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阿里巴巴的本质是什么?

阿里巴巴最近两年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具体有几个动作,搞菜鸟物流,收购线下的苏宁、联华、银泰、欧尚大润发,搞天猫小店、河马生鲜,搞阿里健康,布局线上线下融合……

价值在哪里?

回想下我毕业后的消费经历:刚毕业那会,工资几千块,去商场买衣服超贵,当时最火的是杰克琼斯这种品牌,一件冬天大衣至少都得1000,好多都2000,一件衬衣好几百;理发也很痛苦,随便进个店都被催着办卡。

当时普遍奉行的原则时,追求高利润,来一个客人宰个够。后来有了淘宝,我的很多购物需求就都在淘宝解决了。再往后,出现了H&M/C&A/优衣库这种店,我又转向了它们,经过了几年的通货膨胀,如今优衣库冬天的大衣基本都不到1000元。

有了团购之后,吃饭和看电影的价格都下降了。今年我发现,理发店也有了新的模式——“星客多”,剪发超快,没有一大啪啦的服务人员,只有理发师,以量取胜不宰人。

从刚毕业那会到现在,商业发生了什么改变?一句话总结:流通效率提高,定倍率下降(定倍率=卖价/进价)。

商品从出厂到消费者,经历了中间的流通环节,流通效率越高,定倍率越低。淘宝包括HM、优衣库这种店,最大的意义在于降低了定倍率,提高了流通效率。

消费者一个月就几千块工资,放在以前,买件大衣,理个发,再吃几顿饭就没了。如今工资普遍上涨,买东西还都便宜了,多余的钱就可以用于别的消费,看电影、给王者荣耀充值、买点小家电等。社会整体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

小米模式的核心是什么?

以前的手机品牌,都要找线下渠道,一层层分包,层层加价,最后贵的不行。小米开创了网络直销,把价格压了下来,带动了中国手机的整体性快速发展。

再往远想一想,沃尔玛、家乐福这种大超市的意义是什么?也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定倍率。因为它们够大,大批量采购,有足够的议价权,可以把价格压下来,才能够吸引到购物者。宜家也是同样的模式。

从古至今,商业模式的发展,一直有一个恒久不变的目标,就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定倍率。

古代的时候,丝绸在中国是较好的产品,到了欧洲就是奢侈品,就是因为流通效率太低,定倍率太高。丝绸之路的出现,其实是大大的提高了流通效率。大航海时代,核心意义也是提高流通效率;最近这些年的WTO,也是在提高流通效率。

淘宝的线上购物,大大的提高了中国商业的流通效率,大幅降低了定倍率。到了今天,线上渗透率的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阿里巴巴要寻找新的增长空间,目标就瞄准了线下。

线下的流通效率,最近几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线下有无数的小卖部,小超市,这些店在进货渠道上要经过很多个中转环节,效率较低。各种超市、各种卖场都有自己的渠道,每个规模都不算大,无法形成充分议价。

整合流通渠道

阿里巴巴收购大卖场,收购超市,搞天猫小店,搞盒马鲜生,搞菜鸟物流,搞阿里健康,目标都只有一个,整合流通渠道。

线上线下共用渠道,可以扩大规模、提高议价权,同时可以降低中转环节和重复环节,流通效率大幅提升。线上线下融合还有个好处,利用大数据来填充货架,提高周转速度,降低库存率。

以前的小卖部小超市,都是凭经验进货,不太清楚市场上最新流行什么,经常要试错,有了大数据后,运营效率会提高。当渠道成熟到一定阶段,大数据足够庞大之后,会出现一种新的局面,零售端需求什么,会反馈到生产厂家那里,也就是传说中的C2M。

这里又要吐槽一下,这个概念貌似复星喊得最响,但是复星的渠道能力太弱啊,如何实现?

