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北京下大雪的冬天,由于可以帮人们用手机叫到出租车,滴滴火了。五年后的 2017 年,同样是冬天,这个已经成为中国最大出行服务的平台,却因为“打车难、打车更贵”的用户吐槽,再次刷屏了我们的朋友圈。
近日,《致滴滴,一个让我出行更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一篇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开,不少人在转发的同时表达了他们的抱怨。
在微博、知乎、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中,用户的吐槽分为三类:
1,用滴滴打车的等待时间比以前更长;
2,动态调价后,专车、快车的价格是以前的一倍甚至更多;在滴滴平台上呼叫出租车也需要加价;
3,不用滴滴之后,在马路上很难招到一辆正在营运的出租车。
人们习惯性的归因于平台:滴滴出行的产品设计和逻辑有问题、与 Uber 中国合并之后,滴滴着急盈利……
滴滴官方并没有直接回复以上问题的原因,但通过产品经理的回应可以看出,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
“打车难、打车贵”的三个原因
和任何经济现象一样, “打车难、打车贵”反应的是供需双方供不应求的关系。简单而言,就是提供出行服务的车辆少了,打车的人多了,以及平台的分配机制发生了变化。
结合到实际情况,则主要是三个原因:春节期间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网约车新政出台之后,一些城市的外地司机减少;以及平台补贴减少、司乘端价格分离政策、派单机制等的影响。
滴滴出行的高级产品总监罗文在知乎上对第一个原因做了回应:在春运开始后,北京在线的司机数量一直在下降,相比于 1 月 10 日之前,整整下降了 25%,而订单的需求却在增加,呈现 30% 的涨幅。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的数据,2015 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占到 37.9%。1 月 13 号的春运来临之际,返乡过年的外来人口增多,其中就包括滴滴平台上的快车/专车司机。
不仅仅是滴滴,外卖平台也同样出现了人员配送不足的问题。饿了么的一名配送人员就告诉极客公园:最近配送人员大部分都回家了,一些商户订单无人配送。减少的司机和增加的用户需求,导致滴滴平台上的打车困难。
仅仅从春运的角度,并不能解释长期的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各地正式出台的网约车政策,增加了门槛限制,导致司机流失。
在北京,要成为一个专车/快车司机,必须要拥有本地户籍、本市车辆号牌;通过网约车考试;车辆在轴距、排气量上满足要求等。上海政府同样对司机的户籍、汽车排气量和轴距做出了规定。
滴滴曾官方回应:在上海已激活的 41 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 1 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虽然从 11 月 1 日开始,距离新政策正式实施还有 5 个月的过渡期,但司机们已经感受到了压力。一位外地的快车司机曾表示:“在机场、车站等地方,已经有执法人员对不满足要求的司机进行处罚。”政策影响下,不少司机选择离开或者转行,这同样导致了供给端的减少。
当供给双方发生变化时,平台的分配机制就显得重要。对于滴滴而言,保证有车可以调配比价格贵不贵的优先级更高,当供给量减少时,通过价格的因素,筛选出最紧急的用户,让加价更高的人较快打到车,是平台调配资源的一种手段。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滴滴员工告诉极客公园,价格更贵部分原因还来自补贴减少给用户感知带来的变化。最开始滴滴会有大量的快车打折券,从去年开始逐渐减少了快车补贴,抢红包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专车补贴。补贴减少让用户觉得更贵。
用户端和司机端显示的车费价格也有不同。滴滴平台在去年 8 月份将司机端和乘客端的价格独立显示,司机看到的将是扣除分成后的收入 。比如,在用户端显示 10 元的车费,在司机端可能只有 8 元。(滴滴曾表示,动态调价的收入,归司机所有。)
为什么“背锅”的总是滴滴
对于滴滴来说,人们对于它的种种质疑和要求源自它自身地位的变化。在 2016 年 8 月,滴滴并购了 Uber 中国——曾经被滴滴视为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两者合并后,在网约车市场中占据了超过 90% 的市场份额。(数据来自 CNIT)
绝对的市场份额让滴滴成为出行市场中有着垄断地位的平台。大家对垄断的恐惧来自于对规则和公平等因素的考虑。Uber 中国的一名前员工曾在私下表示,Uber 和 滴滴出行的情况,有点像当年的谷歌和百度,谷歌退出中国后,市场上对百度的制约力量就变得很弱了。
简单的类比并不能说明问题,但它体现了人们的担忧:没有强劲对手制约的滴滴会变成什么样。
比如,一位网友就在知乎上对滴滴的派单机制提出质疑:滴滴似乎把出租车的订单导流给了快车/专车,导致出租车司机收不到用户发送的订单。
滴滴发展的速度越快,解决出行的效率问题越多,人们对它的期望和要求也越大。
在出行这件事情上,滴滴必须十分小心
滴滴想打造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它的一举一动最终将影响这个领域的行业变化。
首汽约车的CMO胡绪雷接受采访时曾说道:网约车新政策一出。各家网约车平台被重新拉回到起跑线,现在滴滴、神州、首汽和易到四国争霸。 2016 年 12 月,符合各项政策要求的首汽约车还宣布,开放加盟平台,和全国各地符合要求的客运企业、巡游出租车企业以及租赁公司合作,进行业务融合。
不仅仅是神州专车、首汽约车、易到这类的网约车公司,共享汽车、拼车、巴士等业务同样盯着滴滴。
一位共享汽车的 CEO就提到对滴滴运营成本的关注,在他看来,共享汽车的机会在于,节省了滴滴司机的成本,可以让运营成本得到降低。
一路狂奔的滴滴出行,在对待用户体验这件事上,必须非常小心。这不仅关乎用户,更关乎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