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公司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其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决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公司在选择中层管理者时,除了要了解候选人的岗位技能和人品以外,还要注意是否具备下述四个能力:智力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企业中层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欢迎阅读。
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可分为概念化能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概念化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念化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判断力是通过管理者对已知信息的处理,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断力有助于管理者在进行部门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管理者对一些事物进行的符合常理的判断。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实际工作行为的有效性。
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分为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
规划能力是指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制定达成工作目的计划的能力,中层管理者应该具有达成本部门工作目标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策略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在行动之前不可能进行100%的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中层经理能够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环境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人际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对上级交往能力,平级交往能力和对下属交往能力。
对上级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上级的任务和对任务的向上级的反馈。平级交往主要是部门协调及部门沟通。对下属的交往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务及进行工作指导等。不论是对哪一级的交往,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中层管理者不但要能准确的领会对方表述的意图,还要能准确的把自己的意图表述给对方。
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估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对管理者而言,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任何工作中的问题,反而会让其他员工丧失对你的认同。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客观的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我估计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了管理者是否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由于职务或者工作环境的变动,管理者是否能够继续有效地进行工作,胜任自己的岗位,这体现了管理者适应能力的高低。
企业中层管理培训
企业中层管理培训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1、管理者角色认知,2、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3、管理者应该掌握的管理技能。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企业中层管理培训,欢迎大家阅读!
1、管理者角色认知
一个懂得欣赏员工优点的管理者,员工会越来越优秀。一个懂得培养员工能力的管理者,自己也会越来越优秀。作为中层管理者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有效运用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去努力完成企业预定的目标;其次,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协调上下级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所以企业中层管理培训从管理者角色认知开始,说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其中层管理者。
2、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心态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首先应该具备的应该是主动性,也就是说要敢为人先。要善于发现和创造新的机会,预知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有计划的采取行动来达到提高工作绩效的最终目的。
在主动性的必要性前提下较强的执行力也是关键。执行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团队战斗力的重要依据,好的决策只有得到百分之百的执行才会有效果。一个企业没有成功的战略,只有成功的执行,而主动性和执行力也是中层管理人员在工作和行动中给予基层员工最好的一个榜样。
3、管理者应该掌握的管理技能
学会管理时间。虽然每个人都有存在的全部时间,但是只有少部分人有足够的时间。因为一部分人忙于工作――工作方法有问题;一部分人盲目工作――缺乏目标;一部分人茫然工作――使命不明确。首先应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和管理时间的必要性;其次应意识到:时间有限。必须有选择的做事,清除自己要做什么或需要做什么,并安排时间,把选择要做的事情付之行动。
一个好的管理者,多数的时间应该用在指挥、协调、学习上。 时间管理,应把握三个原则:必须做计划,必须书面表达计划,必须切实执行计划。目前公司施行的月计划及月总结的一些习惯工作也使得大家在时间管理上有了新的认识。
EQ管理。情绪具一般非常重要的力量,合理引导可促使个人产生建设性和行动,否则可能产生自我失控。好的情绪有感染力,不好的情绪有污染力。因此应关注正向的优势的情绪;对负面情绪应引导指正,而不是指责。 领导者的首要任务是掌控自己的能量,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而后引导他人的能量做最有效的运用。
有效沟通。管理其实就是对人的管理,善于沟通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采取经常性的,有效的沟通,才能及时了解下属的工作、思想、生活状况,正确引导,对症下药,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