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于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云攻略》一书的作者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是当下炙手可热的云计算公司Salesforce.com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1999年,他创办了Salesforce.com,提出了颠覆性的口号“No Software”,决意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CRM软件的服务。10多年过去了,这个当时看来胆大妄为、离经叛道的创意,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趋势——云计算,Salesforce也成为云计算领域的市场与技术的领导者。《商业价值》杂志邀请了两位技术专家解读此书。然而对于同一本书,他们看到的重点却是截然不同。
云背后的成功
孙建光|文
正如英文书名《Behind the Cloud》一样,马克谈的不是云而是salesforce.com成功背后的心得和最佳实践,这对于很多创业期或者发展中的企业管理者来说非常有意义。不过对我而言,另一个层面却更吸引我,那就是马克的个人成功经历和书中始终隐约可见的个人成功学。这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也许比云更重要。
导师
在书中,马克毫不掩饰地谈到了他在乔布斯初创的苹果公司实习时给自己带来的改变——我学到了至关重要的一课,这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非常有用:客户口碑的巨大效用,如果我们能让客户获得成功,客户就会尽可能推荐我们的产品。以及Oracle公司CEO拉里·埃里森作为自己在职业和人生发展方面导师的重要——作为老板,拉里不仅为他的产品出谋划策,还允许他离职时挖走3个人。马克说他从拉里那里学到这样一些东西:
◎保持想象力;
◎充满激情;
◎即使在没有底气的时候,也要表现得自信;
◎按自己的意愿思考,而不是按现实;
◎别让其他人动摇你的观点;
◎未雨绸缪;
◎永远也不要把你的权利给别人。
试想我们每个人是否审视过自己的成功梦想,你是否遇到了你人生中的乔布斯和拉里?在成功之路上除了伯乐,我们还需要什么?
生活经历
马克说“生活经历与你对它的投资有关”,我认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不是每个我们这一代的中国人都有马克那样的家庭背景:有一个能开车带你去玩玩TRS-80 Model 1、又能帮忙制作游戏音乐的奶奶;能为你15岁的创业进行投资,去欧洲看城堡的爷爷。但我们只能说,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内需要更多的“投资”来争取一个相对公平的起跑线。
心态
“如果想要成功,你必须表现自己真实的一面”、“我们学到了耐心是一种美德,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信念”、“成长并非总是轻松的,也不总是快乐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需要做调整,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感恩、勇气”、“逆境中求生存”,“学会善解人意,要处事得当,最终你会得到回报”……也许很多人都能说出相似的言论,很多人都会像马克一样做瑜伽、冥想、研读《孙子兵法》。但重要的一点是,有能力真正利用这些形式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机会
马克说“抓住你眼前的机遇”。在创业之初,Salesforce面对的市场没有任何行业理念的倡导者,甚至没有形成相关的行业术语来描述这场计算革命的开端。创业初期饱受质疑,但马克还是坚持了下来。对这一点我深有感受。几周前的一次同学聚会上,我们一起回忆起14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光。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还是德高望重的李吉均院士在迎新大会上对新生们强调过的一句话“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人生最大的失败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在你面前时你没有把握它的能力”。
社会环境
“这些激励着创造和改变的人,这些相信自己所作工作能帮助别人的人,这些致力于舍身为人的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员工”……书中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话语,其实这是每个社会个体的人生观和哲学素养的问题。前两天一位香港的朋友问起我们对国家的想法。大家的共识是我们国家选择了一个正确、有效的发展策略,国家的发展与强大让国人开心;但是我们面对社会、文化、政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需要改变。再放开去想,国人的成功环境需要改变,国家的层面和每个个体的哲学素养都需要去改变。
另一方面,从我们自身来看,大家除了自己的成功之路外,有没有想到我们能为年轻人的成功之路做些什么呢?作为一个CEO、一个企业高管、一个部门经理,抑或是老师、家长、政府官员,我们能否给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做一个值得信任的“导师”,给予年轻人机会与鼓励,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并以此来回馈社会?
