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生命是烛,运动是风

  一段时间以来,懒惰,不思运动,成为本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常被家人指责。写下如下文字,只是为了给自己做一次开脱。试图想找回理由,证明我的此番生活状态的合理性。对于一个体育专业毕业并曾在早年从事高校体育教学多年的我来说,简直可以称之为彻头彻尾的离经叛道。

  因为一直以来,尤其在当下,人们正在积极倡导并践行着“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出自250多年前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名言。然而,我斗胆篡改一下这位哲人的醒世名言:“生命的愉悦在于运动,而延长生命自身则在于静止”。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这就是此原创短文的命题核心:

  “生命是烛,运动是风”。借一位网人的一句比喻开篇。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不管你是否同意。相信你懂的。


  大学的专业课使我懂得了人的成长、生存过程存在一个分水岭似的阶段,用专业词语表述为:“正氮平衡”阶段和此后漫长的直至生命终点的“负氮平衡”状态,这两个阶段一般而言在人的25岁前后。25岁以前(这个年龄的划分已经是很宽容了,因为大多数人早在这个年龄段之前已经结束了前一个成长状态),称之为成长。与世间万物一样,这一阶段,你的机体在自然界的恩惠下,在光合作用的催生下,在不可阻挡、无法抑制的青春萌动的运动冲动的合力下,迸发着蓬勃的生机和生命力,骨骼,肌肉,神经系统以及机体内外的所有脏器,日新月异地茁壮成长,在22岁前后达到峰值,此后会维持一个并不漫长的平横阶段,在35岁前后逐渐趋于下降。

  实际上,23岁之后,人停止了累进式生长(除去核糖核酸恶性变异而导致的细胞无序繁殖),例如,骨骼停止发育,性腺停止发育,一句话,整个身体停止发育;取而代之的,是新陈代谢代偿性的变缓,意味着一个生命体走向衰老进程的开始,生命之烛就此开始点燃。

  如何让这支燃烧着的生命之烛按照它自有的进程,平缓的燃尽,而不中途熄灭?这需要一个静的环境。

  首先,我推崇“生命能”恒定理论。“生命能”所消耗的速度的快慢,就决定了人的寿命的长短。这里有个标志,即静息脉搏次数与人的寿命成反比。

  我们列举动物界的生存现象,来佐证这个观点。

  动物界有一个成为规律性的现象被人们广泛共识,那就是:生命的长短,与每分钟静息心跳次数成反比现象。

  我们常常以“千年王八万年龟”来形容乌龟的长寿。尽管这样形容龟类的寿命过于夸张,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中的陆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认知的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动物,而它的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平均在6次左右,新陈代谢水平极低,动作懒散且缓慢,其次是大象和我们人类相仿,平均心跳在60-80跳/分钟之间,平均寿命也可以达到70-80岁;而地球上大多数的哺乳动物,生命周期往往不到20年,尤其是性成熟快的哺乳动物尤为如此,这是物种的法则决定的,纠其原因是新陈代谢过快,导致细胞分裂周期变短。

  人类做为地球上的一种生命体,遵循该物种的生存规律,也逃脱不掉万物间生命能的恒定法则。犹如一辆加满油的汽车,在高速路上,全程平缓的匀速行驶(我们把它称作静态行驶),能够在燃油耗尽之前,走出更长的行驶里程。一个相对的“静”字,让我们感悟到很多。

  说到相对的静,应该这样理解,就是我们尽可能的保持一天中的静态脉搏,使其平缓而顺畅。而导致心跳起伏的诱因,无外乎两方面,一,运动。二。心绪。运动好理解,就是登山,跑步,从事各种运动项目,长时间的快步行走,似乎我们在有效提高我们的机体活力。大多数人会认为,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从事运动后,会增加体表毛细血管的开放数量,面色红润,充满活力,高血压被控制了,脂肪肝不见了。但殊不知,所谓的生命能也在这样的周而复始的运动中,加快燃烧。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日渐衰败,人的造血机能也不可遏制的在渐渐地衰败,人体的总血量也会相应日渐减少。人在上岁数后,之所以表面皮肤出现角化,变得粗糙,面部皱纹增多,人们认为是胶原蛋白的丢失。不错,但为何?我认为那是生命体在神奇的、有意的、保护性的关闭一些表体血管,使得人体总的血管开放数量降低,以保证维系生命的重要脏器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这个秘密千百年来不为人所知。事实上,面色红润,仪态丰润的,未必活得过面部沧桑,满脸布满皱纹的。

