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主显节

  主显节是在1月6日,意思是显示上帝的意图,让人间知道一个不寻常的孩子耶稣基督诞生了。主显节是基督教最古老的三个节日之一(其他两个是复活节和圣诞节),因 此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基督徒来说,1月6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因为主显节是在12月25日圣诞节后的第十二天,主显节又叫“第十二日节”。主显节也叫“小圣诞节”,因为它标志着圣诞节的结束。

  传统上把东方三贤人到达耶稣出生地的时间作为主显节的标记。据圣经记载,当耶稣在伯力恒(中东以色列的一个城镇)降生时,上帝在东方的天空中放置了一颗特别明亮的星星。东方三贤人在巴勒斯坦东部很远的地方就看见了这颗星星。对于他们来说,它意味着一个婴儿的诞生,这个婴儿会成为犹太人之王。他们跟着这颗星不远万里来到耶 路撒冷,告诉希律王他们想朝拜这个新生的婴儿。当他们离开耶路撒冷时,又一次看到这颗星星。他们高兴极了。星星在他们前面引路,最后在婴儿降生的地方停下。他们跟着这颗星星来到房前,走进房间,看到了基督和他的母亲。他们弯腰施躬向那孩子朝拜, 并献上金子、乳香和没药作为礼物。

  三贤人走后,上帝派来的天使告诉耶稣的父亲约瑟夫赶紧带耶稣和他的母亲逃到埃及,因为希律王想要搜寻那个孩子,然后把他杀掉。他们一家呆在埃及,直到希律王死后才回来。

  对于三贤人是何时到达伯力恒的,基督徒有不同的说法。一些人认为是在耶稣降生的当晚到达的,有的认为是在12天之后。甚至有的认为,东方三贤人是在耶稣降生两年后才到达伯利恒的。

  1月6日过主显节,并非因为众所周知这一天是东方三贤人到达耶稣降生地的确切日期,而是因为世上有学问的人和统治者了解了上帝让耶稣降生的意图。

主显节的《圣经》依据

  这个节日的希腊文名称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一位神出现,使人肉眼可以看见;二是一位被当作神崇拜的皇帝,到自己王国的某一城市巡视,使当地的居民能看见他。基督徒选用这个词,意指《新约圣经》里记载的耶稣三次向世人显现其神性。这三次“显现”分别见于《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

  《马太福音》第2章:

  当希律王的时候,耳卜稣生在犹太的伯利恒。有几个博士从东方来到那路撒冷,说:“那生下来作犹太人之王的在哪里?我们在东方看见他的星,特来拜他。”希律王听见了,就心里不安;耳卜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他就召齐了祭司长和民间的文士。问他们说:“基督当生在何处?”他们回答说:“在犹太的伯利恒。因为有先知记着,说: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当下希律暗暗地召了博士来,细问那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差他们往伯利恒去,说:“你们去仔细寻访那小孩子;寻到了,就来报信,我也好去拜他。”他们听见王的话就去了。在东方所看见的那星,忽然在他们前头行,直行到小孩子的地方,就在上头停住了。他们看见那星,就大大地欢喜;进了房子,看见小孩子和他母亲马利亚,就俯伏拜那小孩子,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他。博士因为在梦中被主指示,不要回去见希律,就从别的路回本地去了。

  《约翰福音》第2章:

  ……在加利利的迎拿有娶亲的筵席,耳卜稣的母亲在那里。耳乒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耳卜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佣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照犹太人洁净的规矩,有六口石缸摆在那里,每口可以盛两三桶水。耳卜稣对佣人说:“把缸倒满了水。”他们就倒满了,直到缸口。耶稣又说:“现在可以舀出来,送给管筵席的。”他们就送了去。管筵席的尝了那水变的酒,并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只有舀水的佣人知道。管筵席的便叫新郎来,对他说:“人都是先摆上好酒,等客喝足了,才摆上次的;你倒把好酒留到如今!”这是耶稣所行的头一件神迹,是在加利利的逛拿行的,显出他的荣耀来;他的门徒就信他了。

