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立秋食疗养生

  立秋,时值每年阳历的8月7日或8日,是24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在我国古代,有立秋迎秋的风俗,每到立秋之时,封建帝王就会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由此可见,立秋在一年的24个节气中是很重要的。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从这一天起,气温逐渐下降,降水逐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减小,因而秋高气爽,月明风清,天气变得凉爽宜人。

慎吃瓜果多喝汤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秋之季是胃肠疾病最易复发的时节。夏季大量食用瓜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人们的肠胃消化功能会有所下降,而且,天气转凉,胃肠容易受寒,抵抗力下降,也会造成病菌乘虚而人,导致疾病。立秋后如果再大量生吃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溏便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会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吃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初秋天气,夏火未消,秋燥又来。在不能大量吃瓜果的情况下,为了去燥养阴,可以多喝点滋润除燥的汤。其中豆类汤是首选。因为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而且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有效补充体内的蛋白质不足,满足机体代谢,同时由于它不含胆固醇,还没有吃肉制品的后顾之忧,所以豆类正适合立秋时节食用。如红豆汤、绿豆汤等对此节气养生都十分有益。

  在立秋时适宜喝的汤还有很多,比如解暑养阴的冬瓜银耳煲去皮老鸡、健脾利湿的粟米煲猪骨、去积通便的白皮白心番薯煲大芥菜、消暑生津的海蜇马蹄煲排骨等。

少辛增酸忌寒凉

  正所谓:“木之为舟,无水不行;治燥之法,以润为贵。”立秋之后在饮食上要注意滋养津液,适当选食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食物,以避免燥邪伤害。同时,《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也就是说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而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所以秋季饮食应当“少辛增酸”,也就是说要尽量避免吃过于辛辣的食品,以免肺气太盛,损伤肝脏;而要多吃一些酸性食物,抑制肺气的亢盛,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比如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食品以及油炸食品、干燥的膨化食品和烈性酒,而多吃一些酸味果蔬,例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当然增酸也应当适度,而不能过量。

    元代忽思慧在《饮膳正要》里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人秋以后,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尤其是老年人应避免吃寒凉食物。因为经过一个长夏后,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偏凉,梨、黄瓜、生菜色拉等性味寒凉食物尽量少吃,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

立秋放心吃茄子

  茄子是秋季上市的大宗蔬菜之一。农谚曾有“秋败茄子似毒药”之称,其实,“秋败茄子似毒药”是个误区。秋天的茄子并无毒,新鲜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及蛋白质和钙,茄子的蛋白质及钙含量比番茄要高出3倍多。另外,我国民间还有“立夏栽茄子立秋茄子。”这一说法,这也说明了秋天可以放心吃茄子

    秋季的新鲜蔬菜茄子,不光营养丰富,还是一味好药。比如说紫茄子富含维生素P,可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防止小血管出血,对败血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咯血、紫癜等均有一定防治作用。明代兰茂的《滇南本草》上曾记载说茄子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散淤宽肠的功效,可以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现代医学认为,老年人因血管逐渐老化与硬化,皮肤上会出现“寿斑”(老年斑),而秋季多吃茄子,寿斑会明显减少。此外,茄子纤维中所含的皂苷,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

    不过,我们在烹饪茄子时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要进行煎炸,不然就会破坏茄子的营养成分,影响食用价值。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立秋食疗养生  立秋  立秋词条  食疗养生  食疗养生词条  立秋食疗养生词条  
茶文化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诞生

 个人的力量只是“滴水”或“细流”,但无数的滴水和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海。19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世界劳工运动的力量,是“滴水”、“细流”,还是大海的波涛,春...(展开)

茶文化四月八

 浴佛节斋会

 斋会,是佛教仪式之一,亦称“法令”、“善会”。这是一种讲说佛法及供佛施僧等所举行之集会。它源自印度,东汉末年传至中国。这本是很严肃的宗教典礼,但在中国的流传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