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Google+会离我们而去吗?

Google+的危机再一次到来了。Google 现任产品部门当权派 Sundar Pichai 在接受 Forbes 采访的时候准备对 Google+ 动刀,表示会将现在的 Google+ 分拆为 Google Hangouts (环聊)、Google Photo 和 Google+ Stream 三个部分。不少人又议论起 Google+ 这座被人称之为“鬼城”的命运又将如何?

从现实来看 Google+ 的未来并不乐观,最近关于 Google+ 的消息都不是特别乐观。

自作孽:“暴君”的离场

第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便是 Google+ 负责人 Vic Gundotra 的离职,这一事件造成的影响便是 Google+ 在 Google 内部的地位一落千丈。

据媒体报道,Vic Gundotra 是一个比较强势的高管,性格比较直接且火爆,表达能力能,具有感染力还具有攻击性。他对于他看准的事情态度强硬甚至不惜打嘴仗,比如在 Android 弱小到连 Google 内部人员都不看好的时候,他在 2010 年的 I/O 大会上炮轰 iPhone 的封闭性,并呼吁“如果 Google 不行动起来,那就会面临一个严峻的局面……”不久之后,Android 便成为主流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在 Google+ 的推广上,Vic Gundotra 也表现出了强势,尤其是在 Google 公司内部,他要求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必须强迫整合 Google+,不仅让公司内部人员怨声载道,在强行与 YouTube 的评论系统整合后还引发了海量用户的抗议,另外也直接导致了像 Google Reader 这样有价值的产品被关闭,成为十足的“麻烦制造者”。甚至有传言说 Google 一些高管的离职处于对 Vic Gundotra 的不满。

Vic Gundotra 的离职对于 Google 的其他产品线更像是“暴君”的离场,有了“造反”的机会。

在 2014 年,Google 多种产品线开始与 Google+ 解绑(或者说可以不理 Google+ 的意见如何),尤其是在 Google  明星产品 Gmail 的新用户注册不再强制成为 Google+ 这件事情上标志着 Google+ “权威政权”的崩塌。其实,Vic Gundotra 的“猖狂”离不开背后大老板佩奇的支持,Google+ 甚至成为佩奇担任 Google CEO 后的“政绩”之一,要求 Google 其他产品强制整合 Google+ 正式来自这位大老板的授意。

同 Vic Gundotra 一样,佩奇也是以固执著称,他“只会谈大计划”,而且不在乎近期的经济回报。然而眼下,佩奇领导这座大公司的能力却开始受到投资人和媒体的质疑,因为 Google 正陷入到一个又一个的麻烦之中,比如在与 Facebook 的竞争中缺乏有效的手段、股价也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以及在美国和欧洲陷入反垄断调查、盈利模式单一、正在研发的产品脑洞太大不能商业化……甚至最近《纽约时报》的专栏作者 Farhad Manjoo 撰文认为佩奇带领的 Google “可能走向终结”。Google+ 作为佩奇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没有成为对抗 Facebook 的重要武器,却成为了外界的“笑柄”。

在大公司里面,老板强推的一些新产品并不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反而成为绊脚石,偏执的老板仗着曾经无比成功的案例很可能会丧失理智忽视新产品本身发展的规律,而员工却碍着老板的“淫威”和不设底线地投入也容易陷入到“为什么我支持你那么久但产品还是不起色”的尴尬局面。在老板丧失兴趣以后,产品就会面临着“任人宰割”的局面。当时 Vic Gundotra 迫不及待且“固执”地离职我想也不能不涉及到这些因素。

对于外界来说,Google+ 是一个失败的产品,尤其是 Google 在花了大力气推广的情况下,成为了一个笑柄,再加上 Google 在推广时“强硬”的立场导致了外界对于 Google+ 的失败有一种“喜闻乐赞”的态度,并嘲讽为“鬼城”。甚至放弃 Google+ 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应当”的事情。

“鬼城”乎?

什么是我们印象中的“鬼城”?应该是一座巨大无比的城市,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建筑,但是却一片死寂,人丁稀少,仿佛在一夜之间整个城市的人凭空消失了,偶尔会有几盏灯火亮着仿佛在黑压压的建筑墓地中燃起的零星鬼火。一阵打着小卷的风吹着几片百无聊赖的杂草,给人一种莫名的寒冷和恐惧。然 Google+ 并不是这样。

Google 并没有公布过 Google+ 的活跃人数,和 Facebook、Twitter 这样的社交网络巨头相比,Google+ 只能算是一个小众的社交网络,但并不意味着玩 Google+ 的人很少。跟踪同时开通 Facebook Page、Twitter 和 Google+ 主页的账号发现,Google+ 的互动数量并没有到“鬼城”的地步。

从机抽查的三个例子,简单分析可看,Google+ 在互动的整体次数上为 Facebook 的 1/10 左右,有一些消息的互动次数还可能比 Facebook 多,与 Twitter 的数据相比也不相上下,甚至比 Twitter 表现要好。如果说 Facebook 的月活跃人数有 10 亿的话,按 Google+ 的活跃度只有 Facebook 的 1/10 计算,Google+ 的月活跃人数也接近 1 亿(即便只有 5000 万也不算个“小众”的社交网络)。Google+ 在 2013 年也公布过一次数据用户 4 亿,月活 1 亿。