主显节的历史

  “主显节”原本是东正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关于它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到公元3世纪。当时有些诺斯替派(基督教早期的一个派别)的人在1月6日庆祝“耶稣受洗节”,并主张耶稣在受洗时才真正诞生为神之子。埃及亚历山大城的克雷芒教父(约150一约215)为了维护教会的信仰,驳斥诺斯替派在这方面的错误指导,呼吁各教会一起庆祝“主显节”,从而在东方教会形成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至于教会选定1月6日庆祝这个节日的原因,则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外教人在这一天庆祝“时间之神”的生日。用教会的节日来取代教外盛行的民俗或宗教节日,这是当时教会经常使用的手段,是最早的“本位化”的尝试。

  这个原本是东方教会庆祝“耶稣诞生”的节日,很早就跟“耶稣受洗”联系在一起,后来又融人了耶稣在加利利的迎拿“变水为酒”的纪念。从公元4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确定在12月25日庆祝耶稣圣诞,而在1月6日庆祝主显节,主显节用来纪念耶稣向世人显现的三个核心事件:东方三博士来朝、耶稣受洗和变水为酒。由于天主教注重第一次显现,所以“主显节”又称“三王来朝节”。

  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也在一月六日庆祝“主显节”,但因历法不同,其一月六日相当于公历1月18日或19日。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注重第二次显现,所以又称“主领洗节”。

民间如何庆祝主显节

  “主显节之夜”(Twelfth Nig按)究竟是哪天是存在争议的。照过去的说法,“主显节之夜”应该指的是主显节前夕(l月5日夜晚),那大晚上也是12天的圣诞节期的最后一夜,所以也称“第十二夜”。莎士比亚的戏剧《第十二夜》原来就是为庆祝主显节前夕而作。但现在越来越倾向于将1月6日晚上称作“主显节之夜”。但有些权威的工具书仍坚持“主显节之夜”指的是主显节前夕。其实“主显节之夜”到底是主显节前夜还是主显节当晚的区别,在于庆祝活动的性质。主显节前夕的庆祝活动通常被肃穆的宗教气氛所笼罩,而主显节当晚,既然神性已经“显现”,狂欢节的味道就会更重一些。

  民间的庆祝活动从主显节前夕开始,在一些地区,用国王蛋糕或果了奶油蛋糕这样的传统食品庆祝第十二夜。

  安徒生的童话《看鸡人格瑞得一家》有这样一段:

  到了主显节之夜,索昂妈妈为霍尔格点燃了主显节烛;就是说三支油烛,是她自己浇的。

  “每个男的一支蜡烛!”霍尔格说道。

  “每个男人?”妇人说,然后呆呆地望着他。

  “东方来的那三个圣人每人一支!”霍尔格说道。

  这里的“主显节之夜”应该是主显节前夜,民间习惯要点三支蜡烛,表示“东方三圣”来寻找初生的耶稣

  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1月6日晚上的狂欢活动被称为“第十二夜”。

  希腊文有个词语音译是“史蒂芬妮”,意思是“神的显现”,过去在主显节这一天出生的女孩常用这个词命名。

  在中世纪的法国,“三王来朝”也是国王节。国王的宫廷张灯结彩庆祝这个节日。

  在民间的欢乐宴饮上,吃到放在点心中的豆子的人便成为王。17世纪佛兰德斯画家约丹斯的油画作品《豆王的饮宴》表现的就是豆王。‘即位“后的欢闹场面。这一天也是人们偿清债务的日期之一。

  意大利作曲家莱斯庇基创作于1928年的著名交响诗《罗马的节日》,其第四节正是表现主显节前夜罗马诺伏纳广场上狂欢的场面:人流如潮,狂放的民间舞蹈跳个不停。

  该作品在一片嘈杂的声浪中出现萨尔塔莱罗舞曲、活泼的民间小调、流动商贩的吃喝和手摇风琴的鸣响,还有文告宣读者嘶哑的叫喊、醉汉粗鲁的歌腔等,构成生动、多彩的风俗画面。在如今的意大利,每年1月6日既是纪念耶稣显现的节日,也是这个国家的儿童节。传说中,在这一大会有一位骑着扫帚的巫婆从屋顶的烟囱钻进屋里来,把礼物装在靴子里送给孩子。听话的孩子可以收到许多礼物。而淘气的孩子只能收到黑炭块。于是大人们便悄悄把给孩子的各种礼物装在长统靴中,放在壁炉上。淘气的孩子会得到样子像黑炭块的糖。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主显节  主显节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