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处暑,天气转凉,却又不失温热潮湿,这样的气候为蚊虫的孳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此处暑时节是蚊虫活动的“旺季”,同时也是蚊媒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蚊虫叮咬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疟疾。疟疾,老百姓又叫做“冷热病”、“打摆子”,民间有歌谣:“八月谷子黄,摆子要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这充分反映了疟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此外,蚊虫还能传播丝虫病及登革热等,危害人体健康。
要预防蚊媒性传染病,一定要保护好皮肤,严防蚊虫叮咬,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同时还应重视消灭蚊虫工作。对于蚊虫来说,其孳生最理想的场所是死水潭、沟等,因此,要注意净化周围环境,搞好室内卫生,及时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疏通不流通的沟渠,同时夜间在室内要充分利用灭蚊器灭蚊。此外,对于能够消灭蚊虫的燕子、蝙蝠、蜻蜓、青蛙要加以保护,让它们担负起消灭蚊子的重任。
“秋冻"也需因人而异
处暑之后,气温逐渐降低,不过早添衣,可使人体的抗冷机能得四季养生到锻炼,增强御寒能力。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加棉”,“秋冻”也要有个“度”,既要坚持“秋冻”,又要确保不因受寒而伤身,当添衣时不添衣,而导致着凉生病,就违背“秋冻”的原意了。秋季养生要注意“天时地利人和”,当天气变化比较平缓时或是气候较暖和的中午,少穿一点衣服是可以的。但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造成气温急剧下降时或者早晚气温非常低时,就不要一味地追求“秋冻”,应该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
此外“秋冻”还应因人而异,有一些不适宜秋冻的疾病患者,如心脑血管病人、骨关节病患者、支气管炎患者等就更应当及时添衣了。
寒冷、潮湿可引起人体多部位血管收缩、局部血流减慢、滑膜反应增加,从而使骨关节病症加重。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病的患者应从立秋开始就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常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血压升高,血管负荷加重,再加上由于秋季干燥,人体血液黏稠,血流减慢,所以易引起脑出血或使脑血栓形成。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不宜受冻。
支气管炎患者特别忌冷、忌风,寒冷空气会对他们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从而诱发气管、支气道或小气道的痉挛,使得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这类病患者也不宜秋冻。
秋高气爽防秋乏
进入秋高气爽的好季节,本应是人体感觉“最舒服”的时节,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反而常常会感到疲惫乏力。这是因为,在炎炎夏日中,人体消耗了过多能量,到了秋季,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肌体会产生一种懒洋洋的疲劳感;再加上秋主燥,耗气伤阴,气虚会导致四肢乏力,精神疲惫,而且处暑时,虽然早晚温凉,但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暑湿较重,中医称暑湿困脾,人体容易感到困乏,这就和春季气候变化会发生“春困”一样。秋天,肌体产生的这种莫名的疲惫感就是“秋乏”。
产生“秋乏”,不要惊慌,这是人体随自然气候变化所表现出的正常反应,是人体内取得阴阳平衡的一种生理现象。
不过,虽说秋乏是一种生理现象,对人的健康没有危害,但无疑会影响工作,特别是对一些特殊行业,可能会成为很大的隐患。例如,对于驾驶员来说,秋乏是酿成交通事故的一大原因。所以,防秋乏是很有必要的。
增加睡眠
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防秋乏的一个最重要方法。良好的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保证健康,还能提高身体免疫力。
加强锻炼
秋高气爽,空气中含氧量高,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增强身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并改善精神状态。
此外,调理饮食,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也能有效排除人体疲劳时所积存的代谢产物,克服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