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多先生
来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01:
俞校长又火了,只不过这次有点负面。
网上骂他的人居多,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然而,我并不想评价这件事情本身,因为它背后实际隐藏的,只不过是来自于不同社会阵营的一种集体宣泄。
换句话说,一切的愤怒,本质上都是源自于我们对现实改造的无能为力。
好比,我身边很多女性甘愿像男人一样奋斗打拼,她们不怕分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但却唯恐换来一个不解人意的伴侣。
除此之外,这个社会上也的确存在着另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倘若每个异性都应担负起同样的责任,那么这世界上还要伴侣做啥?
事实上,无论是“直男癌”还是“女权主义”,当我们把性别当做自我评价的理由时,都早已不知不觉掉入了别人埋好的“思维陷阱”里。
在我看来,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的争论,本质上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即说服不了别人,更无法成就自己。
唯一的结果,就是让你不经意间形成了一种——用情绪代替思考的坏习惯。
所以,今天我想与你分享的是:如何在喧嚣的舆论中,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
02:
究竟是什么代替了思考?
一个人对待情绪的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思考能力。
坦白讲,过去我一直是个极易情绪化的人,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和反馈,俗称“高敏感人群”。
好比刚工作那会儿,我和别的同事在公司走廊里遇到领导,倘若我们同时问好,领导却只对旁边的人点了点头,那么我心中就会瞬间产生无数瞎想:
是不是我工作出了什么问题?
领导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
难道我有什么话说的不对吗?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当一个人产生情绪时,几乎所有问题的焦点都是以“我”为中心。
简单而言,我们所思所想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己心目中的标准。
这就好比,当俞敏洪在微博上重新阐述了“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这一论点时,为什么很多人第一时间跳出来谩骂?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刺激到了你大脑海马体里的关联记忆,触发了你在过去某种情景下的不良感受。
为了维护你的利益不会受到外在评价而侵犯,于是,你决定用负面情绪代替真正的思考。
换言之,大多数追随舆论的评判,本质上都不是为了给更美好的世界而投票,而是为了给自己神圣的不可侵犯投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俞校长的这番话是正确的。
因为他首先是犯了很大的逻辑谬误,用“三段论”推导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其次,他还采用了一些类似于“只有...一定...就”这样的绝对性词汇,最终导致了表达中包含着严重的歧义。
无论如何,俞校长的言论是错了。可倘若你跳出来看,亦会发现另一个真相,即:
大多数人的思考,并非是建立在客观事实上的,而是基于自我情绪的一种宣泄。
03:
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等于抛弃了评判世界的资格。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骗术,只要换个马甲,你就同样可以给他洗脑。
那如何才能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呢?我认为起码要具备以下2点:
首先,不要急于给结论
举个例子。话说有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给他的学生上课,与此同时,他的手中举着一个苹果,对讲台下的同学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
紧接着,有一位反应灵敏的同学立即举手道:“我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苏格拉底微微一笑,缓缓走下台,举着苹果从每一个学生面前走过,再一次问道:“大家都闻一闻,空气中有什么味道?”
这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异口同声地说:“我闻到了苹果的香气!”
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忽然望见只有一人没有举手,他问道:“这位同学,难道你什么也没闻到吗?”
这位同学凝视着苹果,然后恨恨地点了点头,说:“是的,先生,我确实什么也没闻到...”
此时,苏格拉底突然带头鼓起掌来,他欣慰地对大家宣布:“没错,这其实是一只假苹果。”
传说,上述故事中的这个同学中的“异类”,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事实上,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本质上我想表达的是:若想做到独立思考,首先要做到“心无定式”,即脱离原有思维路径的依赖。
比如,大多中国父母打小儿就教育孩子要“听话”,但却并没说明白“要听哪些人的话”,以及“什么情况下要听话”...
成年人口中的“听话”,其实就是按照先设结论来思考问题的方法。言外之意,甭管结论对错与否,你照做就是了。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喜欢“听话”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样比较节省自我的认知成本。
正如前面所说,成年人的思考,是为了维护世界在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标准,是为了维护自己固有经验而建立起的权威,它不允许被任何人轻易打破,尤其是那些“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
反之,若想真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必须摒弃这种“先定结论”的思维方式。
其次,建立系统性的批判思维
这个世界上,无论大到一个星系,还是小到一个原子,本质上仍是一个个系统组成的。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闹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笑话,也偶尔会碰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遭遇...
以上类似的问题,其实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导致问题的原因,往往并非表面上看到的那般简单。
好比俞校长给出的论点:“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与此同时,他给出2个前提依据:
大前提:“女性(尤其是母亲)的素质高,教育出的孩子素质也会高”;
小前提:“男人是由女人生的,价值观也是由女性决定的”;
结论:“所以,女性的素质决定了男性的素质,女性的水平代表了国家的水平”。
很显然,如果采用批判性思维来审视这两个前提,那么大多数人都能看出其中的纰漏。
首先,一个家庭并非只是由母亲和孩子组成的,父亲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女性的价值观确实会影响男性,但男性的价值观何尝又不影响着女性呢?
话说回来,一个国家的素质水平,不是由某一类性别决定的,而是由它的集体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决定的。
倘若再进一步说,一个文明社会的衡量价值水平,其实往往是由特权阶级引导的。
如果有钱人开始作恶,那么穷人也会跟着作恶;
如果成年人唯结果论,那么小孩子也会急功近利;
如果大众媒体开始撒播谣言,那么草根媒体也会跟着胡说八道...
所以我才认为,当我们面对任何一个观点和言论时,永远不要单纯地只是盲从权威。
因为权威并非意味着真相,虽然它有时候会替代真相。
叔本华在他的《思想笔记》中提到:
“他人的思想就像别人餐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落下的衣衫。只有独立的思考,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灵魂。”
在我看来,我们每个人的脑海中,都或多或少有着对世界的偏见。
我们认为世界应该按照自己想象中的运行,如果偏移了轨道,我就有必要想方设法说服,证明自己的正确。
事实上,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它本身就是多元,而你所能做到的只有一点,即:
用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因为你的每一次评论,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而投票。
作者介绍:墨多先生,北京大学硕士,英国全球青年创意企业家得主,百万职场爆文作者,关注公众号@墨多先生,获取100条职场晋升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