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要轻易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

配图来自俄罗斯插画师「Yelena Bryksenkova」作品

参加过一次分享会,是关于性格分析跟情绪控制的小方法讨论,我是个喜欢躲在角落里的人,所以即使我是第一个到场的,但是我独自坐在了最后一排,然后看着门口陆陆续续进来的别人,大部分都是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手里刷着微信,拿着一杯星巴克就进来了,还有一些约摸比我年纪大一些,拿着公文包,还有拿着一个文件袋进来的,颇有一番召开干部大会的样子。

分享会开始,大家一一做自我介绍,基本都是参加工作两三年左右的白领,互联网和金融领域的人数最多,还有一些是工作了五年以上的中层管理者,那些我觉得看起来比较像来参加干部大会的,一个是在家已经很多年的全职妈妈,一个是在一家制造业的销售人员,还有几个是自由职业者。

分享会的主办人开始发言,大概讲述了今天的主题,以及关于调理生活情绪的一些关键点,剩下的时间就是分组讨论了,我跟做销售的那位先生分配到了一组,另外还有两个男生,两人看起来都要比我小一些。

讨论的主题是大家要画一幅画,如果现在让你设计自己的房间,你觉得对于你而言,你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怎么布局的,最后挑选出自己最不能丢掉的一样东西。

讨论的时间只有五分钟,然后每一组派出一个代表到台上发言。

我们四个人一直定定的坐着,两个男孩依旧玩手机,当其他的小组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讨论的时候,我们小组居然开始陷入了无比的安静当中。

为了打破尴尬,我于是向大家提议,要不我们先大概飞快的描述一下自己吧?

没有人出声。

于是我说,我先跟大家说一下,我出来工作三年了,现在在一家公司做电影策划,平时算不上活泼分子,但是也比较喜欢跟人探讨关于心理情绪的问题,所以也会比常人敏感一些。

接着做销售的先生发言了,他说自己在一家公司做了十年的销售,现在准备换个行业转型试试,他还加上一句,你们别看我这么大大咧咧的,其实我也是个对情绪比较敏感的人,我这份工作压力很大,所以我也想试着找找方法,看能不能缓解自己经常紧张的情绪。

接下来就剩两个男生了,有一人开口了,我才刚参加工作一年,没什么经验,就是觉得好玩才来这里的,另外一个男生直接说了一句,我也没什么好说的,就这样。

就这样?

我看着旁边的销售先生明显开始有了不高兴的样子。

我提醒大家,说一分钟过去了,大家要抓紧时间讨论了。

结果还是没有人出声。

我看了一眼两个男孩,有一个说话了,我本来就是想来这里听听别人说话的,干嘛搞这么正式呢?早知道我在家里打游戏算了。

另外一个男孩直接就低头玩手机,也不说话。

我看了一眼销售大先生,说您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要不您先说说吧!

销售先生笑了,然后开始尴尬摇头,你这让我怎么说呢?我就是前来学习一下的,我也没什么可以值得说的地方……

我于是解释,说这里只是一个分享探讨的主题,没有什么谁厉不厉害的说法,大家主要是描述出自己性格当中比较看重的一部分,然后用图画表达出来就好。

销售先生于是开口,说那你们两个小男生先说一下好不好?

刷手机的男生依旧没有抬头,另外一个男生说,呵呵,不好意思,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

销售先生的声音提高了几度,然后说,那如果是在公司领导要你说话的话,你多少总要说一点什么吧?

刷手机的男孩这一刻终于抬头,然后说了一句,如果是在公司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可是在这里,又没有规定谁都必须发言,再说了,你又不是我领导对吧?

最后这一句,明显就把销售先生惹怒了,当我准备想办法开始缓解局面的时候,突然听到有小组已经完成了讨论,并且开始上台发言了。

没办法,我只能在别人悠哉的听着台上的人分享的时候,急急忙忙在白纸上画上几笔,一个大大的房间里,有书桌,台灯,电脑,镜子,衣柜以及一张靠窗边的大床。

等我画完的时候,所有的小组已经发言完毕了,我下意识的站起来,巴拉巴拉讲了一堆我后来根本一个字都不再记得的话,然后是掌声,然后我坐下了。

分组讨论完毕,大家也就各自分开了,销售先生却坐到了我身边。

刚才真是幸亏有你,不然我们就丢面子了,他笑着安慰我。

我说,说得好不好无所谓,团队里总得有一个人站出来就好。

他说,那两个小孩也真是的,这么不懂事,不参与发言也就算了,但是态度也不能这么差的。

我说没关系的,大家都是陌生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临时被分配到一起,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加上他们的条件反射,我觉得他们并不是不爱说话,而是觉得有些害羞,然后就顺便酷酷地拒绝了发言,仅此而已。