复星喊着由投资转向产业运营,结果腾讯做到了,复星喊着C2M,阿里又会率先实现——可见,口号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没有实现口号的“底子”。除了提高流通效率之外,商业模式的发展还有两个目标:提高便利性,提升消费品质。

在过去没有淘宝的时候,想买一些冷门商品,比如想买个高级望远镜,想买件皮衣,可能要跑很远,跑到专业市场才有。这些因素,制约了消费,经常会打掉消费者的购物念头。有了淘宝后,购物便利性大大提升,但仍然不够。

假如想在家里吃三文鱼,附近的小菜场没有,得跑到大超市才有,但是大超市有点远,自己又有点懒不想动,最后可能就算了。有了盒马鲜生后,这个就不再是问题。

线上线下融合后,线上购物的配送效率也会提高,以前买东西要几天送到,后来京东是一天,现在的盒马鲜生只要一小时。多层级的物流体系整合后,所有线上商品的配送效率都会提高。线上购物无论如何发展,解决不了一个问题,就是消费品质。消费者需要便宜的东西,需要便利的购物,也需要高品质的消费体验。

小米以前纯靠线上,就遇到了问题,后来大力发展线下体验店。其它包括无印良品、宜家、盒马鲜生,都是同样的思路。天猫小店也要提升小卖部的购物品质。国内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做得最好的应属小米。

小米1.0阶段,靠的是低成本的网络渠道,后来遇到麻烦后,开始2.0阶段,布局线下新零售,提高产品的设计感,如今东山再起。但小米规模如此,只能是一个品类的典范,真正的新零售王者,当属阿里巴巴。

假如有一天,阿里巴巴占据70%的线上购物比例和30%的线下购物比例,这会导致一个新的局面,阿里占领了中国大多数的流通渠道,所有的厂家在阿里面前都是弱势的——

阿里让谁赚钱谁就能赚钱,阿里让谁降价谁就得降价(现在线上已经这样了);阿里说消费者需要这样的东西,你得这么改,厂家就得改。但凡跟阿里决裂,要自建渠道的,都会被阿里扶持的竞争对手打得满地找牙。

假如某个厂家出了一款新饮料,按现在的做法是狂打广告,再去线下谈渠道,各个渠道一家一家的谈,然后摆上各种超市、各种小卖部的货架。

未来就不一样了,只需要跟阿里一家谈,谈好后所有的线上线下渠道同时上线,再付费在阿里的系统内打广告,就足够了。

阿里巴巴的本质是什么?看待阿里有三个层次:

1. 网络购物企业。

2. 商品流通领域的巨无霸。

3. 收购物税的企业。

再往远了说,腾讯越来越轻,阿里布局线下越来越重,两者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却都会很成功,为何?从历史的宏大角度看,人类发展就是四个因素:

1. 提高信息创造的效率(教育)。

2. 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印刷术)。

3. 提高物质创造的效率(蒸汽机、电动机)。

4. 提高物质流通的效率(丝绸之路、大航海)。

腾讯一直致力于提高信息流通的效率,阿里一直致力于提高物质流通的效率,两者都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王者。

考虑到中国未来GDP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丝毫不怀疑这两家公司会借助中国经济的腾飞,市值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当下腾讯的投资已经进入回报期,阿里的线下还在布局,腾讯具有更高的确定性和中线价值。但又想了想,还有一类公司会超越腾讯和阿里,那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提高信息创造的效率,这个是最牛逼的。

人类有了阶层分工后,只有极少数的人不需要干体力活,可以专心的思考一些事情,于是有了古希腊哲学家,有了先秦的百家争鸣。

随着社会的发展,脱离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多,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思想者”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非创造性的工作都可以交由计算机完成,人类可以从很多职业里解脱出来,思想者创作者的比例有望大幅提升,社会发展速度会再次爆发性提高。甚至不排除,人工智能自己就可以创造信息、创造思想。

这个影响力,肯定是高于腾讯和阿里的。就是不知道这个事会落在谁头上,百度、英伟达、谷歌,还是穆斯克的“脑机融合”?

原标题:【观点】阿里巴巴的本质是什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阿里巴巴的本质是什么?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词条  本质  本质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