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想要改掉坏习惯?你只差这三步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坏习惯无知无觉,这很正常。人类心理就像定向的追光:盯着自己的好处和别人的坏处。

别人怎么想你其实很重要

我们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总是眼睛雪亮,而他们自己却埋在鼓里。同样地,我们的朋友、家人和同事更能找出我们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们会自动忽略自己的不足,这也是人之常情。一般来说,我们更在意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别人怎么看我们。

然而,科学研究显示,别人的看法还是有点儿分量的。

尤其是事关我们行为的时候,比起自我评价,其他人对我们的印象对我们的未来有更准确的预测力。

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决定都很大程度取决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从是否接受一个工作到跟谁约会或结婚。所以,实际上,就算你把自己看成一朵花,如果别人觉得你是豆腐渣,那你多半就是豆腐渣。

当然还有相反的情况,就是别人比你自己更喜欢你,这比上一种情况好多了;这两种情况的不同相当于专制霸道的领导和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完美主义者之间的区别。

没什么比糟糕的反馈更好的了

知道了上述的真相,你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从别人那里得到坦诚的批评性的反馈对你找出自己的坏习惯和行为至关重要了。换言之,你真正需要的是负面的反馈——那种让你对自己的表现或行为感觉不良好的反馈,因为这显示出你还不行。

知易行难。我们当然更愿意听到赞美而不是谏言——我们会向那些喜欢我们的人求赞——甚至当我们没有求赞的时候,其他人通常也不愿意提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是我们任由文明礼貌统治世界的代价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为别人创造批评我们的便利条件。例如,不要问别人“你觉得行不行?”,要问他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或者“你觉得我们还有哪里做得不够好?”,还有就是,不要去问那些你已经知道会为你无条件点赞的人的意见,而是去找那些挑剔甚至跟你无关的人的意见。

样本量很重要,同样,你也要尽量从更多的人那里寻求反馈。找十个跟你共事的人(包括你的同事、老板,以及你的直接下属,如果你是管理者的话)请他们列出两个你最坏的工作习惯或管理方式。然后,收集他们的答案,找出最突出的缺陷。

听起来很毒舌?让我们换个鸡汤点儿的说法。

我试图把工作做得更好,成就更多,因此,我向若干人求助,希望他们能够向我指出我可以在哪两个方面提升自己。你觉得我们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哪些行为是我不应当做的或者哪些是我应当着手做的?

这样的表述产生距离感——这意味着既能够保护你的玻璃心,又能让提意见的人不那么有压力,因为,这一切都是针对你那些需要改善的行为的,简而言之,对事不对人。

认真地追求改变

当然,找到了问题并不意味着它们就被解决了。许多人对自己的缺点心知肚明,却无法(或者说不愿意)改正。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改正缺点的动机——这是人性。人们长时间养成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习惯是天生的自然的偏好的产物,按习惯行事轻而易举。你可以将之视为是心理惯性的进化产物。

然而,虽然打破一种习惯比养成习惯更难,但这却不是不可能的。秘诀就是要有改变的决心。除非你有强烈的改变的愿望,不然你就无法承受改变带来的麻烦和困难。你只会沉溺于一种负罪感,类似于我们因为对某些事情不上心所以拖拉着不去做的那种感觉。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那么想要改变,即使他们以为自己是。

他们也许希望得到改变带来的好处,但却不想经历改变本身。正如Saatchi & Saatchi前任创意总监保罗.阿尔登(Paul Arden)写道的那样:我们一般不把“想”当真,“我想意味着:如果我想得足够强烈,那么我就会得到它。得到你想要的意味着你需要做一些使你能够心想事成的决定。”

如果你对自己的目标足够认真,你就会开始行动,向目标进军。所以,只要你是真的想,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会付出努力,持之以恒,特别是当你不试图一次改变太多坏习惯而且你要达成的目标行为是具体的、可量化的。

例如,不要泛泛地要求自己变得更“友善”,而是要要求自己每天最少赞美别人三次,或者保证自己每天跟别人吐槽的次数不超过一次。这样,你就有一个清晰的行为和可量化的目标。同样的,与其要求自己“更有条理”,不如考虑每天开始工作前,花半小时按重要程度高低列一张任务清单,然后在结束工作前的半小时里,总结自己的完成情况。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改正坏习惯公式,尤其是那些不为你所知的坏习惯;但是,如果你能够专注细致地监控具体的目标和行为,你是可以取得进展的。而且,最终的进展如何还是要通过他人的反馈来测量。如果你从那些一开始对你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的人那里得到肯定,那么恭喜你上路了。很快,你的自我认知就会开始跟他们对你的看法吻合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想要改掉坏习惯?你只差这三步  改掉  改掉词条  想要  想要词条  习惯  习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