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研究各种学习方法和理论过程,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书中过度夸张,把能达成的效果夸大事实,把部分理论进行曲解和偷换概念,实际的效果有限。就是象我昨天在微博中说的一句:现在的情况是,要把你逼成专家才会了解真相
看一种问题尽量从多个出发,我一直在说思维导图的好处,今天分享一章文章提供的角度就是从相反的角度来看问题。让你对思维导图多一些了解。
再重复一句,思维导图只是一种图形化的展示方式,绝不是学会它就能无所不能了,最好的使用方法是分析它的优点与缺点用在最合适的地方上
实际上这是一本书的书评,Skyler苏椰发言非常精彩。
转自:http://book.douban.com/review/2898818/
我小的时候,小学三四年级左右,在父母的要求下,去学习这个东西。当时也是宣传的神乎其神,但学过之后,似乎并无那些效果,只是一种新的笔记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凭日常经验就不难自己得出,我平时随手理理思路,也自然会画的左一道右一道。
现在我从事人工智能的科研,也做了一些认知科学和脑科学方面的研究,对于这种思维导图的虚假宣传,也有更深的一些体会。我看到本书的作者并无脑科学专业的科研背景,所以希望能够进行一点交流,撇清一些不科学的理论,使读者对这种图的作用有个正确的认识。
不妨从这种导图的来头说起。想必作者也已了解,思维导图是Buzan在1970年,作为一种组织信息的方法提出的。在Buzan早期的相关文献中,认为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大脑效率,并以大脑的半球侧化理论作为依据,但这已被相关研究认定为对脑半球理论的一种误解。按照神经生物学普遍接受的Brodmann分区系统,大脑皮层的52个功能区中,直接用于理解和思考的,只有第39区“Angular gyrus”和第40区“Supramarginal gyrus”(两者合称Wernicke’s area),其它功能区负责维持人体的其它生命功能,比如呼吸和心跳等等,这些功能区无论接受什么样的刺激,也不能用来促进思考。因此学术界研究认为,“脑半球侧化理论”在思维导图上的拓展,已可以“界定为伪科学”。[1]
理论论证之后,我们再来看实验论证。2002年,认知科学家Farrand、Hussain、和Henney为验证思维导图在提高脑效率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大规模的对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Farrand等人认为,“学习者倾向于使用其他学习方法来学习,其原因为使用思维导图是一种陌生的手段,思维导图在记忆增强方面的作用上无法得到支持”。[2]
因此,无论在理论和实验方面,本书给出的思维导图的一些功效,都没有相关的科学依据提出。如果本书作者坚持认为思维导图具有那些作用,请给出科学依据,我愿意进行公开而专业的讨论。对于“通过上万名学生的亲身实践证明:思维导图学习法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3倍”这个统计数据,也请给出相关的调查依据。
思维导图仅是一种记录信息的方式,其作用与任何一种记录方式并无异样,对它的功效进行严重虚假化的宣传,对读者来说是一种欺骗。我无意攻击此书,但我认为对于伪科学理论,让公众能够认清,这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和良心。
参考文献:
[1]Williams (2000) Encyclopedia of Pseudoscience. Facts on file. ISBN 978-0-8160-3351-5
[2] Farrand, P.; Hussain, F.; Hennessy, E.(2002).The efficacy of the mind map study technique.Medical Education,36(5):426–431.doi:10.1046/j.1365-2923.2002.01205.x
Update Jan 5, 16:08:
我是早上起来回复作者的帖子的,没想到出门做个实验回来就被围观成这样了,观光团太厉害了。不知作者的沙发帖为什么没了,下面某一楼有截屏,大家有兴趣就往下拖拖吧。我发这个帖无意造成什么影响,能让作者看到并思考一下,我就已经达到目的了,这围观太出乎意料了。
针对本书作者的回复:
您的情绪可以理解,但我们只谈学术,不谈情绪,也请您理解。
1、我说我小时候的经历,只是说明我曾经对该方法有过接触,并非表达我的不满,此后的一切讨论,与我的个人经验无关,您不必在这一点上纠缠,转移视线。
2、请您仔细阅读我的第一篇帖子,我并没有说“脑半球侧化理论”是伪科学,而是说,将该理论应用到思维导图上,这个拓展工作是伪科学。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公认地球是圆的,但如果说“地球是圆的,所以把书做成圆形有利于学习”,这种拓展则是伪科学。您完全没搞清我在说什么,就开始反驳,我希望您放下情绪,本着研究问题的心态重看一遍参考文献2。
3、关于Brodmann系,人脑的Conceptual Subsystem全部位于韦尼克区,这是脑科学的基本常识,您也要反驳?没事,不管您是不知道这个常识,还是确实有不同意见,这不妨碍我们就此讨论一下。就说您提到的19区,您说它名字带个“视觉”,所以和看有关,进而和读有关,所以和思考有关。但实际上,19区是视觉信号流经的第三个脑区,该区仅对信号流进行最基本的分散传递,连底层模式识别的能力都不具有,它能促进思考吗?该脑区受损的外在体现是视力受损,跟智力没有任何关系,您的书可以增强视力?您这样随手在网络上搜一搜,看到这么个名称,就想当然地认为该区的功能有关概念思考。您对大脑无知到这种程度,还写书教别人增强大脑?
