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墨、抚琴、泡茶……一场颇具学术气息的沙龙也可以如此轻松惬意。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举办的以“书法与古琴的对话,茶艺与心性的融合”为主题的首场“传统文化与心理学”沙龙,使得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发出“在这个非常轻松的环境中,讨论一些跟国计民生、跟国家发展有关的严肃话题,没准能迸发出思想火花,取得在严肃讨论中达不到的效果”的倡议。金涌说,严肃话题与轻松氛围完全不矛盾,这也许正呼应了沙龙所讨论的“心性人生”吧?
书、琴、茶,俱可修心 “书法的操作及作品是书写者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从中可以体现出书写者的种种心理特征及状态。” 香港大学教授高尚仁说。在三十余年的书写行为系统研究后,在高尚仁眼中,书法的价值已不只停留在美学价值这一层次上,书法完全可以是一种医疗和保健手段。
高尚仁将书法心理学作为研究对象,曾经测试过书写者的血压、脉搏、心率、体温等,发现书法对人的健康确实有帮助。在大量行为学理论、实证研究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高尚仁发现书法作为辅助手段,在改善知觉、认知和情绪等方面有很好的功效,进而开发出了书法治疗保健系统。恰如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祝卓宏所言,文字作为文明的基因有5000年的历史,书法作为艺术的形式有3000年的历史,而书法治疗虽然仅有不足30年的历史,却很好地对接了古艺与新愁。
“我感受到了静”、“我感觉就是空”、“我的脑中出现了高山流水的形象”……广陵派第十二代传人、中国音乐学院博士杨春薇一曲《高山流水》抚罢,沙龙参与者这样谈及自己的感受。
杨春薇引述《礼记·乐记》起文之语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她说:“音声会对情感、身体、心理产生影响。”心急、心紧、心慌、心动、心弱、心力不够,均可与音乐相互映射。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馆业专委会副秘书长柴晓娟看来,茶艺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一种茶礼,是修心的另一种方式。沙龙上,茶艺表演与古琴声遥相呼应,古韵悠长,沙龙参与者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觅得了3分钟的内心宁静。
寻回“失”去的幸福感 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一直是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当代人越来越忙碌,幸福感却日渐离我们远去,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的幸福调查显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弹琴是生命的欢悦”,杨春薇说,琴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代表、是通天地神明的法器,同时还可调心养生我们要在数字化快节奏的生活与精神压力下调整自己,回归健康、愉悦的身心,或许可以通过参悟琴道来实现,因为“由音声入心,由心关照人与天地的关系,由此体会天地人合一的宇宙真实”足以令人重新接近生命的真谛。当然,“如果你仅仅停留在琴声带给你的感动、宁静,体会着琴声带来的悠远意境,品味着琴乐文化的深厚,那是远远不够的”。 在她看来,琴道、茶道、书道属万法归一,每一门都是一个世界,泛泛了解知识并不足以修养身心,必须全身心参与才可。她说,走进琴的世界,会发现它其实很简单,它如同我们的一呼一吸一样真实真切。
高尚仁持类似的观点,他表示,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与精神压力下调整身心健康,精研书法亦大有裨益。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瑰宝和重要的文化遗产,书法是对话心灵的一种途径。通过建设现代六艺书法文化,可以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提升人的欣赏、创作和艺术交流能力,调整心理、生理与情绪,锻炼并提升知觉、认知与思维,进而获得“新时代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