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央行降息传递的三个信号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正在热映的《星际穿越》里那首反复传唱的诗,莫非就为了这个周末的夜晚?央行降息,让多少人良夜难眠,毕竟,这是一个可以让多头狂欢的夜晚。不仅是中国,甚至全球市场都为之欢欣鼓舞。

2014年11月21日晚间,央行发布新闻称,自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这次降息的决定,出乎许多人的意料,但也可能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因为党中央和国务院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酸甜苦辣都了然于胸,降息不会是心血来潮的任性之举,而是着眼全局的运筹帷幄、平衡现实的细心考量。

诚如有经济学家所言:此番降息不属于大规模刺激,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通货膨胀平稳可控状态下对货币政策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对于降息,需要解读,但无需过度解读。

央行传递出三个明显的信号

一是利率的市场化迈出了一大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增加0.1倍等措施,这无疑是鼓励更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竞争方式,适应不同属性、规模和定位的银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二是非对称降息是让银行与企业、储户利益得到再平衡。一段时间里,银行的收益偏高备受市场关注,而实体企业受制于融资难、融资贵,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通过非对称地降息,需要银行承担多一点成本,而企业与储户则可以多一点好处、少一点损失。从这可以看出决策层对市场和社会的良苦用心。

三是降息给融资饥渴的企业降下一场“及时雨”。对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它们融资渠道本来不太畅通,在资金偏紧的市场,往往不得不付出更高代价来换取资金,而这稍有不慎就会变成饮鸩止渴。如今,降息会让一些企业久旱逢甘霖,至少利息的付出就减了一块,为实体经济减压降负,其实也是金融机构的社会担当。长远看来,这并非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因为企业过得滋润、银行才能过得舒服。

不过,降息只是中央政府解决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一个具体手段,不是被逼无奈、而是积极应对,不是朝令夕改、而是顺势而为。要知道,从今年(2014年)3月至今的大半年时间里,李克强总理不下十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到这个问题,想方设法缓解中小微企业以及三农等领域的信贷饥渴。

实体经济的苦恼,市场主体的呼声早已为中南海知悉,决策层对经济的关注,锦囊妙计也不只是采用降息一个办法。最近以来,中南海一拨又一拨的政策“播撒”下去,正在各地落实,等待春暖花开。

比如,李克强出访海外频频为中国企业代言、为中国制造推销,在企业走出去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这都是在给中国经济打气;又如,国务院近期不断推出简政放权、定向减税、普遍降费、推动创业、鼓励创新等举措,都是以夯实实体经济、激发企业活力为归依。

所以,对于此番降息,市场今夜的欢欣鼓舞可以理解,银行利润短期受损也可以接受。我们同时需要看到,中国实体经济之忧,不是单靠降息就能解决,尽管降息是务实之策、顺势之举。我们依然需要高举改革的大旗,通过更多领域的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更强有力的社会保障释放消费热情,惟其如此,降息后的中国才有更好的未来。

(第一财经客户端评论员:田享华)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央行降息传递的三个信号  降息  降息词条  央行  央行词条  信号  信号词条  传递  传递词条  三个  三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