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千利休:茶道即禅心

在西方,哲学家们撰写长篇纪实书籍,常常使用晦涩难懂的语句,并把他们跟外界的联系限于演讲和会议。在东方,特别在禅宗传统中,哲学家们赋诗、耙砾石(在反映禅宗枯山水设计思想的日式庭园中,耙砾石象征人生之源和生命之路。耙成直线或弯曲的砾石堆象征人生之路的顺利或艰难——译者注)、朝圣、练习射箭、在卷轴上书写格言警句、吟唱。

千利休是其中最伟大的禅宗思想家之一,他致力于教导人们如何饮茶以获得慰藉、疗愈心灵。

千利休于1522年出生于富饶的海港城市堺市,靠近今天的大阪。他的父亲田中与兵衛是个在鱼市工作的仓库主人,他希望儿子加入他的事业。但千利休放弃了商业,投身于追寻智慧和认识自我。他着迷于佛教禅宗,给一些大师们当学徒,带着所剩无几的财物过着漂泊乡间的生活。今天我们铭记他是因为他在改进和提升"chanoyu" (日本茶道)上的贡献。

日本人从9世纪就开始饮茶,此习俗由商人和僧侣从中国传入。这种饮品被认为健康、宁静且陶冶情操。而把茶道升华到一个更加细致、深邃的哲学地位是千利休的成就。通过他知行合一的努力,高度仪式化和思想化并在他帮助设计的专门场所中饮茶,成为佛教禅宗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于这项精神哲学就如同诗歌和冥想一样的重要。

在他的时代,日本已经变得在意形象和注重金钱。千利休推广了另外一套价值体系,他称之为侘寂(wabi-sabi) —— 一个结合了“侘(wabi)”或“简陋”和“寂(sabi)“,“对于不完美的欣赏”。从建筑学到室内设计、从哲学到文学,千利休唤醒了日本人对于陋外慧中和未加修饰的朴拙的审美情趣。

千利休尤其专注于茶道,他认为茶道有极佳的潜力去推广侘寂。在仪式和美学上面他做了相当多的改动。他开始改进茶道的地点。通常,富人们在显眼的公共场所修建极为精致的茶室,作为世人聚会和展示身份的场所。千利休则主张茶馆应该缩小至仅一平方米,它应该坐落于清静的庭园,它的门应该被特意做得略微过小,让所有来者即使是最壮的人都不得不鞠躬从而感觉和他人平等。这个构想在茶室和外部世界构建了一道屏障。通往茶室的路径要穿越树木山石,以迂回曲折来帮助打破平凡境地的羁绊。

操作得宜的话,茶道应能够带来千利休所称的“wa”或者“和谐”,这种和谐会在当参与者重新认识到和自然的联系时油然而生:在庭园小屋里,闻着未涂清漆的木头、苔藓和茶叶,他们将能感受到风和聆听到外面的鸟叫 —— 感受到出尘之天籁。接着,会出现一种被称为“kei”或者“共情”的情感,这是同大家坐在狭窄的地方、可以不带任何世俗社会的压力和诡计地交流的收获。成功的茶道将留给参与者一种“jaku”或“静谧”的感受,这是千利休温和、宁静的哲学核心概念之一。

京都待庵茶室,千利休设计

千利休关于仪式的方案也延伸到了使用的器具。他主张茶道从此以后不应该依赖于昂贵或世俗的漂亮茶杯或茶壶。他喜爱带着岁月洗炼之美的旧竹制茶勺。因为在禅宗哲学中,万物皆不永恒、不完美和不圆满,物品被镌刻上岁月痕迹,千利休认为这些不经意的痕迹透露出独特的智慧并在使用者手中得到升华。

千利休自制的竹杯

侘寂风格的茶碗,16世纪

千利休的成就之一是使得饮茶这一西方再平常不过的活动充满了庄重的仪式和深义,如同天主教弥撒。茶道的各个方面,从耐心地将水煮沸到量出绿茶粉,都非常切合禅宗哲学关于谦恭的重要性的信条,关于对自然的理解与敬畏,以及对万物转瞬即逝的重要性的感悟。

这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将何去何从并无定论。它留下了开放的种种可能性,在很多行动以及日常的习惯如果加上足够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得到升华、变得重要和有益。这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参加茶道,而是在于我们应该结合特定的器具和愉悦的仪式让我们日常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变得更加触之可及。

千利休提醒我们在有关生活的大道理和日常琐物之间有着潜在的相通之处,比如饮品、杯具、器物和气味。这并非是脱离了大的主题,而是它们可以让这些主题对我们更加生动。哲学的任务不仅是要明理,还要建立起机制让道理在我们的头脑中更加坚定、更发自内心。

译者:Col1n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千利休:茶道即禅心  禅心  禅心词条  茶道  茶道词条  
综合管理互动

 北京三年

文/十水从09年大学毕业来北京,转眼,三年已过。也许我并没有什么资格谈论北京,相对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城市,我的三年不过是太渺小的一段。况且,我是个孤僻的人,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