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看《北京法源寺》

 

                                           曹极

在一般以凡人俗事为小说的矮丛中,我庆幸我读到了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读大人物的传奇或传记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北京法源寺》是一曲男子汉的颂歌,是一曲男子汉的交响曲。它的基调是激烈的、悲壮的,几乎很少涉及爱情领域。换句话说,它用强烈的理性代替了缠绵的柔情,但它也并不排斥女性,从谭嗣同妻子的离愁到光绪妃子的哀怨,我们都可看出这一点,只是它的大旨不在谈情耳。

李敖评价自己的《北京法源寺》说:“《北京法源寺》以具象的、至今屹立的古庙为纵线,以抽象的、烟消云散的历朝各代的史事人物为横剖,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夷夏、中外、强弱、群己、人我、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经济等,都在论述之列。这种强烈表达思想的小说,内容丰富自是罕见的。”其所以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跟作者在描写手法上的着力追求有关。作者是一位学者,又是一位多产作家。他的丰富的历史知识,突破了小说的时空界限,从追述唐高宗征高丽的往事到历数北京城市建设的变迁,把古往今来的历史史实熔于一炉;他磨练多多的写作技巧,使这本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小说的情调,小说的节奏,小说的整体风格,充满阳刚之气。它慷慨激昂,大气磅礴。在内地近年小说越来越显得阴柔与娇小的情况下,读这本小说,自会感到格外的清新与流利。当然,这样的写法也存在着疏漏与不足之处,这是它的缺点,留到下文分解。

小说围绕谭嗣同这个人物,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康有为,他是维新运动的领袖,在小说中还是在实际生活里他都是以思想家的面貌出现的,跟从事实际行动的谭嗣同不同。就康有为的形象来说,作者如实地描写了他在各个时期的活动,展示了他冒着危险从事维新活动的内心世界,是真实可信的。二、梁启超,他也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康有为的学生,是变法维新的领袖之一。他在小说中的担负的任务,是跟谭嗣同辩论,在政变前辩论学理,在变法失败以后辩论事理——“志士仁人”应该怎么办?是学梁启超远赴东瀛求学避难,还是学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李敖是主张学梁启超的,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们要牺牲,但我们不能为渺茫的希望而牺牲。”谭嗣同的死看似悲壮,实际意义并不大。对反动政府来说杀一个谭嗣同就像除去一个眼中钉一样,是微不足惜的。对志士仁人来说在,则意味着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挚友。谭嗣同之死不但没起到多少警示与激励的作用,反之,他却让反动政府利用作了“杀鸡敬猴”的活榜样,实在得不偿失啊!谭嗣同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他倒下了,戊戌变法也就不了了知了。三、大刀王五,王五号称“京师大侠”。他的镖局在北京八个镖局中是最有名的一个,他自己在侠士中是功力最好,最有义气的一个。他跟谭嗣同相识,象征着革命者与改革者的结合,上层知识分子与下层帮会人士的结合。他既坚持了谭嗣同先前的革命路线,又能处处从大局出发,也就是既有义也有侠。王五临走前对谭嗣同说过几句推心置腹的话:“我们弟兄同意去救皇上了,暗号是:‘昆仑计划’,细节你三哥不必操心。问题是万一我们成功了,皇上又有机会执政了,搞变法维新了,而你三哥以不牺牲而牺牲了,岂不误了大局。所以我还是劝你躲一躲……。”出之以诚,晓之以义。但谭嗣同还是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王五最后救皇上没有成功,正是因为失去了强有力的领导。

总之,小说在构思与描写手法上都算成功的。小说的构思是精巧、细致、匠心独运的。小说在描写手法上则主要运用了烘托。一开头,极写各寺庙的热闹,这是为了反衬法源寺的冷清与寂寞。小说写龙树寺、广化寺、妙应寺、广济寺、龙泉寺等等,都没有悲怆的意味,甚至还洋溢着一片喜气,只有悯忠寺,它一开始便表露了阴郁与苍茫。由于这一反衬,全书呈现出一种悲凉的调子,只有开头少许部分是热的。

当然,小说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首先是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结构涣散,描写不够一致,这跟小说酝酿于监狱,隔了多年以后才写有关,说穿了还是跟李敖的凄凉身世有关,谭嗣同又何尝不是李敖自己的真实写照呢?只是李敖比他多了一点儿游戏的精神与玩世不恭的态度而已。其次是语言过于理性化,它能唤起人们的理性思维,却很难使人物形象逼真,跃然纸上。这又跟作者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论文、说理文章的写作有关。余杰曾就此批评李敖的《北京法源寺》说:“李敖与其吃力不讨好地写《北京法源寺》,不如老老实实地写一部《戊戌变法史论》,后者才是他的强项。”第三,用典太多,语言难免晦涩难懂,给读者阅读带来很大的不便。

上述几点是《北京法源寺》的美中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李敖的《北京法源寺》仍然是难得一见的中文巨著,李敖还藉此获得了200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最终败北了,这跟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制度与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关,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列,对李大师的落选,我不表示任何意外或遗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看《北京法源寺》  法源寺  法源寺词条  北京  北京词条  
心灵

 短暂的天空

    男孩叫枫,女孩叫小可。男孩今年12岁,女孩今年10岁。两个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   ...(展开)

心灵

 用一生等一 个约定

  小的时候,明亮温暖的下午,她会站在他家的窗下,高声喊着他的名字。然后他会从窗口探出小小的脑袋来回答她:“等一下,3分钟!”  但她通常会等5分钟以...(展开)

心灵

 自信

 坚信自己和自己的力量,这是件大好事,尤其是建立在牢固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信,但如果没有这一点,它就有变为高做自大和无根据地过分自恃的危险。  ——伏龙芝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