在 Google Play 中,Google+ 的下载次数至少有 10 亿次(在 10 亿~50 亿区间中,不算出厂内置),评论也高达 165 万条。

和 Google 高管多次在公共场合声明的那样,Google+ 根本就不像是外界所传的“鬼城”一般,只是陷入了“我不用所以其他人也不用”的先入为主的想法中。

从我自身的使用体验上看来,Google+ 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陌生人,而不是“熟人社交”,这或许也是小众社交网络的一个特性。对于世界上众多 Google 及 Android 系统粉丝来说,Google+ 是再好不过的一个社交平台,即便在中国大陆无法正常访问的情况下,活跃用户也不少。用一个国内 Google+ 用户的话来说,上 Google+ 的人极客范儿也更强一些。我也加入了几个 Google+ 上的社群,活跃度相当高,丝毫看不出“鬼城”的迹象。

Google+ 的自我救赎

Google+ 对于 Google 来说并不是一个迫不及待需要扔掉的负担,经过几年强制式的推广,至少也成为了主流的社交网络之一。对于备受猫猫狗狗,明星八卦和无聊话题困扰的用户来说,Google+ 是一个难得的清静之地。但是 Google+ 目前的状态显然不是 Google 想看到的,它需要一个强大到可以和 Facebook 相抗衡的社交网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Google+ 确实是失败了(再强调一次,失败不等于是“鬼城”),现在摆在 Google 高管面的问题并不是再一次掐死 Google+,而是如何拯救。Pichai 的解决办法是分拆。

在上周 Pichai 在公共场合就表示将现在的 Google+ 产品进行拆分并在 3 月 2 日正式公布了拆分结果,Google+ 中的照片部分将会被独立出来并命名为 Photos,信息流的部分 更名为 Streams,同时 Bradley Horowitz 接替了之前离职的 Google+ 负责人 David Besbris。

之前用户下载 Android 版 Google+ 应用后会自动安装 Photos 的应用(两个应用是绑定在一起的),以后 Photos 这个应用可以独立下载(之前从 Google+ 里独立出来的另外一个应用是 Hangouts)。Pichai 的解释是:“我认为用户将越来越多地看到我们专注于通信、照片和信息流三个重要领域,但是不是把这些服务作为一个整体服务的想法。……对于 Google 来说,Google+ 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 Google+ 的现状,另外一层是给使用 Google 产品的用户以一个可以识别的身份标识,这个层面的意义大于第一层,所以 Google+ 这个主产品并不会消失。”所以,从表面上看,优质资产的拆分对 Google+的前途是巨大的伤害,但对于现在的 Google+ 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坏事。

Photos 的拆分不是说完全把 Photos 从 Google+ 中撤下来,应该只是把应用独立出来,Photos 在 Google+ 中依然是一个重要的产品,没有道理说用户发一条消息不能带图片的。Photos 独立后发展速度会更快,且一定会带有某种社交性质,这对于 Google+来说可能是个机会(就像 YouTube 的状况),毕竟用户还需要 Google 账号作为使用 Google 服务的唯一凭证,即便用户反感 YouTube 评论系统和 Google+ 的整合,但是整合之后也没什么大问题,比如 YouTube 视频可以分享到众多的社交网络,但只有在 Google+ 的整合显示效果是最好的。进一步来说,Google+ 和 Google 搜索页的整合可以重新思考。

有记者会纠结 Google+ 的商业模式是什么,Google 也从来没有回答过这个问题。可是 Google+ 需要给 Google 带来单独的商业收入吗?反过来说,Google+ 和 Google 搜索的结合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搜索结果,显然一个富有创意的搜索结果要比常规搜索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Google+ 的价值在于它能够给 Google 搜索带来什么价值,如何吸引到更多的企业用户。

从之前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 Google+ 主页不是说没有粉丝和效果,而在于这个品牌有没有本事去运营好这个账号,对于企业公关部门来说,忽视任何一个社交网络都是工作上的失误,何况是 Google+ 这样表现并不差的社交网络。在 Google+ 刚开始运营的时候也的确吸引了不少企业用户,但是但是对企业的要求比较苛刻,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企业主页的积极性。

拆分之后,Google+ Stream 的竞争对手不应该是 Facebook,而是 Twitter,目前 Twitter 正处于一种“盈利焦虑”的状态中,这是一个微妙的时刻,处于“盈利焦虑”中的企业往往容易在压力中做出一些错误的决定。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腾讯微博,腾讯微博对于新浪微博来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存在,但腾讯微博本身的表现也并不是太糟,作为一个战略级产品的存在,腾讯微博在某个时间段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曾和一个在腾讯微博微博工作的员工了解过情况,他说,腾讯微博就是在等待新浪微博犯错,一旦犯错,翻身的机会就来了。而当时的新浪微博也处于一种巨大的“盈利焦虑”的状态中,只是腾讯用不着等待新浪微博犯错就推出微信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产品,使得腾讯微博的存在最终失去了意义。

Google 把产品交给 Pichai 也许是最明智之举,佩林太过于“好高骛远”,需要有 Pichai 这样一个“现实派”来做贤内助。拯救 Google+ 的第一步 Pichai 已经迈了出去 (看起来还有点意思),如何来拯救 Google 的社交业务依旧任重道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Google会离我们而去吗?  Google  Google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