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横越世界航行一周,皆是史无前例的创举,然而,以今日的科技,在短短的一天不到,我们可以横越大洋,是当初他们始料为及的。相信在计算机刚问世的时候,当时的人们也从未想过,今日计算机的泛用、网络的发达,我们生活周遭所有的家电、基本电子产品都标榜着“智能”“节能”等科技化的字眼。
而网络的出现,让人们自工业革命以来逐渐封闭与僵化的世界与人际关系,又重新开启与变革,现在无论是我写的、你看的,我们都同时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因此,过去的人类,无法想象今日的美好,或许现今的我们,也没法预测未来世界的趋势。
线性预测未来无疑于画地自限
《富足》一书中围绕着的概念,就是「几何级数型科技」的发展。我们经常还是用线性的脑袋,来思索这个世界,但无论是工业革命后人类数量的成长、或是科学家们为这个世界所带来的变化,都是呈现指数性的递增,以飞机为例,不到50年的时间,从没人看好的发明,摇身一变成为人们长途交通最重要的工具。
假如我们仍以线性的方式去推测未来的发展,那无疑是画地自限,但此时若我们开始懂的这个世界运作的定律,我们方能开始描绘关于未来的蓝图,也能建构一个永续发展的社会,我认为追求永续的未来,也就是对人类最“富足”的未来蓝图。
在书的前几章节,作者从炼铝的故事寓意,来解释我们现今困扰的问题:究竟是能源短缺?还是我们缺乏能源开采之道。有时我们太执着的方式,未必是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我们摘不到顶端的橘子,而是我们还没发明梯子!当然,即使现今没有立即的解决方案,也毋须气馁,作者接着就从“金字塔”的概念,由底层开始,一一探讨人们在各方面所遇到的问题。
大脑进化落后于世界的变化
而这个金字塔从食物、饮水、住所等基本需求开始,很务实地告诉读者,现在落后国家的人们遇到什么问题?人类的困境在哪里?而作者也不急着提出解决之道,反而是先告诉我们,在认知上犯了什么偏误,而这样的偏误并非是说有悲观想法的人不好不聪明,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生理构造所造成的,包括前述的线性思维、悲观态度等都是肇因于我们大脑进化落后了这个世界的变化。
听起来,我们也没什么好难过的,反而庆幸原来已经开始有人从正面的角度来看待贫富差距、污染与疾病等看似永远没完没了的问题,既然知道了问题,就有机会从现在开始改变。
接下来,我平均每看一章节就要消化个几天,因为太惊人了,每每看到都忍不住去查证所附的文献,或是自行去看相关的新闻。这也是我不得不佩服作者之处,先深入的了解问题在哪,再来一一用现今已经开始发展,或是即将会问世的科技与研究,来说明人类可能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
最开始我很吃惊的一点是,非洲的一些未开发或开发中的国家,虽然电话之类的有线通讯甚少,但他们可以直接进入无线世代,用廉价的平板计算机或手机,可以和我们一样享受行动上网,进而达到刺激经济进步的方式,未来建构在这样的基础上,无论是教育、医疗、民生等用途都可以透过云端途径来解决。
或许只要一小滴血,不用专业的分析仪器,用简单的芯片试剂便能作初步筛检,而未来的机器人也未必要像科幻小说一样是个万能的人形机器人,可以是一台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或是一个可以施行小型手术的自动机器手臂等等。
教育、医疗的普及便能随着各种进步的科技逐渐实现,当然,在因特网初问世时,并未有人能想到这些用途,不是吗?
推翻过去的错误
从科学史的进程当中,我们知道科学的进步,始终伴随着推翻过去的错误。即使很早就有人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我们未必每次都能坦然的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这也是我们努力成就“富足”愿景中的最大阻力。
任何一位成功的科学家,也都有可能会犯错,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贡献,只要发现了错误并接受它,其实就是改进的开端,用这样的正向角度来看待科学、科技,正是人类追求繁荣与富裕的最佳态度。
(本文由作者潘昌志发表于台湾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