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7.4%,虽然这没有什么可以奚落的,但毕竟是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4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
未来5年内的龙象之争
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在2015年将会进一步减速。与此同时,印度在2014年选出了新一届政府,这届政府向外界传递的积极讯息是,它正在努力实现经济复苏。正如世界银行(World Bank)所预测的,在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印度是否能够赶上并且超越中国的经济增速这个问题将取决于许多因素。这其中的一个早期迹象将会在莫迪政府拟于2月底提交的预算中。
印度政府已经制定了许多意向。为了增强科技在政府部门及印度农村地区的运用,一项大规模的数字化计划已经推出。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包括几个智能城市项目)已经启动。通过一项“印度制造”计划开展的面向印度企业和跨国企业的制造业推进运动预计将会促使就业复苏。为这些计划制定的部分奖励措施可能会在预算报告中予以阐明。
印度总理莫迪及其部长们正在走访世界各地,邀请外国投资者,许诺印度将会很快成为一个对投资最友好的国家之一。印度储备银行(即印度央行)最近大幅下调利率,为乐观情绪提供更多的空间。全球石油价格正在持续下跌,这可以为印度的经济增长注入一针强心剂。在预算报告发布之前,印度经济的氛围是乐观的。
然而,在印度经济可以腾飞之前,还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莫迪政府还没有顺利启动改革举措,他们在各项重大改革方面正在谨慎行事。劳动法将要修改,土地收购规则将要精简。促使税制合理化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服务税(GST)仍在准备之中。
印度的GDP增速目前徘徊在5%左右,但这个拥有12亿人的全球第二人口大国存在许多优势。印度的人口不但年轻,而且越来越以数字化的方式连接起来。创业精神正在兴盛发展。但是,印度政府需要引导许多非常规的想法,因为对于印度经济而言,今后五年是一个不成则败的关键阶段。莫迪在即将发布的预算报告中是否会提出诸多想法和实施计划?这个问题正在促使外界更加期盼印度的年度财政预算报告。
“印度制造”能否落地
但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对25个出口大国的制造业成本进行排名,印度仅次于印尼,排在第二位。但反过来这也表明,印度有可能去除这些成本中的一部分,比如通过改革税制来使成本降低。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依然是印度经济的最大希望。因此,有不少人主张,印度有必要进行广泛改革的一个理由,比如废除过时的劳动和土地征用法规。
这表明印度要实现制造业抱负,就必须在所有经济领域进行艰苦卓绝的转变。否则,“印度制造”的说法只会成了曲意逢迎的实业界人士的口头禅,但没能推动多大政策变化。
更糟糕的是,亚洲制造业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廉价劳动力依然是一个优势,但要吸引跨国企业转移生产地点,物流和能源成本等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印度在这两方面并不占优。因此,即使在中国运营的制造商们面临薪资上涨的压力,也并没有出现大批制造商转战印度的迹象。就在刚过去的2014年全球城市实力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在文化交流、环境以及可达性这三方面的指标已经优于其他亚洲城市,成为第二大吸引企业经理的城市。越南在拉投资方面也不甘落后,2014年越南全国新批和增资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 202.3亿美元,比2014年计划增长19%。
经济学家们称,预计中国政府将制定一个低于今年7.5%增速的2015年经济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对增速放缓的容忍度增强,但不希望看到经济骤然放缓。因此中国对印度始终存在竞争力。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分析师认为,在中国,房地产滑坡仍是工业疲软的主要原因,但新出口订单分类指数出人意料地明显回落,表明全球需求增长依然乏力。
全球需求放缓确实是一个问题,对印度来说也如此。印度央行行长拉古拉姆·拉詹警告说:“整体而言,世界不大可能容纳另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