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私募基金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私募基金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深圳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巡视员肖志家在3月17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表示,2017年,深圳私募产业对深圳地方税收提升贡献显著,为深圳乃至全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供着强大的支撑。他表示,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各类股权投资在深圳发展,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私募基金行业努力营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私募行业在严监管且发展迅猛的情况下迎来“强者恒强、弱者离场”、外资进场带来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等话题,都成为深圳这场年度私募行业聚会的热点话题。
福田区副区长何杰:推出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
在当前防风险、去杠杆,监管机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福田区副区长何杰则从一个国际化以及更有前瞻的视野提出,私募基金应当致力于“社会影响力投资”,“社会影响力投资可以用商业的手段做到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社会影响力投资的内容,范围较广,主要是围绕社会影响力,如精准扶贫、养老健康、弱势群体保护等一部分幸福驱动的未来产业。”
事实上,这并不是福田区第一次提出“社会影响力投资”的概念,早在去年12月的全球公益金融论坛暨2017社会影响力投资峰会,时任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就曾表示,社会影响力投资是全球金融创新的大势所趋。同样,福田区副区长何杰认为,以影响力投资为手段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契合了福田区金融强区和首善之区的定位。他表示,福田区在今年4月会推出中国第一只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希望基金业协会予以支持,届时也会召开相应的发布会。
深创投总裁孙东升:私募行业呈现“头部”效应
值得关注的是,私募基金在2017年的发展中出现“私募股权和私募证券冰火两重天”的分化情况,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会长、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孙东升指出,私募股权规模维持增长,私募证券则略有缩水,其他类私募规模大幅增长,“价值投资私募大获全胜,私募公司呈现‘头部’效应,强者恒强,弱者则相对艰难。”
在孙东升看来,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从长远角度分析,基于行业规模急剧上升带来的困扰,如募资的普遍困难和多种类型资金的限制入场,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的增速放缓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同时,他呼吁,创投行业需要更多扶持政策的同时,更要在市场化的环境下开展。
李春瑜:规模增速回归健康发展
在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开始分化的同时,深圳私募基金协会秘书长李春瑜认为,行业的规范发展让私募基金正式告别野蛮时代,迎来了平稳健康发展新的元年,私募规模的增速也回归到健康发展的轨道。在他看来,优秀而规范运作的私募受到了更多资金的关注,反之,中等规模的私募基金会逐渐流出。根据统计估算,在2017年,50亿以上的股票型私募公司资金流出超过1100亿元,20亿到50亿规模的私募公司则出现338亿的资金流出,其他规模的则变动相对较小。除此以外,李春瑜还关注到,私募基金管理人地区集中度也呈下降的趋势,对此,李春瑜认为这意味着行业发展逐步渗透到各个角落。随着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进入中国,本土的机构参与国际市场也开始活跃。李春瑜对外资私募进入市场持积极态度,“这不仅会把成熟的投资管理及风控理念带进来,也会把优秀的人才带回国内,同时也会给国内的私募带来竞争,提升整体的投资管理能力。”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A股可能出现漫长牛市
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在峰会中分享自己这26年参与投资的过程。他表示投资本身并不容易,但“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比巴菲特的时代甚至要更好,理当滚出比巴菲特更大的雪球,”同时,他在投资上支招,“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保持长期竞争力的话,能够长期拥有这种好的盈利能力的话,实际上想让你亏钱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但斌提到,当中国的A股市场结束青春期,进入成年期而实现注册制的话,A股很可能出现漫长的牛市。也就是说,在未来的某一个阶段,中国将告别这种锯齿形波动的市场,走向像美国一样的长牛慢牛的走势。这对所有的投资人来说,可能都是最好的时代。
深圳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巡视员肖志家:私募基金在深圳的创新名片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深圳的创新名片中,私募基金,尤其是股权创投基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圳市金融办党组成员、巡视员肖志家在峰会上给出了一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底,深圳地区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4377家,占全国五分之一;管理的基金1.2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67万亿元,约占六分之一;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接近6万人,整个份额在全国排第二,仅次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