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公司的形态正在改变,这篇长文值得细读。
Uber 以及 Airbnb 的崛起,开始引领我们加速驶向未来。公司的形态会进一步演变,一个去中心化,打破现有经济格局的全新商业环境将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曾经在传统公司内部扮演行政管理角色的人将被软件替代。
也许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对「公司」挥一挥手,说一声「走好,不送!」。本文从传统商业模式开始侃侃而谈,带我们回顾了互联网平台演变的过程,进而指向了未来。
20 世 60 年代末,互联网出现了。当时的人们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打开了一个魔盒,从里面放飞出来的东西究竟会是什么。如今,五十多年过去了。在如今人们的眼中,它似乎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立意志,不断演化升级的「有机生物」,又或者是某种传染力极强的「病毒」,成功地将这个世界上每一台电脑「感染」了之后,它开始侵袭我们的手机,进而我们家里所有的数字产品。
它的形态不断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无数公司昨天还只是一个将车库当做办公室的草台班子,下一秒它就成长为跺跺脚,世界都会震颤的怪兽。不得不承认,这自然是一个加速旋转,目眩神迷的时代,这其中充满着年轻人意欲改变世界的野心,对荣誉和财富的渴望,当然还有曾经的庞然大物因为固步自封,扫地出局后给我们留下的黯然背影。这时候问题就来了,互联网究竟是在向着何种方向演变?当我们的世界真正做到被互联网「吞噬」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为了窥探到未来的一角,也许当下最好的样板,教科书一般的案例非 Uber 和 Airbnb 莫属了。Uber 搞来一小撮核心的技术人员打造了一个数字化平台,方便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私家车主瞬间转换成出租车司机的身份;而另外一边,Airbnb 也正在用同样的逻辑向那些渴望游走世界的旅行者提供各式各样的房间,其数量远超世界连锁的快捷酒店,而运作这么宏伟梦想的员工人数仅仅只有 1000 人。
Esko Kilpo 曾经在《有关公司的未来》这本书中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互联网的影响,更关键的最后几句话,指出来了未来公司的形态:
在曾经,之所以『公司』这个概念会崛起,那是因为在『公司』这个实体之外来进行交易,交易成本会很高。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形成了目前让白领得以养家糊口,每天必须朝九晚五上班打卡的公司。但是另外一方面,如果,我是说如果社会上的交易成本正在急剧下滑,正如我们今天所见证到的一切,那么以盈利为目的、以结构化为体现的公司形态是不是会有所变化呢?主宰未来的公司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很精简,很灵活,然后以它为核心,铺开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说是它的一部分,也可以说不是。
现在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主流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建设及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在这种新形势下,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劳动、工作的协同处理再也不需要什么中间人在其中穿针引线,加以引导了。新的科技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实现工作目的。而在这其中,App 将可以取代经理的角色!
如今,我们站在新经济的边缘地带,每一天,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公司形态都在不断地消散。互联网,以及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公司,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乃至地位将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公司,给整个社会创造和传递更多的价值!
让我们先从「网络」聊起吧!
当然,网络这个词一直以来都存在于商业中。一个汽车制造商不可能仅仅凭着工厂工人及经理就能彻底搭建起来,它需要一整套的供应商网络,以及经销商网络,当然还要有营销网络的铺设。甚至在公司的股东架构上也存在着网络,以满足公司对资本的需求。同样的,大型零售商也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这个网络是由供应商、物流公司以及其他提供辅助性服务的公司所组成,四面八方的供应商将产品送到它那里进行销售。以麦当劳和赛百味这样的快餐食品店,正在铺设自己的分店网络。就连本文作者自己的公司 O"Reilly Media,也必须通过铺设网络才能够在市场上立足。它发布新书、做各种宣传活动、提供线上学习机会,它能做到这一切完全是靠 500 名全职员工,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上万名贡献者(作家、演讲者、技术顾问及其他合作方)一起完成的。
但是如今互联网将商业中「网络」的概念提升到了全新的层次。曾经作为互联网世界「大门」而存在的 Google,现在提供更加便捷的方式,让人们能够获得无穷无尽的信息(它并不拥有这些信息),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公司。13 到 24 岁的年轻人如今在 YouTube 上观看视频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电视。那些在 YouTube 由用户自己制作生产出来的视频内容因为其无与伦比的原创性,比电视内容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而 Amazon,刚刚超越了沃尔玛,成为了世界上最值钱的零售商。它提供超乎你想象,几乎没有上限的商品种类,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小型企业都能在里面找到心仪的一切!
