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站等人时遇到一个乞讨的中年男人,看上去三四十岁的样子,高高瘦瘦,走过来的时候没有跛,走近了一看也没有瞎。他飞快的的将手上的碗伸过来,面上一点赧然都没有,理直气壮的开口乞讨,被拒绝之后看到巡警过来,讪讪的走到一边,用我们能听见的音量嘟囔“现在都是什么人啊,把自己打扮的那么光鲜怎么一点爱心都没有,太不善良了,什么人啊什么人,真是世风日下哎呀。”
我正在想着现在的乞丐文化程度都蛮高,世风日下这个词语境用的还挺贴切,一旁的朋友看不过去准备冲上去理论,被我拉住后反而吃惊的回看我“你不是吧?真太不是你了。以前都是你冲上去跟人家吵的好吧,现在居然还拦着我。”
我曾经像跟个每个少年在走向青年,又走向成人的时候都会经历的一样,是一个整日青面獠牙的小愤青,看不惯不劳而获,看不惯阿谀奉承,看不惯虚与委蛇,看不惯许许多多,整天像个“挑刺儿”一样活着,有种不知天高地厚却自认为指点江山一样的自信,恨不得把全世界扭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就连有一年去参加颁奖典礼,那是个全校领导都会出席的场合,带队老师看着我一身衬衣一件牛仔裤一双跑鞋,扎个乱糟糟的马尾漫不经心的站着,走过来拍一下我的肩说“你这孩子,这种场合怎么也不收拾打扮一下?”,我也可以伶牙俐齿的回过去“我又不是参加选美比赛的,比我长的好看的人多了,她们怎么不来领奖,这种场合是看内在的跟外貌有什么关系。”他被我说的没话,只好点点头,尴尬的笑一下走开。
口舌之争的胜利,大概是会让人上瘾的。
不管你看过多少书教你提高修养谨言慎行,不管你身边有多少人劝过,女孩子不要这么犀利,不要这么挑剔,不管你是怎样心悦诚服的感叹“Life is not to argue, but to compromise(生活不在于争执,而在于妥协)"是一句真理。
不管你也曾用这样的话劝过多少人。
争辩得来的胜利都会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和一种被无限放大,感觉可以征服天下的快感,当你维护了自己的形象,信仰,认知,价值观。便会有一种全世界被你守护又被你同化的成就感。即便那种感觉转瞬即逝,争论的时候脑回路里面哔啵燃烧的电流,反驳的时候绞尽脑汁遣词造句的刺激。毫无疑问的会战胜所有的矜持,从容和冷静。像是在辩论场上将对手说的哑口无言,而你脑中的观众起身掌声雷鸣经久不息。
我曾经过过很长一段这样的生活,并因此机缘巧合的结识了一些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一帮人,每一天变着法的斗嘴争执,不断激活新的脑细胞,督促自己去阅读,思考,并把接收到的一切信息飞速内化成为自己的武器。
没什么不好,我坚定地认同“真理越辩越明”这样的话,即便花了几个小时争论的话题只是“你觉得我翻译的不够好而你自己又不能做的更好,还有没有资格说我”这样的无聊话题,或是“人到底应不应该追求完美”这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永远不会有结论的争执。
直到有一天,在Quora上遇到一位志同道合的“辩友”,我们争论女人到底是漂亮更重要,还是聪明更重要的问题,热血沸腾的讨论了几个小时,码出了几千字几千字英文试图说服彼此。而就在我旁征博引从女权讲到道德,从宗教的发展写到社会进步的大趋势,从人的审美观讲到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直到那个人再也不回应,才露出胜利的笑容,瞄一眼表,三个小时过去了。
又过了一会收到他的私信,问我,那么你呢,是漂亮的那个还是聪明的那个?
我反唇相讥,为什么我不能两个都是?
信箱里躺着一个硕大的笑脸,和一句无比诚实的话“如果你漂亮又聪明,怎么可能有这么长时间跟我讨论这种话题?”
