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后,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习俗。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清以后,中秋节的世俗情趣越来越浓厚。唐宋那种以“赏月”为中心的超然心态逐渐减弱,普通民众更多地是带着世俗的情感和愿望去祭拜、祈求。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的寄托,中秋节的活动也日益增多。
明初南京的望月楼、玩月桥和清朝狮子山下的朝月楼等都是为了供人赏月而建,其中,以游玩月桥者最多。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当明月高悬时,文人墨客便聚集在桥头饮酒对诗。随着明朝的灭亡,“玩月桥”逐渐衰落。有诗为证:“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诗中的“长板桥”就是玩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