销售先生说,我觉得你说得不对,先不说会不会说话的问题,首先是一个起码的尊重,他们连我提出的建议都不给予反馈,而且还说我不是他的领导所以没有必要回答我,你说这样的孩子出来工作了也不会多有出息对不对……

我明显感觉对话有些气氛诡异了,于是我玩笑说了一句,年轻人有时候就是比较有个性的啦,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这时候销售先生说了一段我至今都记得的话,他说,家里的长辈从来就教导我们,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难道我吃过的盐就不比他们吃过的米多吗?而且我做销售这么多年,阅人无数,我一直都很照顾别人的情绪,但是现在的小孩子真是越来越奇怪了,要是我家的孩子敢这么对我说话的话,我一巴掌就拍过去了……

这一刻我终于知道销售先生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分享会了,就像他自己之前的自我介绍一样,他深知自己是一个对情绪比较敏感的人,他期待自己能有一些改变,但是要知道人一旦遇上不友好的状况的时候,当下那一刻的应激反应就是那个真实的自己的状态,所以他就开始从忽视自我批评这一关,直接过渡到评价别人了。

对我而言,参加一场分享会或者主题活动,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一开始大家都是带着好的期待赴约的,但是我自己心里一直有一杆秤,那就是你不能对所有的事情都报以美好的期待,因为一场分享会里只是一群陌生人在这一小段时间里的相互观点碰撞,各抒己见。

如果遇上有意思的人当然可以进一步成为朋友,但是要是遇上不对味的人,或者觉得整场分享会下来没有半点意义,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而些许郁闷甚至是非常不畅快,那么这些较真早就破坏了分享会的本身主题意义,就是相互分享,相互聆听,在别人的世界里重新认识自己。

我不是一个外放的人,所以在分享会上永远不是那个最活泼出彩的人,但是这不妨碍我总能结交一两个好玩的人,然后彼此交换微信,在后来的日子里依旧保持联系,遇上一些难题的时候也会偶尔请教一番,因为没有利益相关,有时候反而更愿意敞开心扉一些。

这就是我对于参加一场分享会的感概,或者是定位逻辑。

这场分享会后来的时间里,我身边的销售先生果然就再也没有热情了,剩下的讨论环节也没有再继续参与,分享会还没有到尾声,销售先生决定要离场了,临走的时候他告诉我,小姑娘我告诉你一句,在职场里千万不能像那两个男生一样有个性,否则你会很惨的!

我半天还没晃过神来,身边的座位早就空了。

分享会回家那天我写日记,想写下一些今天的收获,结果我发现自己什么印象都没有了,只记得那位销售先生临走时的话,你要做个听话的孩子,这样才不会混得很惨。

这个事情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当时的我有段时间真的是被这位先生的观点被吓着了,也是后来的时候我才慢慢自我梳理过来,他的观点是有很多悖论的。

首先是那两个小男生,正如我所认为的,或许就是羞于出口说话而又好面子,加上讨论环节的时间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就迸发出很多观点出来。

二是销售先生所谓的那两个男生的“有个性”,其实就是表达了对于他们不尊重“作为长辈的我”的一种不满,可是实际上在这种陌生场合里,不适合热情聊天并不等同于不尊重别人,而且这种不开口说话也并不等同于有个性。

销售先生的话,让我想起了我第一份工作辞职的时候,我的领导跟我说的一番话。

按照所有的公司辞职流程,都是领导找你谈话,帮你做梳理,先是劝你留下来,而后如果不成功,就对你表达祝福,并且表示,如果去到外面做得不爽了,这里的大门是随时为你敞开的。

我的领导算是我职场里的第一个贵人,所以他从来不跟我玩虚的一套,他把我领到办公室,直接开门见山的跟我说,以我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们现在这一家公司算得上是同行业里福利待遇都很不错的,你看跟你一起毕业进公司的这批同事,还有跟你年纪差不多的女同事,谁不是现在都是怀孕还有积极备孕中的了?

