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有偿关注:互联网如何改变人的倾听方式

时下很流行将关注度当做商品或货币来谈论。很多企业都在寻找能够对大量个人客户批量地自动给予关注的方法,虽然他们并没有搞清楚关注度与购买意图的区别。互联网使得关注度变得易于衡量,这个概念也便由此变得越来越令人感兴趣。

但是关注度既不是商品也不是货币,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以被买卖,但是它确不能与第三方交易,并且是完全不可替代的。

企业(和个别人)寻求关注是期冀可以藉此赢利,而大多数个人则是将关注度视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就像Facebook里的“好友”有着不同的数量、特性和对称性一样,关注度也是如此。真正的关注是来源于人,通过电脑获得的关注,只有让人觉得是来自于人的才会有价值,而且如果人们感觉到受骗了,这种关注反而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基本上关注度有三个可以量化的因素:关注的时间、完整性和价值。让我们假设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全神贯注15分钟,比如你的爱人在听你说话(如果可能的话),或者是Juan在和Alice约会。

现在我们来看看注意力是如何分配的。Juan在和Alice聊天的同事,是否也在看着隔壁桌的女人?亦或是想着手头上的生意?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只有Juan自己知道他有多少注意力集中在Alice身上,又有多少在其它事情上(但是Alice可以猜!)。任何一个演讲者得到的关注是他所有听众部分注意力的总和,而他给予每个听众的则只是他全部注意力的一小部分。

那么关注度的价值又是多少呢?这决定于关注的给予者与受者。Juan和Alice之间关注度的交换是否公平取决于他们的相对价值:Alice是否貌若天仙?Juan是不是有权有势(按照Henry Kissinger的说法,权利是终极催情剂)?Alice是否想得到Juan的关注?

衡量关注度价值的方法之一是参考真实的交易。以Kissinger为例:他会不会现身只为单独与你谈话?不太可能。他需要多少听众?也许1000人,每人花费2995美元。但是他也可能免费为十名州长或是美国总统演讲。这也许会让你对关注度的价值有个粗略的了解。

事实上关注度是可以用钱来量化的,而且要求被关注的合约(比如演讲、拍照)也是可以买卖的。不夸张的说,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关注度的买卖,通常是作为其他交易的一部分。购物时你会为店员的周到热情额外支付一些费用,同样,坐头等舱飞行也不只是为了更舒适的空间与更多的饮品,还有从检票员到空乘,整个服务线上的工作人员对你额外的关注(如果你在意他们对你的尊敬的话)。这一类的关注行为的价值可以用额外支付的费用来衡量。

互联网提倡的p2p交流方式正在改变着关注度的经济学。以前人们仅仅关注周围的人以及“明星”们,现在人们话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关注素不相识的人。并且,越来越多的人上网是要获得关注而不是为了关注别人。据此,企业需要了解的是如何给予消费者所需的关注并让客户为该品牌所带来的关注额外支付一部分费用,而不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同样,通过观察人们的网上行为,这些关注的价值也是可以衡量,至少表面上是的。经济学估算的一般应用:谁在网上大受关注和谁给予关注。

企业们正忙于开发关注度的衡量标准:Twitter、Google+上的粉丝或Facebook上的好友数;作为一个良好买方、卖方或是评论者的声誉值;Klout得分;玩家状态等等。个人会重视这些分数,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要交易这些分值(通常来说也不能交易)。人们重视这些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想吸引更多有价值的人的关注,另一方面,人们只是沉浸于这种状态本身。

作为回应,现在很多企业也开始为客户和特定服务提供商的交互提供衡量标准。以航空积分(airline points)为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积分从没有兑现过;人们重视这种状态和得到的关注甚于其所谓的实际价值,但是人们也确实因为偏爱某一供应商而付出了代价。

因此,企业创造的并不是一种新的可交易的货币,而是一种获得关注和认可(给予关注)个人状态的新价值体系。每一套体系基本上都是孤立的。比如你可以把你的朋友们从Facebook移到Google+,但是你在魔兽世界或是美国航空公司赢得的积分在别处却一无所用。

对于企业来说,要解决的是这些虚拟奖励如何回馈转换为购买行为(和提高价格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问题则在于:你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是企业积分?是销售人员按小时收费的关注?还是朋友的真切同情?你的答案——如何分配有限的注意力——将会越发的吸引更多人来关注。

译者 alxsb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有偿  有偿词条  倾听  倾听词条  改变  改变词条  互联网  互联网词条  方式  方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