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有趣,或许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褒奖。
明末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一个有癖好的人,难道比“普通人”更值得交吗?
答案是肯定的。
就如明朝著名文学家袁宏道所说的:“余观世上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者,皆无癖之人耳。”
人无癖,不可交。
一个人若是没有爱好,对世界丧失了好奇心,那么他将活得如一潭死水。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因为他对外物尚且如此无情,更不可能对人深情。
人之癖有很多种,如陶潜之菊、陆羽之茶、米芾之石、陆游之书……追随自己的本心,或是养花种草,或是弹琴写字,或是品茶垂钓,常常游心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
古往今来的非凡之人,大抵上都有一癖。
陆羽有茶癖,爱茶成痴,终成一代“茶圣”。
为寻找好的茶树和水,陆羽跋山涉水,踏破芒鞋也乐在其中;为煮出一壶好茶,陆羽花了五年时间设计出二十四种茶器;他更倾其一生,撰写《茶经》,将茶带入千万寻常百姓家。
百年巨匠傅抱石,被誉为“当代吴道子”。女儿说他一睁开眼就要喝酒。
傅抱石作画时,身边是少不了一壶酒的。他常常一手执笔,一手执壶,于是笔在手中,壮气盈胸,肆意挥洒勾勒,抒发满怀激情,笔下涌现幅幅波澜壮阔的佳作。
他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也是在酒酣之下、灵感顿生而创作出来的,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的好评,连毛泽东主席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体现了诗句的意境。
是谓人有一癖,足见真性情;人有一癖,常胜世间趣。
人无癖,则无趣。
一个没有癖好的人,是不善于生活的人,是庸庸碌碌的人,是没有有趣的灵魂的人,他的人生必是枯燥无味。
“书圣”王羲之,有着极强的恋物癖,爱鹅胜于一切。
相传山阴有一道姑,欲得王羲之手抄的《黄庭经》,因知其爱鹅成癖,所以特地准备了一笼又肥又大的白鹅,作为写经的报酬。
王羲之见鹅后欣然为道姑写了半天的经文,高兴地“笼鹅而归”。所以《黄庭经》又称作《换鹅帖》。
丰子恺,爱猫狂魔,知名的“铲屎官”。
在丰子恺笔下,猫是一个重要角色,他的画作和文章里均出现过许多猫咪,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咪。
即便已经年过古稀,童心在丰子恺先生身上依旧体现得淋漓尽致。跟猫相处的时候,丰子恺就如同一位老顽童一般,这位大师任由一只猫骑在自己头上,形成极大的反差萌。
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灵有了寄托,生命会焕发新机。尽管两鬓已经斑白,灵魂依然风华正茂。
如果不喜诗书音乐,那成为一个合格的“吃货”也是不错的。
以“饕餮”自居的苏东坡,最大的癖好就是吃了。让他在被贬的情况下,依然让生活充满情趣。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时,为了实现“想吃什么鱼就吃什么鱼”的心愿。他带着家人一起挖鱼塘,做了名副其实的“塘主”,还研究出了独家吃法“东坡鱼”。
他被贬到岭南时,一看到那繁盛的荔枝,瞬间欢喜起来,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的名句。
有癖好的人都是幸福的。
他能把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过得活色生香,把苦日子过成诗,把诗哼成歌。
他能把短暂的人生过得无限快活,热闹、缤纷,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