基于实时需求而运营的 Uber 还有 Airbnb 只是互联网开始真正吞噬世界的开始而已。在我们开始动用手术刀,解刨这两个极具话题性的公司运营模式之前,我们先将目光投放到互联网催生的这两个实体身上:电子商贸公司以及内容发布平台(社交网络平台)。让我们看看从这两者的演变过程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
平台的演变
刚开始,零售业的第一次演变是因为有了连锁店这个形态。后来因为互联网零售商 Amazon 的出现,一个由本地小公司所组成的,能够送货上门的网络彻底搬到了互联网上。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更多种产品的选择权,此时,Amazon 正如一个黑洞,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征服了所有消费者的心。消费者的支持,给予了 Amazon 更大的议价能力,这使得它能够逼迫大零售商进一步压低价格,在一种不断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中碾压同业竞争对手。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终结,互联网还在不断地搅动,冲击着零售业。房地产的光环开始退散,因为人们现在购物都不用考虑便利店与家的远近,在新消费习惯的作用下,人们对对互联网品牌有了更加忠实的依赖度和满足感。现如今很多地方都已经做到了当天就能送货上门的程度,你所需要的任何商品与你之间只隔了一个鼠标的距离。
诸如 Amazon 这样的互联网零售巨头还能够满足商品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并不仅仅是体现在 Amazon 精心挑选,搭建起来的供货商网络身上,它还彻底打开了一个自开店的模式,任何人都能在上面提供产品。多年以前,Clay Shirky 将此形容为从「筛选,然后发布」这样一个流程,逐渐转变过渡到「发布,然后筛选」的全新流程上。其实,这样的逻辑转换并不仅仅是体现在 Amazon 这一家平台身上,所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市场都开始向这个逻辑,或者说流程靠齐。事实在前,储存、管理、筛选在后。
即使线上商店的商品数量和种类比实体店多好几个数量级,但是你并不会为此烦恼,因为你并不需要一个销售员来给你做指引介绍,帮你找到适合的商品。一个搜索引擎就能够帮你做到这一切了。Amazon 开发出来的软件能够方便客户给产品打分评级,你自然而然就能直到什么是最好的商品。并且这些信息还会汇入到搜索引擎,那么最好的那个商品信息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搜索结果的最上方。你甚至也不需要一位收银员来帮你办理结账手续,软件就能在零点几秒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
为现实世界各种服务打造联网的平台
如果你想真正思考诸如 Uber、Lyft 以及 Airbnb 给世界带来的意义,就不得不去回顾上述电子商务是如何改变零售业的经历,因为如今这些新兴公司正在故技重施,将支离破碎的产业重新整合,在一个联网的平台上面进行优化配置,其本质上跟电子商务公司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根据出租车,豪华车和辅助客运系统协会(TLPA)所给出的数据:美国出租车行业大约拥有 6300 家公司,运营着 17 万 1 千辆出租车。超过 80% 的公司都是小公司,拥有的出租车车辆不会超过 50 辆。只有 6% 的公司拥有 100 辆以上的出租车。只有在最大的出租车公司里面才会出现多名司机共开一辆出租车的情况(采用倒班制)。在这些出租车和豪华轿车出租公司里面,85% 的公司都是独立合同承包商。一般情况下,出租车的司机给出租车的所有人支付一笔租金(大概每天是 120 美金到 130 美金),当然车主还要将这笔钱的一部分拿出来支付「上牌照牌费和派遣费」。整个行业出租车的数量是被政府签发的一种许可限制住的。
如果你走在路上看到了一个上了牌照的出租车,你千万别以为它就拥有某个完整单独的牌照,有可能它是调度公司下面的一辆出租车而已。有些城市规模很大,牌照会继续向下分割,有可能会被继续分发到十几个,甚至几百个更小的公司身上。一个出租车行业被不断切割,不仅仅产生的是「司机」这么一个职业,而且还有「经理」、「调度员」、「维护工人「、以及「会计」。TLPA 预计整个行业雇佣了大概总计 35 万人,平均到一辆车上就是每个车产生了两个就业岗位。
然而。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新平台会彻底冲击到这个领域,让许多处于中间环节的岗位彻底消失,并换上软件来代替人力。这种岗位消失的情况就类似于曾经 ATM 机开始普及,逐渐替换银行柜员一样。科技正在将这个四分五裂,被各种利益方牢牢把控各个版图的行业彻底重新打乱,将以小公司组建的网络重塑为一个由个体组建的网络,中间人将在这里找不到任何生存的空间。
Uber 和 Lyft 利用算法、GPS、智能手机 App 来定位司机和乘客的位置。「说曹操,曹操就到」不再是一句戏言,而是经常发生的情况。人们经常感叹这种搭乘陌生人车子的奇妙体验,却往往忽略掉了一个基本事实:其实 Uber 所扮演的角色跟之前那些牌照公司、派遣公司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是把工作机会给派发出去,但是它并不是派发给小公司,而是直接派发给了所有有车,有执照可以上路的普通司机。之前是每天向上了牌照的出租车按日收取定额费用,而如今 Uber 是按照收入进行提成。
