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文杰
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中国人习惯去比,尤其在生活中更喜欢攀比,结果比来比去,比去了信心,比去了希望,比来了烦恼,比坏了心态。
以前一起上班的,因工作岗位不同,导致现在生活水平不同;以前不如自己的,甚至是自己的下属,现在却成了自己的上级。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于是,有的人就说,比不过,不比了,该怎样过,还是怎样过?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人们在心里和行为上总还是跟自己和他人暗暗较劲,因为心里不服气,不甘心,明里暗里还得要比。
这就是人性。那到底该不该比?该如何比呢?
不是不能比,而是该怎样比。
比不比是一种认识和态度,怎样比是一种心态和方法。
说直白点,比是一种心态,不比也是一种心态。不比,有时也是为了更好的比。与其同别人相比,比怀了心态,还不如同自己相比。正视自己,善待自己,活好自己,无愧于自己,知足常乐,活出一个有特色的自己。
01、人们为什么要比?
在比的过程中,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比别人好,当然心满意足;比别人差,当然十分不自在,心情不快乐,所以,就要学会面对现实,自我安慰,自我激励。
人们之所以要比,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习惯性因素。
行为养成习惯。看了别人,再看自己,有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自己比别人差。人们在工作及社会生活中总是习惯比拼,你追我赶,争强好胜,谁也不愿落后,谁也不想认输,谁认输,谁就是孬种。
第二,比是一种管理手段,比是一种实现目标的方法。
在工作中,为了更好地明确目标,对经营数据要做到心中有数,于是要进行同比、环比和类比,权衡利弊得失,以便更好做出选择、决断和定位。比如,运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很、决策树等科学方法,通过对事实和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比较,来分析经营中的有利和不利、好与坏、成功和失败等因素,以便选择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定位不当,终身流浪。
对同行或竞争对手来说,更是表现得十分明显。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清竞争对手,紧盯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目的就是为了赶超并击败竞争对手。当然,如今常说,同行是冤家(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双赢),但实际上谁都想超过竞争对手,多赚钱,垄断市场,当老大。于是,在比的过程中就有更多的拼杀和争夺。
从这点来看,比和争也是一种竞争手段。
第三,虚荣心作怪。
人都是有虚荣心,都有攀比心理。没事心胸狭窄的人,越是境界低下的人,越是喜欢比,喜欢争。
平时对别人嫉妒就是比不赢而产生的虚荣心;因嫉妒而生恨,甚至产生一些极端的行为,就是人性丑恶的表现。
“嫉妒心”就是比不过别人的一种错误的心态;“打肿脸充胖子”就是一种比不过别人的虚荣行为。
02、比的结果
比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合理的比,正确的比。比的方法和心态不同,结果大不相同。
通过“比较”来明确自己的差距,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激励自己,会收到好的效果。比如,向榜样学习看齐,将先进榜样作为自己的参照目标,见贤思齐,努力向前,找到自己的缺点和差距,不断改进自己,这就是一种“积极正确的比”。
如果不摆正心态,不正确的分析别人,不认清自己;过高估计别人,过分的放大自己的缺点,或者比别人差,又瞧不起别人,甚至嫉恨别人,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态和过分不理智的行为。
比和争是相连的,有些人心态不好,比到最后,就会生气,就会争夺,就会成了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或敌人,这就完全毁坏了心态,失去了对自我和他人的正确认识和评判,从而做出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举动。(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即删。
2019.12.16—18 书馆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