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千禧一代”,“80后”,“富二代”……无论褒义还是贬义,以上这些词至少说明了社会对年轻一代有着刻板印象。然而在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可以将“我”通过社交平台做成品牌,更加突出个性,以减轻刻板印象对他们的负面影响。本文的作者是芝加哥大学新生CARMIN CHAPPELL,从她的视角解读当下美国青少年的社交生活。
劳动节的时候爸爸带我去海边度假。这次度假并不是典型的有异国情调的度假。除了整个夏天都在看Netflix,我觉得应该分享一些别的东西。
所以我决定发一条推文。我可以发布类似“在阳光下享受”的文字,加上带着墨镜的表情。但那样的内容很无聊而且随处可见,我想了下,然后更新了我的Twitter:
“沙滩上很多人穿印着各种惊悚图案的T恤。我还看到很多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坦克,销量很不错哦”。
#不到140字,我只“精选”了能给别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想法
对于多数青少年来说,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仅仅是对不同个性的表达和释放,尤其是对那些不显眼或没什么存在感的人来说。
我承认我没有定期的滔滔不绝的讲睿智的小笑话。但Twitter本来就是让我获得很多被转发或点赞的平台,得到别人对我的生活短小精炼的评论。这同样适用于我最爱的照片分享APP,Instagram。我用手机拍的日落的照片能被几十个人点赞,即使我的摄影技术只是业余水平。
每一种社交媒体都给我提供了展示个性不同方面的合适环境,加强别人对我预先的了解。
如今,青少年不可避免的被社会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但社交媒体网络的扩张给了我们机会去撕下贴在我们身上的不确切标签。因此,青少年们成了网络品牌营销的“专家”。我们推广的不是产品,而是我们自己。我们在网上做的每件事在潜意识里都是为了影响别人对我们的认知。
无论何时,我都能在Tumblr里滔滔不绝的讨论某个名人,在Twitter上评论最近爆炸性的新闻,在Instagram上毫不费力的发布采葡萄的照片。有趣吗?点赞吧。觉得深刻?点赞吧。觉得有艺术感?点赞吧。
#在各种社交媒体开设账户让我能更容易的塑造自己在网络中的形象
几乎现在所有的社交网站都具有某种特质。Instagram让用户通过艺术化的镜头看世界;Twitter中聚集了睿智的语句和一些哲学的沉思;Tumblr对于那些狂热的追星者来说是天堂;Vine里有很多夸张的幽默;由于设置了更低的年龄限制,Linkedin想让青少年在网上发展他们的专业。
无论这些特质是人为还是巧合,青少年都会经常访问那些培养了他们鲜明特点的网站,其他人却不会。
说明这种趋势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男孩团体One Direction的19岁成员Harry Styles。虽然他也经常像大多数青少年明星一样受到小报传言的骚扰,但他经常利用社交媒体向大众展示关于他的不同观点。有一天它在Instagram上传了一张简约的照片:
然后,他发布了一则有趣的推文,是关于恰当的派对礼仪的:
“在离开一个派对的时候留下你的外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礼节”。你应该在外套口袋里留下一些东西让发现它的人搜个遍”。
有时他在Vine上随机发布一些搞笑的内容:
“还没拿到执照,哎”。
他每次发布的信息都巧妙的挑战了典型的对好莱坞年轻人的讽刺。
#Facebook与青少年们花时间去逃避的现实生活太相似了
但是,社交媒体目的的转变——从与朋友交流到培养我们日益增长的数字时代的自恋情结——解释了Facebook青少年用户减少的现象。从朋友毫无吸引力的偷拍,到远方亲戚发布的令人尴尬的状态,一度风靡的社交平台如今呈现的是未经过滤的真实生活。Facebook和许多青少年试图花时间去逃避的现实生活太相似了,让他们精心设计的网络景象变得混杂。
当然,花这么多精力经营数字媒体生活是可能得到一些成果的。如果不是我们的努力(和日益增加的社交媒体网络),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完全控制别人对自己的认知。我不确定在我设定的超级酷的网络形象崩溃之前,我能多大程度的分离不同的社交媒体中的我自己。那时会发生什么呢?也许一旦我们让个性的另一面完美后,我们会开始关注原本的自己。
译者后记:
在社交媒体越来越成为“渠道”的今天,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在最热门的社交平台发布状态。他们更喜欢寻找与他们气质相符的平台。年轻人越来越有个性,社交平台是不是也应该向差异化发展。毕竟,赢得年轻人才是赢得未来。
本文来自@SocialBeta 内容合作伙伴@PRView公关视点 毕丽欣 的翻译。
本文链接:socialbeta
原文链接:mash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