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互联网、软件行业发展起来,它们的销售策略一直是值得讨论的。譬如,我们过去一直用的聊天应用 QQ 是免费的,最近流行的 Telegram 是免费的,在线视频网站 YouTube 也是免费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它们是免费的?不用多想也知道,这里面一定有道理。简单地说,可以总结为两个问题:
如果真的完全免费,那服务提供商怎么生存?和收费的同类服务相比,免费是个很大的吸引力,所以直接导致其用户数量猛增,网站的数据流量也跟着迅速跃进。正是由于该原因,很多广告商也瞄准了这些平台,将自己的项目植入,这样就形成了「既能提供免费服务,又能从广告商收取费用」的商业模式,维持运营。
免费的网络游戏为什么还会加入收费项目?网游只需要给免费玩家们一些很初级的乐趣就可以,然后通过对乐趣的限制,吸引他们中的一小部分升级为付费玩家(客户)。而大部分始终免费的玩家,实际是被打包成一个巨大的「陪太子读书」的团体,供付费玩家们杀戮、领导、指挥。而且,付费少些的人同样要陪付费更多的大太子们读书 —— 以上观点引用自知乎《对用户来说,「免费」的定价模式真的好吗?》问题中 苏莉安 的回答。
在这些传统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软件行业也引入了类似的运营模式,所以无论你使用的是 Windows、OS X 还是 iOS 或其它,我们都听说过「免费版、试用版、收费版」这三个服务档次,它们与商业模式和营销有着紧密的联系,读者自行联想一下就能明白。
进一步讨论。排开盗版的存在,如果你一直都是个正版用户,想必长久以来也为它投入了不少心血吧?从人的基本道德来说,既然你用了别人的收费商品,就一定得为此开销(无论它收费与否),所以这是理所应当的。那么换个角度考虑:这些商品是否真的存在这些价值?你是否真的需要为此花费金钱,或精力?下文要说到一个新潮的概念:情怀。
若一个人用了一款软件,并同时喜欢上了这家开发商,只能说明他成为了一名粉丝。若哪天这家开发商不再像过去(公认的)这般优秀,而这人依然热衷于此,执着于此,就说明他已经成为了一名忠实粉丝,也就是现在常说的「NC 粉」。那引导他的因素是什么?情怀。
像这样的情怀,我个人理解为「有情可怀」。意思是:这人知道一件事物的优点,但他会将这些优点过分放大,或是因为他抱有一种「投资者」的心态,希望它能转危为安,以至于自己无法正视它的缺点和不足。
有情可怀,固然存在问题,但有时,它带来的不一定是坏结果。任何开发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为大众接纳,喜爱,即使目前看来,它远不及优秀。作为用户,我们也不应该由于个别问题而将一款软件当即拉黑,毕竟任何出色的产品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过渡期,方可步入巅峰。所以说,有情可怀意味着包容性以及较高的用户忠诚度,但是同时也带着盲从的潜在可能。
什么样的情怀才称得上「盲从」,我个人将其理解为「无情也怀」。现在很多人会受到一股无名的热潮影响,毫无目的地跟随主流,去接触一些对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譬如,有些不怎么听音乐的人,却执着于买一台 Hi-Fi 级别的高性能播放器;不怎么拍照的人,硬是攒着钱买一台单反摄像机。
无情也怀,存在的问题是,人们会无所适从,但同时也被社会大流所引导,违背本真地去接触一些毫无关联的事物,并为此买单。它也有好的一面,就是能为那些尚处迷惘的人,提供一些方向和目标,但这些人会因此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就与二十一世纪最宝贵的「财富」失之交臂了。
写到这里,我渐渐觉得「情怀」是种病,而且还是慢性传染病,得来容易发现难。但和绝症不同,它是能被治愈的,而且整个过程中只需一味药 —— 提问。
人类社会能从原始状态演化到如今的高科技时代,其实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群聪明的人会反复问自己一些问题:地球是方的吗?走到尽头会不会是一个深渊?或者是,为什么鸟儿能飞,但我们不能?
所以,为了让自己合理地选择未来,不能只是冲着「情怀」一路到底,还要明确自己的所需。
读到这里,此时再来观察本文的标题《别为情怀买单,否则你会变为穷人》也就没那么肤浅了,希望读者们能明白我的意思。身为互联网中的一名浪子,我自认为观点还算客观,所以才有写作本文的动力。总结全文,其实一句话就能深刻地解释我的观点,这里要引用微博好友 @人字拖2号 的观点,大致意思如下:
如果一个东西,只有等降价或打折的时候,你才会去买,那还不如不买,因为你根本就不需要它。同样,即使这个东西是免费的,也不等于你一定要拿下它,多一物不如少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