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淮是Facebook雇佣的第二位中国籍工程师,他的《打造Facebook》一书,以一个内部人的身份,从管理、文化、研发等多个角度揭示了很多Facebook发展中的宝贵信息,尤其是他作为Facebook第一位中国籍研发经理,他对于研发管理、流程、绩效评估等诸多方面的经验和总结,都是非常实用的干货。
下面是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
1.扎克伯格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他每年都会制定一项“挑战”,2009年的挑战是每天坚持打领带,2010年是学中文,2011年是只吃自己亲自屠宰的动物(所以他几乎成了素食主义者),而2012年的挑战是每天坚持写代码。
2.扎克伯格在一封邮件里曾经对开发平台的一个页面设计提出了非常细节的建议,细到甚至其中一个按钮距离边界应该减少几个像素。
3.雅虎的“公司政治”问题比较严重,小组之间存在隔阂,缺乏“我们是在为整个雅虎公司工作”这种共同理念,经常导致小组之间的利益盖过了公司的整体利益。
4.全部由一流人才组成的团队有很多好处:
1)你更愿意委以重任;2)通过完成艰巨任务,一流人才互设榜样;3)一流人才喜欢相互挑战;4)一流人才可以相互学到很多;
5.Facebook的黑客马拉松基本上每3个月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30多次,成为公司内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活动的基本规则很简单:这段时间里,大家尽可能放下自己日常的工作,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开发,可以天马行空,不收任何约束。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种精神和谷歌广为人知的“20%规则”相似。
6.参加黑客马拉松活动是自愿的,但公司非常鼓励员工参加,为此甚至可以延迟产品的发布。
7.列维认为,黑客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是“所有信息都应该是自由传播的”,黑客的驱动力不是偷窃和破坏,而是学习和创造。
8.扎克伯格认为,拥有最好的黑客,公司将成为赢家,一名优秀的黑客相当于10~20名普通工程师。
9.正是因为工程师普遍拥有很强的能力,所以Facebook的员工队伍并没有像用户那样膨胀得如此之快,平均每位工程师服务的用户数量在百万人以上,是业内效率最高的公司。
10.Facebook的工程师不见得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写代码上,有很多时间要用于思考、设计和跟产品经理的合作这些事情上。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工程师和产品经理所起的主导作用是60:40,而对于后台系统则几乎是100:0。
11.对工程师主导产品开发的文化还体现在:每月的跨部门会议上,有工程师来汇报工作进度,产品经理、市场代表和运营部代表等出席会议,也鼓励他们作简短的发言,但一般不会说的太多。
12.Facebook产品开发的3个准则是:
1)迅速发布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的产品,再进行监测;2)坦然对待不确定性。在大家相互无法说服的情况下,用最短时间做一个最简版本出来看效果。这就是著名的“代码胜于雄辩”的来源。3)不追求极致,应该不断地发布以达到目标。
13.如何监测数据是非常关键的。我认为,要重视数据而不盲从数据。决定产品方向时,要的是想象力、激情和胆量,而不是数据。数据能让你的团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而不出轨,也有助于产品的逐步优化,但数据不能帮助你决定方向,尤其是产品的初期方向。
14.关于时间分配,还有一个“6-2-2”的原则,Facebook的很多组都尽可能遵循这个指导原则:60%时间放在那些能够预期的工作上;20%的时间花在后台架构和产品质量上;20%的时间花在比较有风险、有争议的、可能会带来某种颠覆性后果的想法上。
15.很多创新公司从一个创新点起步,但很快,原来的创新被市场认可之后,很多资源会持续投入在之前的工作上,被惯性带着走。这个时候,如果不主动把资源留一些在一些有争议性的事情上面,等到原来的创新变成累赘,公司也就再也无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