4、您别急,这本书是对是错,这无所谓,我从没有说过要你给出答复。您有充分的时间,用正确的态度来读读书,找找资料,先把大脑的基本原理搞清楚,然后再来讨论,这样起码让大家看到,您至少是一个严谨的人。您现在这样随便看个名称就想当然,然后就急三火四地攻击一些常识,只能让人看到,您不但对脑系统无知,且缺乏做学问的素质。
5、我们再来说那个实验,您说我是断章取义。您知道我为什么断那一段吗?因为那是这篇论文明确给出的“结论”。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检索一下全文,我取的那段话,是在文章的“结论”部分,而你取的那一段,是一个实验现象,现象只是一个现象,而结论是对现象的解释。我把结论拿出来,跟你讲道理,这叫断章取义吗?您觉得结论很不利,就把现象挑出来重新解释,把结论去掉,这叫什么?我踢球总是不进球,看了你的书之后,突然进了个球,这也是个现象,是否能够说明,你的书有助于提高足球水平?Henney et al对你说的这个现象的解释,就是“它无法支持思维导图在记忆增强方面的作用”,您最好把全文都读一遍,不要只看那么一小段摘要。
6、从这里可出,您对如何处理现象和结论的关系这种基本科研方法都还没掌握,所以我还是劝您,别着急,不妨放下那股火气,全当这本书是别人写的,您置身于一个旁观者的位置,然后认真地找一些该领域的正规著作和资料,仔细琢磨一下。不要只看标题,不要只看现象,当您把内容和结论都看全,就能对脑半球侧化有个基本了解,对脑区功能有个基本了解,对认知的神经基础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您就会知道,您的这番发言有多么外行和可笑。
@量子熊猫
苏耶啊,这个脑科学结论确实不够严谨。颞页后部(威尔尼克区)是语言网络重要的一部分,和语言理解有关,但仅仅把这一部分当作“直接用于理解和思考的”,“其它功能区负责维持人体的其它生命功能,比如呼吸和心跳等等”,恐怕真是错的。
例如,额叶下部的布罗卡区和语言产生有关,前额叶和计划、人格等有关,双侧颞页内都与记忆有关,顶叶和注意功能有关(我说的是最为粗糙的)。思维需要运用大量认知功能,绝不是单个脑区能解决的。(实际上脑科学虽然离不开布鲁德曼分区,但还同时使用其他解剖分区方法,例如我们常说颞上回、颞上沟、扣带回、纹状体之类的)。
@Skyler苏椰
@量子熊猫:我赞同。韦尼克区的主要功能是语言理解,同时也是概念子系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代表,不是全部。我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人的脑区在功能层面上是有分工的,每个脑区的功能在常态下是基本确定的,并非人力所能改变的。思维导图盲目地拓展了脑半球侧化,认为可以通过锻炼其它脑区来提高认知能力,例如说左撇子要锻练左脑之类,这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