我不说话。

领导继续说,我并不是说女人不需要事业,但是我的观点是现实点来说,女人最重要的还是在适当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你看你现在工作表现还不错,跟男朋友的感情也稳定,我建议你在公司这里完成结婚生娃的程序,我们公司这方面的待遇是很好的,而且我也会适当的照顾你罩着你的,你就不要再想那些要出去看一看的想法了。

我告诉你,在哪里工作都是辛苦委屈的,在哪里生活都是不容易的,你要做的是要不断的调节自己的心态,然后慢慢适应自己在人生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状态。

那个在领导办公室的下午,我一直没有说话,更说不上反驳。

那天晚上回家,我一个人哭了很久很久。

一是因为自己从大学毕业就到了这家公司上班,人生里的第一份工作对于我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关键是认识了好些靠谱的同事朋友。

二是一想到我以后可能再也遇不上这么好的领导了,我就难过得无以言表,他说不上多好,只是对比起其他部门冷冰冰的理性领导,我的上司就像一个温柔的大叔一样,愿意跟我聊职场的规划,也愿意跟我聊各种八卦,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开导我,知道我喜欢吃水果,于是会每周五组织部门下午茶,买零食的经费就交给我一个人掌管,而且从来不过问花了多少钱,如果不够他就再补钱进来。

这种被人信任的归属感,是我在这份工作里获得的最大的成就感,也是我觉得我再也不会遇上这样一个好领导的原因。

而最最重要的一点难过,是在于我明明知道我的上司说的那番话句句都是对的,我找不出任何理由反驳他,可是那一刻我心里的另外一个声音却是,我必须要走,我应该离开这里了。

这种纠结的矛盾感让我痛苦万分,不知道如何梳理,也是后来的我才知道,那种状态并不在于是我辜负了我的大叔上司的自责感,也并不是我对于未来的路不确定而产生的恐慌感,那种挣扎在于,我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不对也不错的路,只是我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支撑自己这个决定的铿锵有力的理由。

告别一份工作,就像跟一个前任分手,万分不舍而又不得已而为之。

我看过很多人的职场故事,每次离开一份工作的时候,总是各种理由,有些出发点是因为觉得公司本身的弊端,从制度到流程,从琐碎八卦到人际关系,每一小条说起来都是义正言辞的理由,有些人则是因为还想看看更大的世界,以为总觉得别人家的工作就是要比自己的好,所以总是想试着过去看看。

如果是今天的我,能够穿越回那个第一份工作辞职的下午待在领导办公室的自己,我会这么告诉我的上司,每一个人的离开,理由有千万种,但是实际说起来,一份工作犯不着上升到自己太过于痛苦,自己很不快乐,或者是在这里感觉没有人生如此格局之高的程度,所以也就意味着,我也没有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万般美好,于是急于离开这里去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我会告诉我的上司说,生活中很多人只能陪伴我们生命的某一段旅程,那么当然每一份工作也只能陪伴我们某一段时光,我们都是自私的,在每一个平台里成长到一定程度,我们也希望能到另外一片森林吸取养分,这样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个全方位成熟的人。

至于他当年教导我要早日结婚生娃的部分,当他一度告诉我出去了就再也遇不上更好的福利的公司的时候,我当时真是有点害怕的,因为自己心里也明白大公司所给予的条件真的会好很多。

可是如今一年多快过去了,我发现那些我原来的老同事,想结婚生娃的已经结婚生娃,单身的继续单身,公司每天依旧人来人往,你会发现,组建家庭生儿育女这件事情,公司所能提供的那点福利,根本还不值得我把自己的整个生活规划完全套进去。

可是当年的我,差点就被这些许善意的劝言给绑架了。

如今想来,我的上司没有错,我自己也没有错,错的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跟他的不一样,仅此而已。

过年回家是我最害怕的时候,主要原因不是三姑六婆的逼婚,或者质问你的工作情况收入多少,因为不管你怎么回答,在他们的眼里都是他们的世界才是最值得让人向往的,最让我害怕的是,是家里一些长辈会谆谆教导我,身为女子要以丈夫为重,要照顾好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更要以生儿育女为要事,这样才是一个女人圆满的一生。

这种男权主义的说法在任何一个落后一点的小地方都会存在,所以我基本上也不会太在意,一般只要不说话只是听听,忍着把走亲戚这个环节走过去就算了,然而可怕的是,他们却会影响着无数其他那些,稍微没有我那么有主见的小女孩,于是很多老家的同学真的就被洗脑了很多年,从一开始的反抗到后来的慢慢妥协,告诉自己“以前因为年轻所以很是任性,可是现在想来好像他们说的真是挺对的……”然后就真的听从父母之命相亲结婚,生娃在家当主妇了。

其实我们知道,每一种人生选择都是需要承担责任的,但是可怕的是我的这些听从家里老人安排的女同学里,在后来出现婚姻不幸福的时候,在出现家庭危机的时候,她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想办法沟通解决,而是直接大闹“我就是听了你们这些老人的鬼话,我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于是争吵从小家转变成双方父母,甚至是双方亲人的战场,苦不堪言。

