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谷歌公司回来了,但他干得过BAT么?

前阵子,由于乌镇“中国互联网江湖大会”上的花边八卦太过瞩目,以至于不少人都忽略了远道而来的谷歌(Google)CEO 劈柴哥(Sundar Pichai)其实也来到了现场。

大会上,劈柴哥大聊特聊了数字经济和 AI 未来,无疑是给出了某些信号,果然,12 月 13 日,谷歌正式宣布在中国成立 AI 中心,《华尔街日报》撰文表示,这一举措,是谷歌努力回归中国的最佳证明。

丢失的中国市场

作为目前地球上市值排名第二的公司,谷歌本可以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站稳脚步。

2006 年谷歌中国成立之后,其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在国内一直呈现出增长趋势,并且在 2009 年,首次超过 30% 。

当时,百度虽然仍然保持着领先优势,占据第一名的位置,市场份额达到 59%,但较 2008 年第四季度的 62.2% 相比,已经有所下降。

另外,2006 年也是流媒体网站开始兴起的时间,国内大量流媒体网站开始出现并崛起,而财大气粗的谷歌在这个时候,以 16.5 亿美元收购了流媒体网站 YouTube ,手中又多了张王牌。

事实也是如此,美国通讯流量监测机构 Statcounter 给出的 2017 年全球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排行榜显示,谷歌搜索目前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了可怕的 92.07%。

YouTube 也成为全球最大的几个流媒体网站之一,并在 2017 年 6 月 6 日成为 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 100 强第 65 名。

但这其中,都不包含中国市场。2010 年,由于谷歌管理层拒绝配合中国政府进行内容审核、过滤,在多次交涉无果后最终选择退出中国市场。

实际上,要不是两位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wrence Edward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坚持,当时的谷歌总裁埃里克·施密特(Eric Emerson Schmidt)是不赞同退出中国的。

谷歌还没来得及在中国大展拳脚,就被踢了出去。不过对于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真不是说放弃就放弃的,特别是自家的移动操作系统 Android 在中国这么受欢迎的情况下。

埃里克·施密特表示:

未来 10 年内,谷歌将用“encryption(加密)”技术进入审核制度较为严格的国家。

最合适的敲门砖:AI

尽管不少人对谷歌回归中国抱有极大期待,但不可否认,谷歌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停滞多年,很多项目早已错过了最好的发展阶段,只有 AI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还没分出胜负。

今年,中国对 AI 的重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2017 年 3 月,人工智能被写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2017 年 10 月,人工智能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中

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AI 是谷歌最好的突破口。

2017 上半年,谷歌借由其研发的 AI 阿尔法狗(Alpha Go)来到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围棋棋手柯洁进行了“人机对弈”。

在柯洁多次惜败的情况下,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见识到了 AI 的强大,在此以后,许多产品也纷纷加入所谓的 AI 技术,以此来作为新的卖点,吸引消费者。

在国务院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里,宣布要在 2025 年将 AI 产业打造成一个年产值 4000 亿人民币全新产业,并在 2030 年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这个蛋糕这么大,怕是谷歌也把持不住。

另一方面,人才资源应该也是促使谷歌回归中国的原因之一。

过去三年,在 ImageNet 挑战赛,三支胜出队伍中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2015 年,AI领域学术期刊的刊发论文排名前 100 的文章中,43% 都出自中国研究人员。

谷歌曾表示,希望在中国开展的新业务能帮助中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训练更多的工程师,并在中国逐步建立起一个高科技中枢,使这个国家在科技领域更快速的发展。

综合看来,AI 在中国既有人才又有市场,看看隔壁家的苹果,在中国赚了多少钱就知道这个市场的重要性,谷歌不着急赚中国市场的钱,商业布局才是真正目的。

当然,谷歌这一招“投石问路”到底行不行得通还有待商榷,虽然在中国避开了 Facebook 、微软等竞争对手,但百度、腾讯、阿里等公司的崛起,早已成为中国 AI 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大家都不差钱的情况下,人才的争夺也成为关键。

谷歌要在中国重建一支高水准的 AI 团队,也许不是一间容易的事情。

原标题:那个404公司回来了,但他干得过BAT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回来  回来词条  公司  公司词条  BAT  BAT词条  
营销管理需求

 我讨厌跟风营销

Managershare:跟多跟风只是空耗用户的注意力和热情。在我们团队做设计,至少有一点可以保证,设计师不用每天去跟风去设计一些乱七八糟的热点素材。 类似前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