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我是一个研究“幸福”的人,你或许认为我会尽力帮助人们消除职场中的不快。但事实上,不快乐的感觉起着重要作用。
它是需要变化的信号,推动我们去改换公司或者工作领域,或者只是刺激我们在家中偷偷更新简历(以备不时之需)。正是不快乐,促使我从计算机工程师变成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主播,再到现在有幸成为一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员。
但这同样是症结所在:这种不愉快,会提醒我们追求更合适的东西,但在追求的过程中并非助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消极不满让我们开始走上一条崭新的道路,而积极乐观的心态更能为这段旅程加油鼓劲。
乐观思维会在不稳定的时期赋予我们力量,促使我们采取积极的行动。这是因为乐观主义者在面对挑战时,常常期待好事发生。最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自己的举动可以产生积极的变化。
我和同事们为新近失业人群提供咨询时,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哪些人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坚信消极事件只是暂时的,因此会更迅速地着手寻找新的工作;他们更新简历,上领英网,并联系旧同事,以此谋求出路。悲观主义者们也会这么做,但常常开始得更晚,也更缺乏热情。以上两点,在几乎所有例子中都影响了最终结果。
乐观主义在面试环节也很有用,它让求职者显得更讨人喜欢、更有实力。招聘经理问起你最近解决了什么难题,你作答的方式预示了自己今后的表现。我经常告诉那些寻找乐观雇员的经理们,只要倾听人们如何回答那个问题就可以了。乐观主义者更专注于工作中激动人心之处,以及自己能够掌控的部分。如果应聘者给出的回答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那么这个人就值得进入下一轮面试。
当我们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乐观主义同样会带来益处。我和Shawn Achor的研究发现,对工作乐观的人,被累垮的概率是悲观者的1/5,而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是后者的3倍。
在MetLife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乐观的销售人员的业绩要比那些悲观的同行高出37%。研究还发现,乐观主义者在职时能赚到更多的钱,对自己的经历满意度也更高。
对乐观主义的研究得出的最有希望的一个结论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可塑的——可以通过运用来进行强化,正如同在健身馆锻炼肌肉那样。思维方式不只是基因和教育的产物。
通过将注意力重新导向生活中积极的、有意义的部分,以及自身的长处,我们可以科学地重新训练大脑,使其默认的思维方式转为积极。
我们研究发现,以下三个日常习惯对于建立乐观思维方式极其有效:
每天考虑三件新的、具体的值得感谢的事;
每个早晨用两分钟时间给不同的人写内容积极的电子邮件,表达赞扬或感谢;
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写下过去24小时内最有意义的瞬间。
比起专注于争吵、抱怨和烦恼,这些简单的举动会重新引导我们的头脑,为生活注入意义和感激之情。这种练习不仅在当下有好处,还能帮助我们在新的工作中培养幸福感,也更容易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