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上线了游戏,而一年前,微信团队还信誓旦旦的宣称小程序不做游戏。张小龙说,现在跳一跳小程序日活已经1.7亿。也就是说,上线小游戏,微信才有公开数据的勇气。
当然,食言这事谁都干过,比如马云也说过绝不做游戏。不过,当小程序打开了游戏界面之后,也就意味着小程序走到头了,有人说是毕业了,或者是肄业了,不管怎样,小程序已经背离了初心。
这一年,微信小程序一直都在折腾,提供的功能无所不有了,不断的调整能力,上线新应用,但依然只是宣传上火爆而已。
如果说小程序还有救,那只能是因为腾讯而已。对于大多数互联网应用,上市即决定成败,即便腾讯用了所有力量力推,也很难。
腾讯为什么要做小程序?基本上看,有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腾讯的业务以游戏为主,虽然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始终效果不佳,如果无法摆脱这种发展模式,面对中国游戏产业3000亿左右的产值,天花板将是腾讯难以逾越的障碍,也是未来被阿里巴巴拉下的必然。所以,腾讯希望用小程序连接一切,最重要的是开发其他的业务出来,拓展生存空间。
第二,腾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线上,只要是纯线上的业务发展就会很好,反之就会折戟。要想改变这个状态,就需要新的抓手,基于微信和二维码,小程序有可能成为线上线下的连接器,这对腾讯是最重要的。
第三,虽然本身叫“小程序”,但其实是腾讯在把应用做重。微信本身是以轻应用起家并占领手机客户端的,所以,过重始终是微信管理团队的担忧。不过,随着流量富裕时代到来,重应用不再是问题,而且,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证明,靠拉规模做范围然后寻找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方式在移动端都不成功,只有把应用做重,在应用中设计付费才是出路,微信也必须走这条路。
所以,小程序的本来设计是,用完即走,简单明快,这样才能更多的涉及全社会,而不是沉湎于个别热点之上。
从本质上说,小程序承载的是腾讯的线下梦想。如今,本来要给微信引流的小程序现在变成靠微信引流,这可不是腾讯的初衷,如今连初心都改了,只是维持一个公众预期和资本故事而已。
我们看到,承载着为微信连接线上线下连接使命的小程序,最终火的反倒是一些线上的功能,如腾讯自家的“王者荣耀小程序”、“腾讯投票”、“群里有事”,以及一些基于社交的爆款小程序,如“匿名聊聊”和同样基于好友分享的电商类小程序,如“拼多多”等。如果非要拿出一个线上线下的,恐怕也只有摩拜,而摩拜至今还陷入死战,多项指标落后,生死未卜。
从通信视角看,微信这种应用轻、用户端重就是管道化,微信让运营商管道化了,然后微信自己也管道化了,这是腾讯最不愿意看到的。微信既不敢也没有能力让客户端变轻,自己主动加重又怕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小程序采取了很多主动轻量级的措施,这是在试错,如果可以承受,小程序会逐步变重,否则就会淡化退出。
小程序并非是利用微信流量,只是利用微信的装机量,还要承担为微信拉流量的任务。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微信流量大,却忽视了微信流量垃圾流量占多数,微信的单位流量变现价值极低,从微信电话本开始,微信一直在找提高流量价值的出路,有成功也有失败,总体看,不理想。最近一段,微信开始主动试探网络电话,这其实就是在管道化无奈的情况下的只得去争抢运营商的蛋糕。
那么,为什么小程序即便得到了全腾讯资源的竭尽全力的推动依然效果不好呢?因为,小程序从本质上违背了腾讯之所以成功的理念,不再注重用户的产品体验,而是以自我商业目的为中心的提供漫天功能,需要具备阿里巴巴的强运营思维才可以但这却是腾讯最缺乏的。
此前,腾讯所有成功的业务都是讲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利用其强大的社交媒体流量吸引用户进来,但是,小程序是个例外,一直在拉用户进来,然后再看大家的反应而改动产品特性和功能。
有专业人士指出,尽管争议不断,但微信强推小程序的决心丝毫未见动摇:开放“搜一搜”入口、马化腾亲自站台乘车码、拉拢星巴克等大品牌、推出信用分等动作,都是为了推广小程序,上一次微信在一个产品上如此下力气,大概还要追溯到微信支付上线之时。如此用心,小程序却依旧低迷。
一句话,“小程序不好玩”,这对以游戏起家的腾讯产品就是致命的。由此,什么添加音视频、加上游戏等等,都没有必要分析,下一步添加Vr添加AI也是如此,只是在强行用呼吸机维持小程序生命而已。
好吧,既然不好玩就没有找到出路,那么,现在直接上了游戏,这不就好玩了吗?可是,微信或者微信小程序直接上了游戏,这不就等于将微信给QQ化,让腾讯在游戏化的道路上更加坚持,所为大连接变成了游戏链接,与曾经的设计是南辕北辙。
本来想生个孩子养老,结果,后来发现儿子只会啃老。这其实不是微信团队的老年幸福,而是中年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