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一篇关于谷歌慕课的文章,发现谷歌慕课的很多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内容建设:形式不重要,好的设计才重要
很多人对于移动学习的认知还局限于在手机上学习视频课件这个层面,所以他们更多关注,平台上有多少门课程,这些课程是不是全部是视频?必然不是哒,虽然移动学习的核心部分仍是内容,但并不是只有视频才是好内容。
在谷歌慕课的课程页面上,虽然绝大部分版面被视频占据的,但并不是任何视频都会受到学习者的亲睐。据悉,谷歌课程页面每个视频旁边都会有一个小按钮可以链接到课程的文本。而学员的学习数据也说明了文本的学习课件的存在价值(70%的学员点击视频学习,30%的学员点击文本学习)。此外,在谷歌慕课的高级课程搜索页面,课程的文本链接和视频链接会同时呈现,而根据学习者的点击情况看,点击视频和文本的概率是一样的。这说明,虽然从课程形式看,视频更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偏好,但并不是任何视频都会得到学员的青睐。与冗长又缺乏重点的视频相比,简洁干练的文本课程更受学员欢迎。
此外,视频的时长也会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相对于冗长的视频,短而精的视频更能吸引学员。在谷歌的所有课程中,5分钟以内的视频,学员投入度达80%,也就是说学员观看了该段视频80%的内容。而超过5分钟时长的视频,学员的投入度则相对较低。
总之,视频虽然是移动学习平台上主要的内容呈现形式,但内容冗长,缺乏设计的视频内容要尽量避免,此外,对于企业培训来说,真正对企业有价值的内容仍然是企业内部的知识沉淀,拥有一款好的微课制作工具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在工具选择上,我们不仅要考虑操作的便捷性,更要考虑课程设计的合理性。移动学习前沿小编认为企业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知识类型来设计微课的呈现形式:概念类、常识类知识可以采用文本、图片或者音频形式;技能、技巧、工具方法类知识可采用视频、动画、信息图等形式;而需要重点掌握且可以灵活运用的知识则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和练习测试形式呈现。
翻转学习:先练习,再学习效果更佳
翻转课堂源自于2007年时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洛矶山林地公园高中,起初是由于学校老师发现学生们常常因为时间无法配合而缺课并影响学习进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事先将学习的内容制作成微课上传***让学生自学,课下重点与学习进行课程讨论和问题解决,翻转课堂名字因此而来。今天“翻转”被赋予了更多的新意,如我们可以让学员先做知识测验,测验不通过的可以再进行课程学习,或者先做测验,找到出错点,然后再重点学习。
在谷歌的慕课平台上,谷歌为每一个教学视频配置了一项练习任务,用来评估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为学员提供及时的反馈。结果显示,完成任务练习的学员在课程完成率上要明显高于那些没完成任务的学员。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只完成了任务练习,而并没有观看课程视频。这可能是因为学员直接跳到了任务练习部分,并根据任务完成效果来决定是否需要学习相关的课程。这些行为结果给我们的启发是,通过任务前置推动翻转学习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完成率,此外也在“自定步调”的学习设计中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性。
动力激发:目标牵引、自定步调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逻辑里,学习者想要完成一门课程,需要严格遵循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完成从A知识到Z知识的系统全盘扫描。移动学习知识点碎片化理念的提出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思维局限,让学习者自定目标、自主学习,关于如何通过多元化的目标设定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谷歌慕课的实践给了我们启发。
在谷歌地图课程的注册页面,学员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目标,包括“完成所有要求,获取课程证书”,“了解一两项谷歌地图的新内容,而不用获取课程证书”,“我很关注在线课程是如何进行的”等。让人惊讶的是,只有54%的学员想要获取证书,其他大部分学员仅仅是出于工作需要或个人兴趣想学点新东西。根据学习进度追踪数据发现,42%的活跃学员确实完成了他们起初自己设定的目标,而真正完成全部课程的学员仅占有13%。
评价新思路: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误差很小
MOOC学习中,学员之间经常互相批改作业,这使得评分人员能从成千上万份作业中解脱出来。但是,谷歌慕课给我们的启发是自我评价对学员更有益处,因为自我评价能帮助学员建立应用所学技能的元认知。
比如谷歌希望在课后,当学员开发地图时,能够停下来回忆谷歌地图课程中所讲解的好地图的标准有哪些,并通过这些标准来评价自己的地图,从而将课程所学应用到工作中。
很多人担心学习者自评成绩无法真实反映学习的结果,但谷歌的测验结果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在谷歌慕课平台上,助教会随机抽取学员作业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助教的评分和学员的自评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作弊现象很少,作业整体质量都很高。在与专家评分的对比中,学员自评分数和专家评分误差在6%以内。这说明MOOC学习中,自我评价是一项有效的评价机制。
试想,如果我们可以将翻转学习、动力牵引、自我评价等谷歌慕课的经验引入培训的过程管理中,势必会给大家带来不少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