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澳洲零售的今天是中国零售业的明天?一位零售高管的考察心得

不久前,中国IGA组织了一帮本土零售业高管到澳洲进行为期数日的深度考察。考察团回国后,《第三只眼看零售》在第一时间对其中一位高管进行专访。“澳洲零售业起码领先中国十年”。这位高管表示。

澳洲零售企业在新技术的应用、生鲜和食品品类的强化、门店的精细化管理以及供应链的提升方面已经非常成熟,而这些领域也正是一些领先的本土零售企业正在尝试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澳洲零售业的今天就是中国零售业的明天?

近些年,中国零售企业学习日本的居多。这是由于,一方面,中日消费者在很多生活习惯上比较接近;另一方面,如伊藤洋华堂、7-11、优衣库等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不错,两国零售业的交流比较频繁。但事实上,澳洲零售业也可以作为本土企业学习的榜样。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无论是日本零售业还是澳洲零售抑或是欧美零售业,发达国家的零售业技术都可成为本土企业参照的模板。这是因为,互联网让世界变成平的,全球消费者的消费趋势越来越趋于一致(比如对健康的追求、对效率和便利的追求、对生活美学的追求等),而上述发达国家零售业正在发生的,或将是中国零售业未来要发生的。

用新技术、先进设备代替人工,降低用工成本

由于澳大利亚人力成本极高,导致卖场的服务人员比较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澳洲的零售企业多引进一些如自助收银机、自助打包机、电子价签等高科技的设备来取代人工。

接受《第三只眼看零售》采访的这位零售高管走访澳洲第二大超市Coles的一家门店发现。这家卖场人工收银机有12台,而自助收银机居然有18台。参观当日12台人工收银机只有一半是开的,由此可见,澳大利亚自助收银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一些中国超市也设有自主收银机,比如永辉的金标店和步步高的一些门店,但实际上使用率不是很高。这说明,无论是中国的零售企业,还是中国的消费者,在自主收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述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把外租区做大,卖场面积缩小

澳洲零售业的一个特点在于,超市外租区域非常火爆,以特色小吃和餐饮为主打,形成美食一条街。超市外租区域面积也很大,几乎与超市自身的面积相当。举例来说,澳大利亚一家IGA的超市面积大约是2000多平方米,而它的外租区域面积却要到达1500平方米左右。

“澳洲超市的外租区域与超市部分自然连接,形成很平滑的过度。超市外租区域以餐饮业态为主,预计要占到70%-80%,此外还配套一些书店、药店等社区服务功能。这与国内的大卖场外租区域形成鲜明对比,国内外租区域多是一些服装、小百货等业态,餐饮部分很少。”上述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笔者认为,澳洲超市的外租区域真正体验了我们所说的“社区邻里中心”的概念,餐饮业态让外租区“活”起来,这对中国零售业有很大的借鉴之处。事实上,已经有一些零售企业在做相关的尝试了。比如,家乐福在成都的门店就尝试减少传统的服装业态,增加餐饮比例。

生鲜+食品占比80%,生鲜加强型业态成主流

澳大利亚第一大和第二大零售企业,其共同特点就是生鲜面积和食品经营面积加起来差不多要占到整个卖场面积的80%,而一些家居、家电以及床上用品等几乎没有,食品超市几乎是澳大利亚的主流业态。

这一现象也再一次印证了我们此前的论点:澳洲零售业的今天就是中国零售业的明天。我们也看到,在当前的中国零售业,也有不少企业开始加强生鲜和食品的部分,减少百货品类。这一方面源于消费者购物习惯的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源于电商的冲击——百货、家电、服装品类是电商冲击最大的品类。

“澳洲零售业的情况是,传统大卖场这种模式逐渐在消亡,这种趋势是否也会在未来的中国零售业蔓延?我们还有待观察”。上述高管表示。

小卖场、大格局,澳洲超市的布局秘诀

“澳大利亚一间2000多平方米的卖场,给人的感觉仿佛有5000平方米以上。”这位参加考察的高管研究了澳洲超市之后,发现了其中卖场布局的秘密。

第一、把门头做得很大,把陈列饱满、色彩靓丽的生鲜作为引流工具放在卖场入口处;

第二、每节货架高度均为1.8米,没有设置加高层,呈现一种商品陈列而非仓储的感觉(国内大多数超市货架会加高到2.2米,货架顶部成为存货空间),并且使得整个卖场显得空间很大;

第三、每一排货架很长,最长的可达33节,增强消费者购物时“逛街”的感觉,同时显得整个卖场“修长”;

第四、舍得留白,即便是2000平方米的面积,也要留出两米宽的过道,给顾客宽松、舒适的购物体验;

精细化管理贯穿到底

参观过日本零售企业之后,很多人对日企的精益化管理津津乐道。事实上,澳大利亚零售业在精细化管理上也做的非常到位。举例来说,所有的蔬菜都是经过打包处理,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损耗。

“就拿打包蔬菜上贴的标签为例,标签贴在什么位置、贴好标签之后的蔬菜如何摆放,标签一定要朝着一致的方向。仅仅从生鲜的打理和陈列,就可以看出澳洲卖场的精细化管理之道。再举个例子,在散装食品的货架,塑料打包袋就陈列在货架很明显的位置,消费者一下子就可以看到。另外,在散装食品的货架旁还设立了自助称重的磅秤”。上述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

门店与物流配送有效结合,降低门店后仓面积

澳洲零售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供应链非常发达,门店可以做到日均一配甚至多次配送。高效的配送体系使得门店仓储面积进一步减小,降低房租成本、提高坪效,并且进一步提升了门店效率。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一家零售企业的供应链并非指企业自身的物流配送,而是整个社会的供应链体系是否健全。对比日本、澳洲零售业与本土的零售企业供应链,其中的差距在于,日本、澳洲零售业整个社会的供应链发达,上下游环节标准化程度非常高。

举例来说,日本生鲜在供应商层面就已经标准化程度非常高、分级明确、包装完美,这使得超市不必担心上游商品的品质和规格,而是专心于零售店该做的售卖技巧的研究。这是中国零售业,乃至正个中国食品产业需要逐步完善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零售  零售词条  澳洲  澳洲词条  零售业  零售业词条  高管  高管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