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江南
2017年12月22日,Bitstamp交易所的比特币价格跌破13,000美元,距离上次接近20,000美元的价格高峰刚过去短短一周。这让我想起上个月朋友Z刚告诉我他准备持币入市,打算买10个玩玩。除了他,这几个月陆续有不少朋友问我比特币到底能不能买。这其中还有从来不懂投资,只在银行做定存的亲戚。
比特币今年这波暴涨让它一飞冲天,到现在几乎是无人不知,热闹程度快赶上2015年的股市。我没有过多评判比特币接下来的走势如何,对这些朋友的回应是可以买几个玩玩,就当去了趟赌场,别抱太大期望。
转眼,再看到比特币新闻时出现了暴跌30%的字眼!我不禁想问,为什么每当你准备撸起袖子掏钱大干一场时,市场突然就由牛转熊了?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在2015年股灾前夕,街头巷尾所有人都在谈论股票,大家对大盘冲破6000点拍着胸脯信心满满,配资借钱抵押房产跳进股市的人比比皆是。不排除这其中肯定有提早离场闷声发财的人,但大多数经历了15年股灾的人都是亏损。黯然神伤的股民们一边看着被套的账户,一边骂时运不济。
房子、股票、比特币在最近10年都有多次赚钱的机会,为什么你总是一再错过?
主要原因是,在这些信息不对称游戏中,你处在信息传递链的最后一环。每当你自以为得知一个千载难逢的赚钱机会时,这场淘金盛宴其实已经到了尾声。
信息传递链是什么鬼?有没有办法能够爬到这根链条的顶端,做赚钱机会的第一个捕捉者?我想引用《创新的扩散》一书里对于新想法、新技术的传播理论来解答这些问题。
先介绍一下《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这本书。作者是Everett Rogers,通讯学教授。这本书第一次出版是在1962年,目前发行到第五版(2003年)。他关于创新扩散的理论被很多营销、商业领域的著作所引用,是用来解释新想法、新技术传播过程的经典模型。
这本书的核心理论可以用下面这张图来体现:
(图片来源Wikipedia)
蓝色的线是按照大众接受新想法的先后顺序划分的五个群体,最左边是最先接受的群体;黄色的线代表这个新想法传播的饱和程度,饱和程度越高说明接受的人越多。
将横轴上的五个群体翻译成中文分别是:创新者、早期接受者、早期大多数、晚期大多数、迟到者。这五个群体分别具有如下特点:
创新者:敢于冒险、较高社会地位、资金充裕、风险承受级别高;
早期接受者:意见领袖、较高社会地位、资金充裕、比创新者更谨慎;
早期大多数:通常在晚于前两个群体一段时间后接受新事物、比平均水平高的社会地位、更愿意当跟随者而不是意见领袖;
晚期大多数: 晚于大众平均水平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通常持怀疑态度、较低社会地位、资金缺乏;
迟到者:最后一个接受新事物、厌恶改变、注重传统、最低社会地位、最缺乏资金、社会关系很弱;
比特币的传播过程可以很好的用这个理论来解释。
第一阶段,比特币在创新者(innovators)圈子中小范围传播,外界对此一无所知。2009年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芬兰挖出了第一批50个比特币。以此为起点,比特币开始在科技极客、投资专家、金融观察家这部分对新事物有极大兴趣和尝试动力的人之间流传。大约在一年后,一位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购买了价值25美元的披萨。(如果当年他没有买这份披萨的话,手中的1万个比特币现在将价值1亿美金。)所以说,所有吃货都是潜力股!
第二阶段,比特币跳出小圈子,在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s)中传播,外界开始认识到这个新鲜的虚拟货币。2011年初,比特币价格首次达到1美元,与英镑、巴西币、波兰币的互兑交易平台先后开张。现在大家熟知的“财务自由带头人”李笑来就是在2011年开始购入比特币的。
此外,插播一个有意思的八卦。比特币投资界的一股清流,文克莱沃斯兄弟,也是在这个时候入手的比特币。这对兄弟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们是Facebook的早期竞争对手,也就是在扎克伯格写代码做网站时忙着玩赛艇泡妞的那对双胞胎兄弟。他们自称先想出Facebook的商业模式,却因为“不务正业”被执行力爆表的小扎把网站先做出来,因此错过了一个千亿市值的公司。
兄弟俩在2011年跟扎克伯格打官司胜诉,赢了6千多万美元(这笔钱本来就很多了,不用买比特币也能做很多投资稳健增值), 他们将其中一部分钱拿来买了比特币,还一举成为全世界比特币持有量最多的人之一。
东方不亮西方亮,社交网络的生意没搞成,却不小心通过比特币发了一大笔横财。说明只要有好的生意眼光,赚钱是迟早的事。
言归正传,比特币传播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不用我再多说,大家都知道了。在经历过几次暴跌和被诸多国家禁止后,比特币奇迹般的在2017年一路飙升,直到现在超过1万美元的价格。早期投资者都赚了大钱,中期进入的也赚的不错。至于现在还在观望的。。。不差钱的话可以买几个玩玩,万一又翻倍了呢。普通小老百姓就算了,这个波动幅度不是你能承担的,1万多美金的价格门槛也不低,洗洗睡吧。
回顾比特币的发展史,我不是想回答“现在还能买比特币吗?”这个问题,毕竟目前的价格和风险水平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我是想试着回答“如何抓住下一个比特币?”。错过的东西无法挽回,总结经验教训等待下次机会才是一个理性人该做的事。
回到文章开篇提出的“创新传播”理论,在信息传递链条上,你首先应该审问自己处于哪个环节?比特币2010年左右开始在国外的科技极客圈里传播,那个时候你在干嘛?2011年国内的比特币先驱开始砸钱入场时,你在哪里?简单地说,比特币你知道得太晚。等到路边大妈都在问比特币能不能买的时候,最好的投资时机已经过了。
努力提高自己在信息传递链条上的位置,先于大众知道新事物并敢于尝试,是捕捉下一个比特币的最佳方式。用《创新的扩散》理论来说,争取成为创新者(innovator)、至少是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在自己从事的行业里做到优秀,同时保持关注新兴行业,积攒足够的试错资本以及广泛的社会人脉,在新事物出现时勇于尝试。
李笑来在投资比特币前,已经通过写书赚取了第一桶金,本来就不差钱,买比特币更像是体验新事物的一次好奇尝试,没想到能带来巨大的财富收获。跟Facebook互怼的文克莱沃斯兄弟,本身就是哈佛高材生,知名赛艇运动员,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自带优秀光环。其他排得上名次的比特币持有人们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有兴趣可以自行谷歌一下。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创新者和早期接受者。
比特币这场狂欢还会持续多久,没有人知道。就像几百年前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崩盘之前一个球茎的价格已经高得上天,没有人预见到曾经能买下一栋别墅的郁金香球茎会被打回原形一文不值,那些为市场摇旗呐喊的早期投资者最后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后来者们一脸愕然和一地鸡毛。
任何投资狂欢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不理性和不公平,胜利永远属于小部分赢家,大多数人只能接受亏损甚至是倾家荡产的后果。与其把身家财产押注到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上,不如与自己来一场对赌。用努力与勤奋下注,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学习,做一个机会的发现者和捕捉者,耐心等待“下一个比特币”的出现……
作者 | 江南,中欧商学院MBA毕业生,目前从事财富管理工作,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投资理财顾问服务。江南笔记(ID:jnnote)