(本文作者为法国兴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云计算的信心
高峻|文
《云攻略》是一本很有创业激情的书,特别是讲到他们如何坚持“软件终结者”这个理念而展开的产品设计和营销过程时,让人有一种振奋感。试想当初他们的对手是Siebel和SAP等这些CRM江湖高手,Salesforce.com在和他们的“华山论剑”中非但不倒,反而用10年铸就了新的辉煌,最后连Siebel都从江湖销声匿迹了,不可说不是一种奇迹。不过奇迹的背后是云计算这个现在人人关心,但是却没有几个人真正了解的新生事物。马克在书中也只是强调云的理念,至于如何去架设、设计云服务等关键问题则避而不谈,看来还是留着一手。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的CIO来说,最大的影响莫过于了改变我对云计算的态度。以前我觉得云计算是个概念,炒作多,实质少。今天看来,对于很多IT从业人员来说,可能狼真的来了。虽然云技术提供的业务模式最终会不会是破环性的技术革命(Disruptive technology),现在还没法定论,但是关心它总好过忽略它。特别是云计算带来的对公司获取IT服务的方式改变。以前公司要想得到IT的服务,先得计划资本的投资,计划通常是基于业务未来的最大需求而做的,获得IT服务的基本方式是“计划Plan”-“构建Build”-“运营Run”。要获得一个IT解决方案,从计划、实施到上线通常要数月之久。而云计算彻底改变了这种模式。IT的服务成为一种费用的支出,公司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运营的好坏拥有灵活的伸展能力,IT的费用和销售紧紧挂在了一起。IT的服务模式转变成了“采购Source”-“集成Integrate”-“管理Manage”。以前IT厂商通常会对不同的企业规模提出不同的IT解决方案;而在云计算的环境下,企业不再需要考虑自身规模的因素,大企业能获得的IT服务,中小企业也很容易获得。
要深入了解云计算,最好是先看看它的历史。据说第一家提供真正意义上云计算服务的公司应该是亚马逊。众所皆知,亚马逊最初是一家网上零售公司。只要是零售企业,在美国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每年的很大一部分销售额是在圣诞节期间实现的,也就是说亚马逊需要把它的网站能力按照圣诞节期间的用户交易数量来规划——虽然不像开传统零售店那样,亚马逊必须投入很多的店面投资,但是它的数据中心也同样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这笔开支有11个月是冗余的,一年只有一个月是满负荷运行。亚马逊为了降低开支,想到了把富余的11个月的计算能力卖给其他需要使用数据中心服务的公司,这就产生了最早的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模式。现在看来,云计算除了IaaS模式,还有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模式,例如Google的APP Engine和微软的Azure;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模式,如Salesforce.com和SugarCRM.com等等。企业要使用云计算,到底用哪种模式得由企业的状况来决定,总之要确定能给业务带来价值才行。
再看看国内的现状。我个人觉得多数公司属于“挂羊头卖狗肉”性质,把以前的产品打包一下作为云计算的卖点,其实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大的含金量。国内的IT人才缺乏对云技术的了解,云技术对CPU、内存、储存和网络都有虚拟化的要求。在硬件架构上首先要做到虚拟化以后,才能再谈到平台和软件的虚拟化,这些都要求IT人员重新充电,重新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对CIO来说,也要重新去理解如何评估云的解决方案、以及与当前系统的集成能力,当然还有对云计算的安全和治理模式的重新定义。总之,是否采用云服务的最终衡量应该是判断云服务到底能给业务带来多大的价值贡献。
我只是从一个CIO的角度来看云计算可能带来的影响,具体的技术细节还需要继续思考。例如如何实现私有云服务、如何结合私有云和公有云服务、公有云的服务又如何去集成现在的系统和数据等等。
不过我的本能感觉是云计算有70%-80%可能对我们目前的IT有所颠覆。试想当今IT应用最先进的国家——美国,如果出台政府的云标准和治理性的法规文件(听说正有酝酿中的计划)来对云服务的供应商提出严格的要求和服务的规范和标准的话,可能就是IT转型的催化剂了。打个比方,如果服务商就像现在的银行,企业数据就像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你还会觉得不安全吗?可能大家会觉得放在服务商那里更安全吧。如果这个云安全得以解决,相信很多公司会有兴趣的。
(本文作者为舍弗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