曾经的市场中是存在自上而下无数个等级的,如今通过软件将这个金字塔形状的等级结构彻底实现平面化,在这个平面化的网络中,它以算法为基础,以社交化的信誉评级系统为保障,以自由市场的竞争机制为原则,打造出来了一个资源效率最优化配置的交通平台。甚至于 Uber 的竞争对手都会让评分顶级的司机充当老师,教新加入的司机如何更专业的扮演自己的角色,这连一部分管理智能岗位都省去了。
在此,我们有必要在这个全新的模型中指出那些独具匠心的特色:
1、GPS 以及自动化的派遣技术本质上提升了劳动供给量,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大大降低。曾经在这个圈子里面,只有经验老道的司机也知道什么时候堵车,什么时候好上客。现在任何人只有佩戴上智能手机,安装上相应的应用软件就能够瞬间变成「老司机」。
2、从乘客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也更容易在一些以往出租车不愿意去的地方叫上车。车辆供给量的提升极大的刺激了市场上的需求,人们也越来越愿意走出家门,逛遍整个城市。
3、更令人叫绝的是 Uber 完全以自由市场竞争定价机制为准绳。曾经在出租车市场,人为创造了一种稀缺性。而如今 Uber,引入了动态的定价机制,比如在人多拥挤,需求暴涨而该区域的车辆相对较少的情况下,Uber 的叫车费用就会相应地提升,而这个费用的提升会吸引周边其他的私家车也过来提供便车服务。这种动态变化着,如经济学教科书般描述的市场定价机制极大的激活了市场的活跃程度,对其中各种资源做到了最优化的配置。
4、一个大家一起打分的星级系统,目前尽管还称不上完美,但是其有效性胜过了任何一个传统公司的人力资源考核系统。
5、这种新的平台也并非一定要求司机必须是独立个体,这个平台只是初具雏形,它还会持续的演化。
由一点触发的全新的「经销商网络平台」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有人这么评论道:
我的天呐,这是真的吗?Airbnb 不用有任何一个房间,但是却能提供出来的房间远超过世界上最大酒店连锁集团!噢对了,Airbnb 的员工人数是 800 人,而希尔顿酒店集团的人数是 15 万 2000 人。
从某些角度上来看,Uber 和 Airbnb 代表着 21 世纪极具特色的「加盟经销」模式。母公司负责建立品牌,营销产品,为产品的制造建立标准,并且从每一个授权经销商所获得的收入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提成。
但 21 世纪极具特色的「加盟经销模式」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科技极大的降低了成为「经销商」的门槛,单独的一个人就有可能完全扮演起一个「经销商」的角色。
也正因为 App 本身的存在,所谓的品牌建立和营销推广也变得不再那么必要。因为装在用户手机上的 App 每天都在提醒着这款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最终促使用户形成新的消费习惯。没有什么资本门槛,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时间,将闲置着的个人资产(汽车、房子或者其他东西)变换成商业资产。
这也是文章最开始说的,为什么现在在公司这个实体之外的交易成本会低于依附在公司实体之上的交易!
最后总结一些关键点:如果你想复制 Google、Uber、Airbnb、以及 Amazon 的成功,下面的这些内容必须一看。
1、降低交易成本是引发这次从传统公司转变成一个平面化网络的导火索。因此,要时时刻刻地关注怎样才能让一项服务的供求双方的进入门槛不断降低。
2、互联网能带来市场的进一步整合。所以如果你想要寻找市场机会,首先去寻找那些被种种既得利益分割的市场,然后通过技术创造出来一种规模经济,绕过那些中间人,直接将产品和服务送到最终客户的眼前。
3、网络能够迅速的整合产品供给方,产品供给方不一定仅仅是体现在个人身上,届时,大大小小的公司都会加入进来,他们瞄准的也许是不同的服务对象,在服务功能上也各有千秋。所以,为了让你所打造的这个平台更加富有生机活力,你必须做到充分实现多元化,即打造一个能够包含形形色色,大大小小多种提供方,非常健康的「生态系统」。
4、一旦确认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巨大的市场,在前期要做好赚很少钱,甚至赔钱的觉悟,这样你才能够实现迅速的规模化的扩张。你要尽可能地让最终用户受益,甚至补贴给他们。只有这样你才能会赢得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最终的胜出。
5、利用自由市场竞争和数据不断在定价机制上做创新。Google 之前就是因为发明了一个拍卖系统,它更加钟情于最有效的广告而不是出价最高者。在实时需求响应的商业领域,类似的创新同样会到来的。
6、当你彻底打开了一个市场,让无数服务供给方都能够进来的时候,你必须去投资开发一个评级系统,搜索算法,以及其他任何有助于实现最优秀体验的工具。简单易用,最好带一点游戏色彩,这样的系统最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