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什么样的创始人很难有追随者?

“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对于所有的管理者来说,这仿佛不算是一个问题。在架构严整、等级森严的组织内日复一日,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很多人觉得“跟着走”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套路一种理所当然。

其实不是。

“追随”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和沉重的托付。追随也是一连串持续的、演进的、往往还是随时间而递减的动作。以威信起,以失信止。而究竟领导者是“以威立信”,还是“以信立威”,其团队将通向完全不同的两种道路。

一旦追随关系产生,就意味着,领导者从此对追随者负有极大的责任,至少要做到在这段关系的存续期间充分“领而导之”。引领,对未来作出清晰的趋势判断,继而对追随者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导正,对于过程中的路线和行为时时加以规范和矫正,防止追随者走弯路落大坑。

几年前,我们的团队曾经共同经历过一次非常惊险的挑战。当时公司组织了一次徒步野长城的穿越活动,行进到夜间时,野外的高山上伸手不见五指,脚下是千米深渊,只能凭借前方的队员手贴在废弃的城墙上感知路线、摸索前进。每个队员都非常紧张,因此不断会从队伍前方传来口令:贴着右边走!十一点钟方向!……

但是,等天亮了,后方的队员却满腹抱怨,为什么?因为虽然大家目标高度一致,都是为了早点到达宿营地,但是由于所处的位置和行进速度不同,前方建议向右边靠的时候,后方队员其实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位置,如果真的听从口令,那么,一定会跌落悬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这一次的经历很像是一个领导力的寓言。

领导者,往往就是一个团队的“前方队员”,如果不能通览全局,仅凭自身的感知,无法起到准确“引领”的作用;而如果不能清醒地了解和体谅每个追随者所处的阶段,仅凭个人的经验,也绝对无法起到“导正”的作用。

这个寓言的现实意义在于,大部分遭遇领导力瓶颈的团队都和我们这支业余攀山队一样,大家在内心是有某种共同方向的,也并没有有意的规则破坏者或弃权者,但是,由于“引领”和“导正”的能力不足,所以,大家最后突然发现,无论你如何追问,我也不能跟你走。因为,你并没有为“我”准备一条安全路线。这就是领导者最大的失败。

领导与追随其实是一种相对关系。并不是只有老板才是领导者,在一个大团队中,很多人都会有不同层面上的领导者身份。一位领导者,在更高层面上也有可能是一位追随者。因此领导力修炼就成为必修课。而多年来对失败与成功的领导者进行对比观察,我发现,无论组织的地域、产业、规模、性质,无论领导者的个性、背景、学识、年龄,大致上组织内的追随者之间存在一种“潜规则”,我把它称为“三不跟”。

•无信不跟

世事无常,再精确的规划和计划也会有失误或者落空的时候。每当此时,就是对领导者的一次“大考”:承诺要打折吗?所谓“信”,是世界上最脆弱的东西,一旦领导者失信,追随者必然的反应就是“不信”,不是这次不信,而是一次失信,永远不信。

因此,曾国藩当年有张条屏,写了句大白话,走到哪挂到哪,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无论如何要守信: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无利不跟

我知道,很多人爱在领导者面前说自己不为名不为利。这话说可以真说,但听不能真信。每个人加入一个组织、从事一份职业,一定有其特有的利益诉求。大到一个政党,小到一个团体,其带头人都知道组织生存的基础是必须要“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所谓使命,就是为什么存在,为创造什么而存在?

说到根子上,也就是为谁、创造什么利益。有利益才有支持,无利益就不相关。利益有很多种,有金钱、有地位、有权利、有名声、有能力,等等,但归根结底领导者切不可忘记,无利不跟的原则就意味着必须每天问自己:今天,我给别人创造了什么利益?

•无情不跟

完全靠利益维系的关系是有风险的,因此需要软性的“情”来加以进一步黏合。对于这一原则领导者们见仁见智。亲情牌比较常见:大家庭、兄弟情等。但必须提醒一句:情的基础是尊重。前文提到的那位坏脾气老板,其手下的高管曾质疑:做职业经理人,还是做家奴?

我相信,每年都要设家宴招待团队的那位老板如果听到这个话题,一定会气得吐血。但是,情同父子又如何?在企业上下级关系中,常见冷言冷语、讽刺挖苦、指桑骂槐、当众痛骂等行为,企业不是奴隶制组织,没有高度的尊重作为基础,所谓团队建设、所谓亲情文化,都会沦为作秀。

无信,无利,无情,因此无追随。“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三不跟”,是一种潜规则,无好无坏,是时时刻刻悬在领导者头上的那把剑。

本文摘自《公司的坏话》一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什么样的创始人很难有追随者?  追随者  追随者词条  创始人  创始人词条  什么样  什么样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