真是不能再对,漂亮又聪明的人不是在读书学习就是在健身美容,不是在学厨艺就是在做头发,不是在写商业计划书就是在写一篇小资文艺的日志,还需要抽出时间来应付身边被她们的魅力吸引趋之若鹜的人们。
而我的手边,计划听完的BBC新闻没来得及开始,最喜欢的一本书摊开在手边,还是几个小时前没被翻过的页码,打开的文档写了一半,还是那几个字,孤零零的躺着,好像被遗忘的孤儿惨兮兮的看着我。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已经打卡完成了当日的阅读,背完单词去健身,听完歌看会电影去睡觉。
我的一天尚未开始,别人便已经结束了。那我原本的计划,才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和真正喜欢的生活。
甚至当我过了几个月回去看,才发觉即便你将一个人说的山穷水尽哑口无言,也不代表他就会赞同你的观点,只不过,只不过他还没想好要怎么反驳而已。
想想这样的两个人,为了永远说服不了对方的观点苦苦争执引经据典,并没在争论中学会兼容并蓄,惊奇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另一面的声音和想法,反而像刺刀一样的立着,捕捉对方字里行间的任何一点漏洞然后毫不留情的反驳过去,脑子里只有两个字,要赢,要赢,要赢,单曲循环反复播放。而过去的这么久以后我甚至想不起当时我说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即便妥协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而我们搭进去的其实一样,都是不会再回来的时间。
那三个小时之内,我本来可以听完五篇BBC,看完这本书的结局,或者至少,完成我写了一半的论文。我可以站在窗外望一会春景,看看桃花是怎么飘摇落下,蒙蒙的柳絮如何迷了行人眼。我可以腾出手来回一句朋友在微信上的问候寒暄,可以在家里的汪叼着球过来找我,眼巴巴的求陪玩的时候起身陪伴她一小会,而不是双眼放光的坐在电脑面前,处心积虑的去说服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
本来可以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一步一步的走近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坐在那,等着争论的刺激感慢慢冷去,再后悔不已去追悼我心甘情愿浪费掉的时光。
从那之后我忽然不再介意别人和自己观点的分歧,即便是吹毛求疵的批评或是不怀好意的挑衅。只要他不用污言秽语攻击我,我身边的朋友和家人。只要这样的挑衅不会触碰到我价值观的底线,只要这样的分歧,不会影响到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不再推心置腹地给人解释或者争论,不再试图让全世界都知道你是什么人,你的脑中在想着什么,而你想要告诉陌生人什么。
忽然发现时间多出了好多,而当我的生活可以慢慢按照自己想要的节奏进行时,这种成就感虽不会像争论带给你的那样猛烈,它不会像胜利的潮水一下子淹没人那样给你隆重盛大的喜悦。却更像是细水长流的笃定与温柔。这种“可掌控”给你的力量,是即便是知道你的人生,和千千万万的人生一样,本身不具备任何意义。却能在每天早上醒来,诚实而满意的面对自己,嗯,你比昨天的你,是更好的人。
况且在这世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好心没好报烧香惹鬼叫”的倒霉时候,或者命犯小人总会有喜欢找茬挑刺的人围着你的脚后跟转咬个没完。你想要给他们解释你的苦心无奈前因后果林林总总,想要告诉这些人“你哪有资格来指指点点”或是“不感激就算了还狗咬吕洞宾,真是不识好人心”,遇到这样的“事儿精”,若不能一棒子打死,就避而远之方为上策。
毕竟你也不想将自己毕生琴艺用来教化一只牛,毕竟想要让这只牛听懂你弹琴要花上太久的时间,日久了还会染上一身牛圈的臭气。
多不划算。
我知道自己不够完美,也从来不想要做到完美。而我有不完美的自由,你便有批评的自由。我尊重你指摘的权利,更尊重我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