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不读伊沙

 

○曹极

伊沙是谁?伊沙是一个因骂人而出大名的人。他自己写诗,却主张“饿死诗人”。有人认为他沽名钓誉,伊沙自己却声称是在发扬光大鲁迅精神。有人攻击他在文坛一文不名,可实际上他被评论界人士认为是九十年代诗坛的头号诗人,近十年来文化界的一大奇景。

有人说:不知道王小波,你是傻子。不喜欢李敖,你是弱智。不读伊沙,你可惜了,因为你错过了一火车开怀大笑,拼命过瘾的机会。伊沙的文章有那么好笑吗?他何德何能竟与王小波、李敖相提并论?王小波学养之丰富,黑色幽默运用之空前绝后;李敖气象之恢宏,文笔之洒脱,影响之广泛,又岂是伊沙所能望其项背的呢?骂人,尤其是骂名人的确是可以成名的。但也必须坦诚相对,心无芥蒂,不可抱着什么目的或出于什么动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客观公正、有根有据。在此基础上,可以有适度的情绪语言,但这不是主“丽”,是附丽,是锦上添花。

反观伊沙的随笔,行文飘忽,要点不清,思路混沌,除了时不时发一通无名火以外,读不出一点新意。一个有影响力的人物是三言两语可以论定的吗?即使鲁迅也要引论据典,查阅资料,何况伊沙呢?梁实秋在《骂人的艺术》一文中说:骂人的最高境界是做到天衣无缝,无懈可击。这就要求有详实而精确的资料,绝不可空穴来风。要不就会像滥造非典谣言那个台州人一样受到法律严惩的。伊沙对青春美文的批评读来也很令人反感。伊沙认为青春美文就是文字行当的青春饭,和“空姐”、“偶像明星”、“宾馆服务员”大同小异。但在我看来,青春是一种事实,不管它是不是过于单纯,过于浪漫都是美好。不会作梦的青春是虚伪而可悲的。每一个时代的文学,肯定会有人横刀立马,激扬文字,如鲁迅,如李敖。但也有人认为读者描绘这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给人美感,给人愉悦,哪怕是浅白的,也是需要的。伊沙推崇的鲁迅,他的思想固然伟大,但是否适于时下这些喝可口可乐长大的青春男女呢?在我看来,伊沙学鲁迅,不过是学些冷嘲热讽的技巧罢了。鲁迅更深层次的东西伊沙是否读懂,实在令人怀疑。我奉劝伊沙不要做青春作家的拦路虎!回归本位,写好他的诗以及他眼中的深沉的文章吧。

我不喜欢伊沙,但我反对什么“倒沙运动”。余杰说王朔是个人前疯,你愈理会他,他愈会做戏。伊沙与王朔,也是半斤对八两而已。    我自忖没有能力撼动伊沙已在文坛站稳脚跟的崇高地位,但我有权力表现我的爱憎,当图书馆里出现他的书时,我便把它放到一边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不读伊沙  我不读伊沙词条  
心灵

 迁就你一生

还是在遥远的年代。女的出生在一个大资本家的家庭,每天上下学都有家里殷勤的车夫为她打开车门。男的生长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每天夜里想多读一会儿书都要哀求母亲多给他一些...(展开)

心灵

 我和我

是不是我开始老去,把你遗留在梦里你哭红了眼眶,像个迷路孩子没一寸皮肤在嘶吼,寂寞在喧嚣我的灵魂啊,肆无忌惮游走一袭华丽的袍,爬满迷途的虱子行尸走肉的我该如何寻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