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那些提倡国学的人,好退出这个世界了。
(图为周有光)
没有太重负担,方能培养兴趣
我先是在圣约翰大学学习,老师非常鼓励我们去图书馆广泛阅览,培养兴趣。另外,老师还教我们怎样阅读。
那时老师非常强调培养学生兴趣。但兴趣是自然产生的,不是勉强的。现在的教育负担太重,孩子们没有一点自已的空间,兴趣也就没有生长的土壤。
我们那时没有任何家庭辅导。因而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上学时,我就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语言学方面的书籍。
学校管理既要严格,又要留有空闲
我们从中学开始一定要住校学习,现在大部分学校没有这个条件,学生受外界影响就比较大。我觉得那时的教育方法有好的一面,学生有时间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有时间从事勤工俭学活动。
现在的教育给家庭和孩子的负担太重了,孩子没有自己的时间。现在清华、北大都在慢慢地改,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寻求必然兴趣与偶然机会的结合
孩子不管不行,但不能管得太多。我主张教育要提供宽松的环境,我们当时的老师强调兴趣,认为没有兴趣是学不好的。必然的兴趣同偶然的机会结合,就能成就事业。语文改革也是如此。
先把白话学好,再学文言
我不认为读了文言文就能写好文章。21世纪提倡文言是时代的错误,要先把白话学好,再学文言。白话文言二者语法是不一样的。
你一会儿文言,一会儿白话,文言学不好,白话也学不好,反而把小孩子搞乱了。从教育的角度看,是先了解现代,再了解古代,而不是先了解古代,再了解现代。
他国好的东西,我们都要学
在教育上,我们要很好地学日本,日文跟中文相近,日本语文教育和我们相近,我们可以借鉴。
我的曾外孙6岁从美国回来,在看英文的福尔摩斯。他们不评什么“三好学生”,认为评等级排队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老师并不布置家庭作业,他们回家后没有作业。读书都是自动的,不是强迫的。
领袖人才的产生,还得靠兴趣
领袖人才是在社会中自然产生的,不是学校教育能够培养的。中学阶段应该给学生兴趣培养提供机会,你给他灌输东西,脑子装得满满的,他就没有自己的空间和兴趣去学东西了。
我认为,现在每个国家的文化实际包含两部分,一部分叫国际现代文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部分是现代整个世界文化的共同部分,是文化的主要方面。
二是传统文化,每个国家不一样的,包括本国的文史哲,包括本国的宗教、艺术,具有本国特色的。
我们现在处于“双文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既有国际现代文化,又有本国传统文化。一个人也一样,可以容纳两种文化,并不矛盾。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著名经济学、语言文字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