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的第一步
说杨浩涌聪明大概没有人反对,他16岁考入天大精密仪器系,20岁从中国科大硕士毕业,23岁赴耶鲁留学。
不过,杨浩涌学习从来都是吊儿郎当。
在天大,他成天在湖边吹萨克斯,而去耶鲁最大动力就是参加耶鲁校庆300周年,因为很多知名校友如小布什、克林顿会返校做演讲,据说杨浩涌还特意要了一张希拉里的亲笔签名。
直到看到苹果、谷歌等来校园招人,动不动开出10万美元的年薪,杨浩涌这才决心读点书。
从此以后,他白天听课听演讲,晚上则回到计算机房通宵写作业,开始了人生最努力的学习时光。
然而,等到了杨浩涌毕业的2001年下半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所有的公司全不见了。
最后,杨浩涌好不容易花了3个月,才在硅谷找到一份3万美元的工作。没有想到一周后,却发生了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公司破产了。
此后,他3年换了5家公司,每家不超过半年,最后一份工作是在杜松网络从事研发。
正是在杜松,杨浩涌遇到了来自加州伯克利分校的高材生,克雷格。
这位老兄对萨克斯也非常感兴趣,听说杨浩涌是吹萨克斯的高手,立马要拜杨浩涌为师。一来二去,两个人就熟了。
克雷格2004年从杜松辞职后,与几个朋友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克雷格列表”,那是世界最早的信息分类网站。
当时,互联网已经走出低谷,克雷格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就有风投追着要投200万美元。
受此启发,杨浩涌也手痒痒,“既然信息分类网站挺实用,国内目前还没有,为什么不回国搞一个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
分类网站的技术框架其实很简单,照着克雷格列表的框架往下扒就可以。事实上,杨浩涌仅仅花了3个晚上就搞定十几万行的网站代码。
最难的是资金。好在克雷格够哥们,一口气给他引荐了三家风投,IDG,DCM,以及Dragon。
不过,三家都没投。
最后还是两位在谷歌的耶鲁同学,给杨浩涌凑了10万美元。2005年1月3日,他这才回到北京,在清华科技园创新大厦附近注册了赶集网。
不过,等杨浩涌3月23日上线时,他蓦然发现新浪的分类信息已于3月12日上线,eBay扶持的百姓网3月15日上线。等到4月份,市场上一下子激增到2000多家分类信息网。
一个比一个财大气粗,而且当年的12月12日,姚劲波也注册了58同城。
但是,杨浩涌兜里只有那10万美元,“每个月花5万、先坚持16个月,做不到盈利就算了。”
公司所招第一批员工是5个网络水军,那是杨浩涌自己后半夜跑到五道口、东王庄的电线杆上贴小广告招来的。
刚开始公司只有两名编辑,每天负责审核用户发的贴子,按天结算。
你想啊,要钱没钱,要内容没内容,能有用户吗?所以,赶集网头半年访问量增长非常缓慢,最惨的一个月才新增1000个用户。
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来,杨浩涌决定雇七个兼职大学生去“扫楼”。不过,别看一天只发几千张传单,但是成本却超过1000元,所以扫了1个月杨浩涌就吃不消了。
于是,尝试靠活动打入大学校园。他每周在一个大学搞“今天来赶集”,“找到五公里的我和你”等活动。然而效果也不好,大学生来得快,去得更快。
等到2006年初,杨浩涌10万美元资金也只剩下个零头,而且看不到任何希望。当时,杨浩涌打算再干几个月就关门大吉。
就在那时,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2006年春节过后,谷歌决定进军中国,因为暂时办不下来电信业务许可证,所以想要在国内找家公司合作。
绣球就罗落到了杨浩涌头上。
怎么回事?原来,当年给杨浩涌投资10万美元的那两位朋友已是谷歌高管,正是他俩撮合成谷歌与赶集的合作,“每月提供300万-600万美元的推广费用,”条件是用谷歌的搜索技术。
那一刻,杨浩涌乐疯了!
