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移动阅读与阅读并非一回事

近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国民在数字阅读这个维度上的比例有所上升,从2011年的38.6%小幅增加到2012年的40.3%,而电子书阅读,更是有比较可观的增幅,从2011年的人均1.42本到2012年的2.35本。另外一个消息是,搜狐移动设备上的新闻客户端,累计下载安装量已经破亿。这些信息似乎都显示着,移动阅读的时代,正在到来。

移动阅读的好处很多,比如说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再比如说因为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收藏分享变得很方便。一个与收藏分享有关的应用“印象笔记”,据说下载量也已经突破300万,看来人们的确有这方面的需求。

但是,我总觉得,一说到阅读,似乎人们总有不同的想象。看一篇八卦帖子的是阅读,正襟危坐看本严肃书籍的,也是阅读。然而,这两种阅读,全然不同。

媒介环境学一脉学者们的考据是,阅读催生了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催生了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则催生了今天的主流文明。这种考据是否正确可以讨论,但它的出发点在于:阅读与口语时代的聊天不同,它是个人行为:关起门来读书。在想象中,这也是很风雅的行为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会和自己对话,力求作品完美;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会和自己对话,思考作品想表达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读者与作者用一种不可言状的方式在对话。这些,都是内省的事,突出的是个体,容易诞生个人主义情结。

但到了数字时代后,阅读已经越来越不像个人的行为。如果说收藏这件事还属于内省的话,分享就全然不同。分享是很“集体”的,也是充满着作秀成分的:看,我看的东西都是这类的。就我个人观察的经验来看,很多分享者其实压根没心思阅读其所分享的那篇长长的文章。注意,他们不是在分享阅后心得,而是分享阅读物本身。

分享行为,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了一种“游戏”——麦格尼格尔在她的《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说,优秀的游戏都有一个反馈系统。阅读这件内省的事本来是缺少反馈的,外部很难给到你一个什么刺激来继续鼓励你阅读。

但分享之后,却有了反馈,比如说,对这种分享叫一声好。这种反馈加快了人们分享的动力——注意,不是阅读的动力。你来我往之下,阅读已经完全不是个人主义的行为,而成为了一种小圈子式的集体主义行为

移动阅读是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反过来,碎片化时间也不可能让你有很深入的阅读,更何况相当多的阅读发生在嘈杂的环境中(比如地铁里),它缺乏自省的情境。都是阅读,但移动阅读显然更为短平快一些。

至于说到电子书,我们当然不能否认有些电子书也是严肃书籍,但有些的确不是。比如动辄百万字乃至于有到上千万字的网络小说。以起点中文为核心的盛大文学,拥有大量的电子书阅读者,但我却以为,这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

以修仙类小说为例,阅读这类小说非常像旁观一个人来打角色扮演类游戏:修炼升级、打出宝物、经常有些所谓大BOSS的关底。这时候的阅读,和打游戏是无异的。而一位行内的人则认为,起点的电子书非常像是在听评书,章节之处,伏有大量的让你要看下一回的所谓“钩子”。

不过,通常意义上,这类钩子其实和正文没什么关系。比如说,两位大侠正在酒馆里聊天,聊到深处,突然楼梯上传来一阵脚步声,却也不知谁。这个作为某章结束,十分吊人胃口。下一章开始,原来是个小二,跑上来问要不要加水。

古语曰“开卷有益”,这个卷其实是有些特指的。阅读这件事,作为一个概念内涵极广。一个调查所显示出来的某种上升,不能立刻就判断说国民素养又提高了。

短平快的阅读,与深度阅读,有着根本上的区别。图书阅读率上升,和社会文明进步之间,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果关系。移动阅读,和我们通常意味上的阅读,并非一回事。

文/魏武挥

原文地址: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3_05/04/24932829_0.shtml

读后记:阅读通常是有指向性的,网络时代的阅读基于兴趣或是打发碎片时间,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无效阅读。如果阅读没有让你可以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与自己和平相处,这个阅读的意义也不大了。我还是坚定的纸质阅读者,老派但还是愿意继续坚持。因为阅读的时候我愿意圈注和写下自己的细微末节的感想和感悟。如果谁的电子书可以这样,我也愿意试试。

有人问杨绛,如果三天没有读书,感觉怎样?她说,感觉不好受。如果一周不读书呢?她说:“那么我一周都白活。”

沈奇岚在《你的阅读造就了你》中有一段挺有意思的文字:

你想要成为经济学家,你所要看的是经济学的书籍,不应该是励志书籍,那些不过是迷幻和短暂安抚内心的安慰剂罢了。过了这些书,你依然是你,你的大脑依然是无知的,你的情绪除了短暂的激昂之外,别无改变,是否?

这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也是信息极不对称的年代,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任何你想要的知识,百度一下你就知道了,Google一下你知道得太多了。然而,你也很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因为信息过多,选择障碍就出现了。

试试看,跟踪自己一个星期,列个“我在看什么”的表格。一周下来,你自然清楚,为什么你现在是这样的一个你。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移动阅读与阅读并非一回事  非一  非一词条  阅读  阅读词条  回事  回事词条  移动  移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