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是否是一家企业必须要去做的事?在创新创业领域,融资变成了科技密集型创业公司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天使投资,VCPE这些名词好像越来越为人熟知,还有一种股权融资的方式得到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去帮助自己的企业发展,在创业初期这些资源和钱大大的帮助了创业者,阿里巴巴与软银、京东与今日资本还有一些美好故事让每位创业者试图寻找属于自己的最佳搭档。
最近一轮的风险投资热在2013年开始大幅度升温,我专门统计了国内活跃的8家投资机构的最近三年的投资业绩,可以看到2013与2014年之间投资数量翻了2.94倍,而2016年上半年的同比投资则是下滑的。
美元基金在早期投资的总量上比人民币还是要多一些,因为全球的机构认为投资中国是最赚钱的生意,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部分美元基金开始拉慢节奏,创投圈的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中国的二级市场也开始了大动荡,IPO也暂停了一段时间,投资越来越谨慎机构募资和退出都变成了各家重点。
影响创投圈资本寒冬原因肯定是非常多,相信也有很多人开始给出自己的观点,今天我个人从以下几个方向来去解释这个问题。
基金资格门槛的提升。2016年中国证监会规定私募机构必须在证券业基金协会备案且必须法人与风控人员要求有从业资格证,否则无法募集基金和投资企业将无法退出,比如:新三板挂牌、主板上市、并购等。同时停止金融机构注册和已上新三板金融公司进入创新层和定增,这一系列举措使得部分金融机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我认为可能是大量P2P金融平台违约倒闭所产生的连带反应,但这让机构的活跃度都受到了极大压制。
政府引导基金也是创业投资的重要出资主体,政府通过杠杆来撬动民间资本进行股权投资。2015年受到中国政府反腐力度的加强,财务从上到下审计的过程中也打乱了往年的引导基金进程。据我所知国内知名机构人民币基金中大部分是政府引导基金,没有了政府的这股力量,市场的资金压力感受非常明显。
在这里,我们还要探讨的就是资本与企业的供需关系问题。前两年可以看到很多高管离职创业加之双创的号召,创业公司数量开始急剧增加。这些公司大部分是科技信息、互联网相关企业,对资本的依赖程度很大。如今资本寒冬里,谨慎的投资者更害怕为过去的疯狂买单,同时今年二季度以后一些创业者也开始回归理性,面临公司流水少,现金流吃紧,融资屡屡碰壁,他们开始思考公司真正的价值到底是多少。
在这个冬季里也有很多种声音,我接触某些机构的时候合伙人可能悲观的比喻这是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年,也有些合伙人发现大量机构在募集成长期基金向后过渡,2016年的下半年政府的引导基金也开始启动,这对于这个冬天还是个好消息,我们从去年就开始提醒创业者不要纠结估值,前面估值高,后面可能面临着估值虚高无人接盘的窘境。
从宏观环境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一直未有缓解,人民币资产贬值,二级市场动荡和反腐,基金备案与规范从业人员,金融公司停注,以及之前投资的估值泡沫,这些都影响了市场的融资情况。下半年,我们看到政府引导基金重启,很多机构开始募资和投后管理,企业也意识到估值的虚高问题,虽然过程可能有些痛苦但是机会也在慢慢发芽。
有个很有趣的比喻,假如你在珍贵的博物馆突然发生大火,你会拿走哪一幅画,答案是离你最近的一幅。寒冬是最好的狩猎季节,真正有价值的公司在逆境中依然有光芒,但不得不承认资本也要在冬天投资需要更多的勇气,因为这个冬天也许比想象的要漫长难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