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屈原故里——湖北秭归三闾乡的八哥鸟,每年逢夏历四月底,便会成群结队地飞列长江北岸的屈原沱,连声地呼唤:“我哥回哟2我哥回哟I……”这告诉人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了。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仅决于春节的一个传统节日,屈原故里的端午节,更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当八哥儿的叫唤声叩动人们心弦的时候,西凌峡两岸的千家万户便开始泡糯米,杀鸡鸭,扫庭院,修龙舟……渐渐显露了节日的气氛。接着,头戴切云高冠,腰配陆离长剑,身穿芙蓉丽裳的屈大夫形像,便也在人们的心里浮现了。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于公元前三四O年诞生在楚国秭归东北的乐平里,也就是现在的湖北省秭归县三间公社厢原大队。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二十六岁时做了楚国的左徒,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屈原经常向怀王提出自己的治国方针;对内实行“举贤授能”的开明政策,对外实行“联齐抗秦”的战略主张。这样一位爱国进步的政治家,却遭到了上官大夫靳尚、南后郑袖、公于子兰等的陷害,把他放逐直至于悲愤之中投汩罗江自杀。他的悲惨身吐晔得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尔后的端午节,便因与屈原投江的日子巧合,而缀上了绚丽的{专奇色彩。屈原生前留下了大量瑰伟壮丽的优秀诗篇。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屈原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上的一位文化名人。
在风光明媚,吐水多情的屈原故里,端午这天人们都起得很早。孩子们按照大人的吩咐到山沟近水处去采菖蒲、白艾、蓼叶和栋树叶。菖蒲和白艾扎在一起,挂在大门两边,用以驱邪消毒;蓼叶和栋树叶则用来包粽子。
早饭时,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要喝口雄黄酒,吃一筷人蒜炒兑菜。早饭后照例到江边去看划龙舟,手里都提着粽子。粽子包得很讲究,雪白烂熟的米团上贴几片栋叶,再用蓼叶包成三角形,用五彩丝线缠成多种图案,角上飘着绡须,充分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待人屈原的感情。
看龙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集会,穿着节日盛装的广,大劳动群众,奏着欢乐的山乡乐器,扶老携幼地从四乡六里纷至沓来。姑娘们打着小花伞,小伙子们戴着凉草帽,老人们摇着蒲扇,孩子们舞着小彩旗,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龙舟竞渡的场面极其壮伟激昂。黄龙舟、红龙舟,乌龙舟,白龙舟……畅游在两山雄峙、一江飞泻的屈原沱。龙舟大者可容一百O一人,其中包括一个站头的、一个掌艄的,两个舞旗的(腰旗和尾旗),一个领唱的锣鼓歌乐手和四十八对桡片手。小者也有十几对桡片手。他们包着一色的头帕,穿着一色的坎肩,齐心协力地划动桡片,快而不乱,状如飞梭,实在好看。龙舟竞渡的关键时刻,那站头的突然一下倒立船头,宛如一尊傲然挺立的塑像,歌乐手和挠片手为他的不屈意志所鼓舞,紧催锣鼓,猛划向前,进逼彼岸?直到锣声镗镗报捷,人们绷紧的心弦才松开来,那时候,但见人欢旗舞,鞭炮齐鸣,把对诗人的怀念推向了高潮。
划龙舟有一整套的唱腔,一般为起鼓,桃桡(是赛龙舟时用的桡来祭祀屈原的一种程序)、游江、凭吊、竞渡、回舟等。词曲根据楚国民歌和峡江号子融汇演变而成。有娓梶动听的歌唱,有如泣如沂的低咏,有高亢激越的疾呼,有象征胜利的凯旋……声声紧扣人们的心弦。
人们看完龙舟表演,便争先恐后地将粽子投入江中,以表悼念之情。接着走到屈原墓(衣冠冢)前,听老人们讲“神鱼”的故事:屈大夫被国王罢官放逐以后,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眼见祖国兵败城破,含悲饮恨,怀石投身于汨罗江。消息传来,他的妹妹屈姑,朝朝暮暮坐在江边的捣衣石上痛哭,望江呼唤Io我哥回哟!我哥回哟I……”过往行人无不掩面拭泪。有一天,届姑哭得昏昏沉沉,江面忽然出现了一抹阳光,一条“神鱼,/游到屈姑身边。屈姑问少神鱼啊,你有什么话,就对我说吧,我是三间大夫屈原的妹妹屈姑。”神鱼抬起头,眼里流着泪。屈姑迅速回家把情况告诉了从郢郜逃回来的姐姐届飨。姊妹分头唤来乡亲,把神鱼抬上岸来,只见神鱼气喘吁吁,腹部一鼓一泄地蠕动,张张口,眼里流着泪。屈湿和屈姑请乡亲们把鱼腹剖开,见屈大夫平静地躺在鱼腹里,面容如生。屈梁和屈姑心如刀绞,哭得死去活来。乡亲们缝好鱼腹,把神鱼送回江里,只见他摇头摆尾地游走了。加大夫的尸体便葬在屈原沱畔的一座LU臣匕……”。在听完了这段故尔后?人们虔诚地去瞻仰屈原丛,墓前石碑上携刻着“屈大夫墓门”五个大字。此墓虽是后人所建的衣冠冢,但也足见故乡人民对屈大夫的眷恋之情。接着匣瞻仰墓旁的“清烈公词”,久久地凝望着“孤忠流芳”四个耀眼夺目的大字,直到口暮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入夜,淡淡的月光洒在葱茏碧绿的桔林里,节日的气氛从大江两岸融进了山林,庭院。人们三五成群地举行各种小型集会,最后,便踏昔月光,去赡仰屈原的遗踪,读书洞、玉米田、照面井……屈原放里的端午节,给人们留下了对中国历史的深情回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