和部分白色叶镶嵌而成,或一枝梢有白叶枝和绿色枝共存,这种白化状况有规则、也有不规则变异。
白茶的生态学特点
从当前收集的种质资源中观察,白化类型可以分为生态敏感型和生态不敏型两类,前者的白化表现依赖于外界条件,主要依赖于气候,而对土壤生态的反应和依赖程度不显着,后者的白化表现主要是内在的,一定程度上受外界影响,其中对土壤生态依赖程度稍强于对气候生态的依赖程度。
两大变异类型的基本生理范围和物候条件符合常规品种的生育规律,来源于不同物候期父母本的变异后代基本上保持了其同一种性特征。
生态敏感型白茶的气候生态要求有二个突出的方面:一是白化变异必须在一定的气候要素范围内。低温敏感型只能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表现出来,如安吉白茶的白化启动温度和返绿温度是在23℃以下,因此适宜在气候温凉、积温低的地段种植;高温敏感型则完全相反,只能在一定的高温条件下才能诱发白化;光照敏感型的白化特征则主要受光照影响,低光照往往导致白化不充分。因此,白茶栽培中首先应考虑选择能满足白化的最适生态类型0试验表明,冬春采用大棚覆盖栽培,能促进春茶时发,但这一人造的微域气候对于安吉白茶等低温敏感型品种来说,虽然同样能实现早采,在不能做到温控条件下却很唯使芽叶出现白化。二是极限生态生理因白化变异而发生变化,包括抗冻、抗高温干旱、抗强光辐射、抗风害和抗病虫害能力。
总体表现为,气候生态的适应范围相对较窄,白化程度越高,生态适应范围越窄,抗逆能力越差,超过一定范围受到的损害较大。如光照型品种虽然白化程度随光照增强,但在夏季,也容易受高温强光直射造成灼伤,低温型充分白化的品种,受强劲南风吹袭后也会出现幼嫩芽叶失水枯焦等生理受损现象。
白化茶树品种多数因生长势相对较弱,表现为对土壤质地和水分供应要求的提高,与气候生态的要求一样,白化程度越高,生态适应范围越窄。要求土壤比较肥沃、水源相对充足,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如安吉白茶在原产地安吉和宁波两地栽培表现比较来说,前者以粘质红壤为主,粘性较大、砾质少,白化程度较差而茶树生长势较好;后者虽以砂质红壤为主,但粘性小、砾质多,白化程度较好,而茶树生长势较差。但是,许多白化品种在补给大量的外源性氮肥条件下会导致芽叶不白化、提前返绿。
生态不敏型品种的白化主要决定于内在因素,对气候生态反应不明显,但在肥水供给良好的环境中,生长势增强,导致叶绿素含量上升,白化叶比重减少或白化程度下降,这对于稳定性较差的不规则变异品种来说,显得更为明显。
对于白茶的特点,通过以上概述,相信大家对此都已经是胸有成竹了吧!希望上述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