  尤其是步入中年,平日里的坐卧起居足以满足一天中人体活动对机体机能保持的必须,且保证了对我们心脏的保护。

  这里要强调的是,静止是相对的,我反对绝对的静止,因为绝对静止和频繁超过静态脉搏搏动的运动,对于我们的心脏都是一种伤害。前者,会使人出现心力衰竭,而后者在无谓消耗我们的生命能。之所以说绝对静止会伤及人的心脏,是因为我们的骨骼肌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肌肉有节律的张弛,能够明显减轻心脏的负担,原因是,我们的心脏犹如一台泵体,将血液泵向周身,及至我们的肢体末端,而通过肌肉的紧张度,如站立,行走,端坐及日常必要的运作,可以有效地帮助血液被挤压回心脏,得以增加回心血量,避免由于回心血量的不足而导致心脏“打空泵”而出现心壁震颤。大学专业课上就知道国外曾经做过这样的很痛苦的实验,一位健康的成年男性,让他一动不动的保持肌肉松弛,平卧24小时,心电监护发现,这位健康男性居然出现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这与缺少肌肉做为第二心脏功能有直接的关系。

  这里我可以介绍一种极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静态保健方式,我以为多年来受益匪浅:清晨醒来,平躺在床上,两手手指交叉放于脑后,全身肌肉强直收缩,持续坚持30秒(也可能有些难度),直至浑身发抖,然后突然放松,隔一分钟再重复一次。体会一下在瞬间松弛后血液涌向周身的畅快感觉。其原理是利用全身肌肉的等长收缩,闭锁周身血管,然后瞬间开放,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血管弹性,改善血压状况,可谓一种简单有效的静态健身方法。就在不久前,北京台播放的一期《养生堂》节目中,协和医院的心血管内科主任告知一种改善血管质量,减低高血压的简单方法,器具竟然是水银柱式血压计。方法是:将气袋尽可能高的缠绕在一只手臂的上端,加压至200毫米汞柱,持续一分钟时间,手臂及指尖由于缺血会出现麻木感;其后放开气阀,瞬间血液涌动至缺血的肢体末端,以此改善和提高血管功能。此方法也是一种静态理疗,与我介绍的上述方法同理。

  再说说人的心绪;

  我们都是凡人,日常的喜怒哀乐惊恐悲在所难免,而人的这种心绪波动,可以而且势必会影响我们的交感神经的兴奋,严重时出现紊乱。而交感神经的兴奋的一种表象就是心跳加快,人体组织的耗氧量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就变快。大喜,盛怒,思虑,恐慌,无休无止的抱怨等情绪变化,不时会表现在当下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何人可及?我本人目前与此境界差之千里。故不敢妄言获取真谛。尽量靠近吧!

  总而言之,减缓人的新陈代谢速度,延长细胞分裂周期,需要“静”。

  静下来品味我们人类美好的情感和欣赏造物主为生命营造的一路风景。

  陈嘉辉2015年3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生命是烛,运动是风  生命  生命词条  运动  运动词条  
心灵

 我可以抱你吗

    朋友们的喧哗掩饰不了内心的孤独。KTV里,静坐一隅,聆听着朋友们声情并茂的歌声,内心堆积的伤感却无从渲泻。握紧手机,像是溺...(展开)

心灵

 什么是心理自我保护机制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使我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能够由此更坚强一些,能够对危机和挫折有所防御,有所淡化,从而得到自我解脱。  心理自我...(展开)

心灵

 秋天的醒悟

 天蓝如海,云朵像游泳的鱼,自由自在。金色的阳光洒向这条街道。街道上生长许多梧桐树,整齐划一的延伸至远处,像列队的军人英姿飒爽。时不时有行人经过,或形单影只,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