其实仔细想一想,任何一种人生我们都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我们会因为信任一个人于是放在自己的人生某一项决定上,尤其是对于长辈的建议,我们总是会因为出于先要尊敬他,而后到要听从过来人的经验这个观点上被迫绑架。

中国人喜欢讲“三十而立”,一旦某些数字被标签化之后,人们总是习惯主动或被动地将其视为理所当然,在我们的意识里,也总是觉得这个年纪的标签,意味着一个人无论是内在积累还是外在的物质财富,也都应该优于小一辈的人物,我们作为小辈,的确就应该多多听取长辈的意见。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忘了一件事情,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的心理成熟都是跟自己的年龄匹配的。

也许会有人说,你的意思就是,那些有钱有势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说的鸡汤就是人生励志格言,那些混得不好的三十以上的人说的话就是狗屁咯?

我的回答是,一是我从来不觉得有钱有势的长辈就一定是人生导师,但是我们必须要接受一点现实就是,那些能说得出接地气的人生道理的过来人,他们的人生肯定混得不会太差。

二是在我的评价标准里,听取一个过来人的建议的逻辑,是在他身上寻找那部分你想要的答案,比如一个职场里有些许成就的有经验之人,比如一个开一家小店经营得有声有色的店主,比如说一个曾经叱咤商场后来决定弄一块农田回归原始生活的农场主,在他们身上探寻到某一种能够让我们有所提升,有所感悟的反馈,这才是对的请教方式,也才是对的过来人建议。

有人给我留言,说我每次说完一个故事的时候,都要强调一下我只对我自己负责,他说这样的我很自私,其实我没有回答他的是,我每次请教一个长辈,当他告诉我在某一个事项上我该做什么决定的时候,我都是回家先泼自己一把冷水,看看自身的当下实际情况,然后再做最后的决定。

我现在依旧经常跟我第一份工作的领导吃饭,就仿佛我还在他手底下干事一样,他会一一为我解答一些困惑,只是如今的我已经懂得如何理性对待这些建议,我至今没有告诉他那天夜里我哭得很惨的事,因为我觉得很丢脸,而且职场关系里也没有必要动这些情绪化的真格在里面。

他还是那个我崇拜的大叔领导,只是我不会一味的听从他的建议了。

我自己也算得上是个快奔三十的女人了,会有很多小孩子跟我请教生活中琐碎无比的事情,有时候我能给出的最大建议,就是你得知道你自己接下来作出的选择,有多少把握是在你自己的可控范围内的。

比如说高考要不要复读,大四要不要考研,第一份工作选哪个,这些可控在于,复读失败了,也只是选择一个差一点的学校;考研失败了,可以继续准备第二次或者直接参加工作;第一份工作只要不是进传销,而且能够养活自己,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了。

我们所担心的大部分生活选项,其实都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项,至于那些我们需要真的考虑的事项,比如说让自己有一份一技之长,比如说找一个对的人过日子,比如说经营一份对的友情,比如说果断远离一些没有用的圈子,比如说塑造自己的内在价值观跟看世界的角度,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才是决定我们想不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重要因素。

《城市画报》的前主编黎文先生做了一个小清新的电台叫“荒岛电台”,有一次他分享了一个观点,就叫“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他说,“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这句名言出自1960年代的嬉皮青年们,至于我们如何在告别青春期之后依然青春?有人减肥,有人整容,有人纵火,有人独行,前提是你要明白,青春状态,是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它的不确定和不稳定,让未来的生命为它塑造。

不要轻易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所以也没有必要轻视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的精神力量,在我所认识的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人中,我渐渐发现一个人的心理成熟程度跟他的年龄不是完全匹配的,一个人的人生厚度也不是仅仅通过年龄的增加而彰显的。

那些我们经常看到的《三十岁前决定人的一生》一类的文章,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做到里面的很多事项而慌张,因为那些事情里,大部分上了三十岁以上的人都没有做到,就像蔡康永说的,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可是他也说过,有些事情一辈子不做,那也不会怎样啊?

你需要明白的是,不要给自己定义任何一个年龄截止点的完成任务,别人要做的任何事项选择都是他们的人生清单,而且他们还没有多少人真能做得到,从这点上来说,弄明白你想要的生活的意义,比去思考“要不要相信谁”这件事情重要多了。

正如毒舌王尔德先生说的,“每个人犯了错误,都自称是经验。”

对了,他还说过,生活从来不是公平的,或许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件好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要轻易相信三十岁以上的人  轻易  轻易词条  相信  相信词条  以上  以上词条  不要  不要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