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谚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悲观乐观的性格是天生的,很难改变的。我们自暴自弃,听天由命。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发现,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思想和性格。“人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思维模式。悲观主义不同于其他价格物质,它不是固定的”。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LivingtheMousualSelf)中,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和调查证据告诉人们,乐观是可以获得的,并教会我们如何学习乐观,改变我们的思想和生活。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已经成为哈佛最热门的课程,甚至成为IBM、宝洁、谷歌、壳牌等的必修课。有一篇《纽约时报书评》,说要读这本书,远离悲观主义!
在这本书里,马丁·塞利格曼讲述了悲观和乐观的区别。他用大量的实验数据和案例,告诉我们乐观带来的好处。如果你想摆脱悲观主义,你必须学习ABCDE疗法,这样你才能彻底摆脱抑郁,找到幸福的生活。
作者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就是乐观也是可以学习的。即使你是悲观主义者,也可以通过学习乐观技能成为乐观主义者。所谓乐观的技巧,就是学会乐观。
后天的乐观不是教我们盲目相信自己,自私自大,而是教你如何在逆境中与自己对话,与失败作斗争,鼓励自己,面对挫折和困难,能够控制逆境。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个性。
首先是永久维度,它决定了一个人对厄运的解读是永久的还是暂时的。比如今天老板批评你,悲观者认为“老板从来不喜欢我”(那个倒霉的是“永远”),乐观者认为“老板今天只是心情不好”(那个倒霉的是“有时候”和“暂时”)。
第二种是通用的。普遍的解读风格会在很多不同的情况下造成无奈,而具体的解读风格只会在一些问题领域造成无奈。也是老板批评。悲观型认为“我什么都做不好”(普遍性),乐观型认为“我就是没做对”(特异性)。
第三是拟人化。也就是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责怪自己(内化),或者责怪别人或者环境(外化)。当被老板批评时,悲观者会认为“我太笨了,没有理解老板的意图”(内化),而乐观者会认为“都是他的错,老板的意见没有传达清楚”(外化)。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悲观主义呢?
(1)找到生活中的ABC模式。
ABC模型是由心理学家埃利斯开发的。a代表生活中的一个事件,B代表思想聚焦的一个想法,C代表思想导致的结果。
比如你和伴侣吵架,产生的想法可能是我总是做错事。如果你这样想,你会变得抑郁,后果就是你不会主动缓和关系;如果你觉得他脾气不好,你当时会生气,但这只是暂时的,后果可能是想办法化解误会。
所以,要想摆脱悲观主义,首先要搞清楚生活中的不好的事情和想法与后果的关系,然后观察这三者是如何起作用的,如何让自己产生消极的想法。
②用反驳和刺激来抵制悲观意识。
马丁·塞利格曼在埃利斯ABC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D和E。d代表反驳,e代表挑衅。当你的生活中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要及时记录下来,找出这些不好的事情带来的想法和后果,并使用适当的反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