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香泡沫经济
16世纪中期,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不久,人们开始对这种植物产生了狂热。到17世纪初期,一些珍品卖到了不同寻常的高价,而富人们也竞相在他们的花园中展示最新和最稀有的品种。1635年,一种叫Childer的郁金香品种单株卖到了1615弗罗林。
在行会的控制和操纵之下,郁金香的价格被迅速抬了起来。买卖郁金香使得一些人获得了暴利。郁金香泡沫的高峰期持续了一个多月。由于许多郁金香合同在短时间内已经多次转手买卖且尚未交割完毕,最后一个持有郁金香合同的人开始向前面一个卖主追讨货款。这个人又向前面的人索债。从而买主和卖主的关系纠缠不清,荷兰政府不得不出面干预,并决定终止所有的合同。
解析: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
启示:在“郁金香泡沫”情况下,郁金香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它承载的是市场上投机者的信心(贪婪的预期),人们都期望着这样的高价会有下一个交易者接手,大部分交易者在“大涨的环境”下失去了客观去评判价值的能力,而是甘愿做傻瓜!因此凯恩斯有个“搏击理论”:可怕的不是做傻瓜,而是自己做了最后一个傻瓜!
长春君子兰泡沫事件
长春人向来有种栽君子兰的风俗,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长春市成为君子兰最大的集散地,一些“有人靠君子兰发财了”的传闻弥漫在长春的大街小巷,当地媒体也推波助澜,使原本几元钱一盆的花卉一日一日地扶摇直上,最贵被炒到15万元,而当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仅三四十元左右。
1983年,长春市政府规定卖花要限价、交易要征税,此举是举国第一例为一种花草的买卖专门以政府名义做出规定。但规定没有起到抑制作用,反而催涨了价格。
1984年,长春市把君子兰定为“市花”,号召市民养君子兰,至此,疯狂到达顶峰。后因投机过于剧烈,引发社会动荡,长春市政府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不得用公款购买君子兰,使君子兰风戛然而止,花价一落千丈。
致使那些养殖君子兰者原以为一盆花价值几万几十万却在一夜之间分文不值,很多养殖投资君子兰者几近破产。是为长春君子兰泡沫事件。
解析:市场逻辑本很清晰,君子兰价格涨落很平常,奇货价高不足怪,几个大户的操纵也翻不了溏,市场很热,但还不至于发烧抽筋。因为价高到没有购买力的普通百姓无人接盘时,市场自然就冷下来。可真正把“99度”水烧开的是政府的不当介入。先是限价,后又号召家家养花三五盆,甚至命名君子兰为长春市市花。
等到市场完全失控时,政府又不得不紧急叫停,君子兰经济大泡沫归于虚无。
启示:人是逐利的,市场变幻莫测,供需两股力量总是暗流涌动,所以市场的疯狂是无人能预料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理性、冷静,等着风浪过去。而政府则应恪守监管之责,必要时予以调控,最忌讳的就是甘当推手,把泡沫越吹越大。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这样的泡沫事件像感冒病毒一样,每过一段周期,就会在不同的地区大爆发。“人性既然不变,而且各地相同,历史对人类的以往活动记录,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对比现实”。所以,请记住这么一句话:“把约翰的还给约翰,把彼得的还给彼得”,能找市场的不找市长。
【本文整理自MBA智库百科(ID:Mbalibwiki),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