此后,谷歌的定制搜索、流量分析等就成了赶集网的站内应用。尽管双方的蜜月期只持续了两年,到2008年年初,谷歌战略性撤出中国大陆。
但是,正是背靠谷歌那棵大树,赶集网一举击败了身后的1000多位竞争对手,前面只剩下姚劲波的58同城。
决战昆仑
谷歌退出以后,每个月少了300万-600万美元的现金流,赶集网再一次陷入困境。
关键时候,蓝驰送来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此后,杨浩涌底气大增,他决定与姚劲波决一雌雄。
首先是鸟枪换炮。他一口气买了16台最好的服务器,都是百万级别的Netscaler负载均衡设备。
其次是扩编队伍。2009年,赶集网由10多人迅速扩编到1000多人,那一年人力总监的主要工作就是操练散兵游勇,组建一支正规军。
最后就是调整思路,从个人客户收费转向中小企业收费。
憋了4年的杨浩涌就此迎来大爆发,当年4月份赶集网第一次实现盈利。2009年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更被授予“最有价值分类信息网站”称号。
赶集网一下子成了香饽饽。
2010年中旬,杨浩涌在银泰中心与沈南鹏见面,他哆哆嗦嗦拿出拟好的投资协议,没有想到沈南鹏看都没看,就决定投资。
最神奇的是今日资本的徐新,她对杨浩涌说,“估值你说了算!”而且一投就是7000万美元。
从此,杨浩涌跨步格外高远,短短一年时间就上线了赶集婚恋、赶集悬赏、蚂蚁短租和赶集团购等15项新业务。
从此,赶集网与58陷入长达四年的混战。
2011年刚开春,赶集网大举进军电视广告。
骑着小毛驴的姚晨大喊,“赶集网,啥都有!”后来又先后请范冰冰和谢娜担任代言人,杨浩涌的目标是瞄准分类信息行业第一的宝座。
不过,姚劲波也不是省油的灯。
姚劲波来自湖南益阳,他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当年,为了挖一个做流量的技术骨干,姚劲波先是以老乡的名义邀请吃饭,后以过生日的名义邀请 K歌,最后硬是三顾茅庐把那哥们弄到手。
所以,两人打得天翻地覆。
杨浩涌把精力放在央视,姚劲波则承包了分众传媒的所有广告,光一天烧的钱就不少于3000万。
而且杨浩涌投1个亿,姚劲波就投2个亿,杨浩涌投2个亿,姚劲波就投4个亿。甚至,姚劲波在内部年会上放出风声,“宁可错过一个时代,也不能让对手超过。
直到2014年7月一个闷热夏夜,杨浩涌收到一条短信,“浩涌,人生苦短,咱们聊聊?”杨浩涌立马回复“且行且珍惜”5个字。
是啊,光烧钱不赚钱谁受得了?2014年,赶集网的市场费预算已经从3亿暴涨到15个亿,而且能不能包得住还难说。
此后的情节大家都知道了。2015年4月13日,两人在三里屯威斯汀酒店一个总统套房,开始对十年恩怨做个了结。
那是一轮长达22个小时的车轮战。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房间里却灯火通明。
几乎每隔一个小时,谈话就走到死胡同,然后就是喝啤酒,砸酒瓶子,换股比例也从7:3、6:4再到5:5。到了第二天凌晨6点,律师、会计师、投行都已崩溃,先后订票回了美国。
但到了上午十点,奇迹出现了!伴随着香槟砰然开启的声音,杨浩涌和姚劲波握手言和。
高潮之后依旧是高潮
不过,一山难容二虎。就在赶集、58合并7个月后的2015年11月,杨浩涌宣布辞去联席CEO的职务,他把目光锁定在了二手车交易上。
杨浩涌亲自担任董事长和CEO,并力邀孙红雷吆喝,“个人卖给个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团队是现成的,瓜子二手车的上千人的团队几乎都来自以前的赶集网。
资金也不缺,杨浩涌自己投了6000多万,而且58赶集也是瓜子二手车的股东。
你知道的,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二手车交易已经形成一个年交易量高达2000亿的巨大市场。
但是,一般人对二手车慎之又慎,一不留神就可能买到事故车、进水车、问题车,因为厂家赚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事实上,透明度差、活跃度差,权威性差的“三差”特性始终困扰着二手车的发展。
不过,杨浩涌就是杨浩涌,他搞了10年的赶集网,什么场面没有见过?所以什么验车、估价都不是事。
一方面是传统二手车交易交易不透明、低价收进、高价卖出、寻求差价,另一方面是车况与价格透明、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且还有后续的金融、保险、保养、维修等一条龙服务。
孰优孰劣立见高低。
为让买车人放心,杨浩涌一口气在在青岛、天津等20个城市搞出30多家体验店,围绕二手车交易、金融、延保、保养等需求,打造出一站式服务。
很快,2016年9月份以后,瓜子二手车迎来巅峰,“平均每一分钟就成交一辆。”
2017年3月份,杨浩洋更是高调推出瓜子保卖业务,“承诺在14天内将车卖出,并提前预付60%-70%的车款。如到期未卖出,则由瓜子二手车垫付剩余的尾款。”
保卖的背后当时是大数据,是智能算法。
线上用户的访问为交易预测提供了优质的大数据,让杨浩涌可以非常从容地运用算法模型,准确评估每辆二手车的定价,并且判断车辆的销售情况。
如同升级打怪一样,算法模型经过源源不断的训练,最终变成一个交易预判高手,“根据成交数据、结合最新的买家行为等1000多项指标进行分析。”
事实上,杨浩涌的那些线下体验店也不是体验店,而是一个个低成本的流量入口和数据模型,每一个顾客都是一个潜在的受试者。
事实上,每一个用户的车型偏好,在每一辆车上停留的时间,在店内行动轨迹、都源源不断地帮助瓜子二手车训练线上算法。
2017年下半年以来,杨浩涌又把触角伸向了新车,并搞出一个“毛豆新车网”。除了大数据与智能算法外,他更是把金融租赁玩到极致,“车主0-1成首付,就可以把新车开回家。”
短短3年,瓜子二手车的年销售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公司估值超过230亿。杨浩涌的背后更是挤满了红杉资本、经纬创投、蓝驰、山行资本、招银电信等20多位资本大佬。
也许,用不了几年,杨浩涌就将重回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